首页 理论教育国庆50周年纪念日:中央电台直播大会与联欢晚会

国庆50周年纪念日:中央电台直播大会与联欢晚会

【摘要】:杨波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纪念日在紧张的等待中到来了,这一天我要带领中央电台直播组到天安门广场直播上午的国庆50周年纪念大会和晚上的联欢晚会。转播组的同志互相握手庆贺,一张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合影记录了当时大家脸上高兴自豪的笑容。琢磨完这件事后又看了一会儿电视阅兵重播才睡下,这一觉一直睡到第二天上午9

杨 波

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纪念日在紧张的等待中到来了,这一天我要带领中央电台直播组到天安门广场直播上午的国庆50周年纪念大会和晚上的联欢晚会。为了出发方便,我头天晚上住在了办公室。当天早晨4:50起床,吃了一碗方便面,带了一瓶矿泉水、一包苏打饼干、一个望远镜、一部照相机、两个时钟和最重要的直播稿件,5:30出发去中央电视台东门内统一安检。6:30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和国际电台参加直播的人员乘坐中办派来的专用大客车去天安门广场。汽车从南长街口左转,再从西华门右拐,沿故宫护城河来到午门前广场。下车后,在东朝房进行第二次安检,然后来到天安门城楼上。我们的转播地点在城楼西南角,转播桌是专门做的1米长、45厘米宽、1米高的木制台子,上面用有机玻璃做了一个U形防风罩,放置了两只专用话筒,话筒也加了防风罩。另外一个矮一些的台子上放着调音台。工程师蔡永平、刘玉萍很快将转播设备架好,盖上了雨布并用绳子扎好,防水又防风。此时的天气虽未下雨,但云层很厚,难以断定上午的天气究竟如何,仍令人担心。8:00一过,天空突然放晴,虽不能说是万里无云,但太阳毕竟露出了笑脸,大家非常高兴。在与主撰稿人蔡万麟和播音员丁然、于芳商量后,将直播稿中预设的关于天气的几种方案综合改为“金秋十月,节日的首都雨后初晴,阳光明媚,到处繁花似锦,五彩缤纷”。一开始曾提出不用“天高云淡”,能否说成“阳光格外明媚”,后来考虑还是以“阳光明媚”为宜。

9:00,天安门城楼东西两个临时搭起的观礼台陆续来人了,他们是各部委、各省市和军队中的正职,其中就包括国家广电总局的田聪明局长。为了防止大家无意中出声影响直播,我们在播音台旁的灯柱上拴上牌子,上面写着“中央电台正在直播,请保持安静”。果然,大家很理解和支持我们,有的义务为我们维持秩序。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小声地问我直播的流程,我向她做了介绍,她还不忘说了一句鼓励的话:广播作用很大。贾庆林、曾庆红、王忠禹在孟学农的陪同下前来检查慰问。徐光春来到直播台指导报名单事宜。

9:45,开始现场直播,介绍天安门广场的盛况和有关国庆的背景材料。虽然此前数次前来天安门城楼参加预演,但我心里还是感到有些紧张。丁然、于芳不愧是有经验的老播音员,很快就进入状态,直播自然流畅。三万字的直播稿九易其稿,现场用的是第十稿。10:00,贾庆林宣布纪念大会开始,接着升国旗、奏国歌、鸣礼炮。10:05,江泽民乘检阅车沿长安街向东检阅三军。10:26,江泽民发表讲话。10:35,分列式开始。红旗方阵后是各军兵种的方阵。我站在播音台旁,一边观察着受阅部队的行进速度,一边用手势提示播音员播音的速度,一切都很顺畅。可是到了11点零4分30秒,导弹部队方阵刚出现在天安门前,空中就传来了战机的轰鸣声。导弹和飞机是阅兵最抢眼的画面,按计划导弹方阵全部通过天安门,飞机才到,现在同时立体呈现,成了最震撼人心的风景线,全场一片欢呼。可这却慌了我们,我立即用手势提醒播音员暂停导弹方阵的介绍,转而介绍战机,然后适时穿插介绍导弹方阵。这种不是好办法的办法,解决了立体画面交叉转播的问题。接着游行队伍进入了广场,直播又自然流畅地进行着。12:08,游行队伍全部通过天安门广场,上午的现场直播宣告结束。转播组的同志互相握手庆贺,一张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合影记录了当时大家脸上高兴自豪的笑容。江泽民讲话用的话筒架和话筒是台里制作和购买的,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当我们想收回时,中办的同志说,这要由他们送到国家博物馆保存。中午回到台里,一楼大厅里贴着一张小字报,是一位老同志写的,对上午的直播连夸了三个好,这是对我们的最好奖励。

下午4:00,除了两位播音员换成常亮、黎江以外,直播组原有人员一起乘车去天安门广场。车到西华门,警卫告诉我们的车证只能走东华门。于是我们绕行北海南门来到东华门,可是这里的警卫也不让进。我们好说歹说才让我们的车开进了东华门,沿着故宫内高墙之间的甬道前行。至太和门前,警卫又不让进,又是一番和颜悦色的纠缠,终于让我们继续前行。车从午门出来,来到午门前广场。今天看来是我们的路线没有搞清楚,不过锻炼了我们的应对能力。到东朝房安检后上天安门城楼,此时还不到5:00。当天风很大,城楼平台圆桌上的茶杯被风吹得落到了地上。太阳下山以后气温骤降,我们直播台的后面就是上下城楼的通道,是个风口,仅穿一件背心已不能御寒。原规定上城楼要穿正装,但天气实在太冷,大家不得不把夹克风衣穿上。幸亏黎江带了两件外衣,把一件夹克让给了我。好在是晚上,也看不清男式和女式。我把夹克穿上,帽子戴上,并系紧了带子。6:30,我们做好楼上的准备工作以后,来到楼下西耳房,这里有我们负责广场音响的机要处技术人员,来这里一是检查一下楼下机房的准备情况,二是避避寒。在这里吃了一碗刚泡的方便面,顿时觉得浑身热乎。可是两位播音员因为要播音,饱吹饿唱,不能吃东西,苦了他们了。(www.chuimin.cn)

晚上7:50,联欢晚会直播开始,广场上各民族同胞载歌载舞,天空中五彩缤纷的礼花把晚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这热烈欢腾的场面,通过解说传到亿万听众的耳旁。25000字的直播稿7易其稿,现场用的是第8稿。由于主撰稿人魏漫伦采访深入和多次排练的磨炼,稿件文字准确,播音员功底深,播音自然流畅。直播中,田聪明来到直播台,关心地问我们需要什么。我们虽然很冷,但仍说不需要什么,让他放心。晚上10:00直播顺利结束,一天的直播任务终于完成了。金峰和李辉也出色地完成了晚会的现场解说任务,机要处的技术人员也完成了全天天安门广场的扩声任务。今天上午和晚上的直播,中央电台一、二、三、五、六、七套节目并机播出,播出安全。

收拾完设备,回到台里已近深夜12:00。在办公室吃了一碗方便面,这是当天的第三碗方便面。我翻开上午的直播稿,仔细琢磨一番,终于发现飞机和导弹方阵同时到达的原因:阅兵分列式开始的时间比原定时间晚了1分多钟,方阵行进可以顺延,但飞机起飞是原定的时间,这才造成了飞机和导弹方阵同时出现的立体画面。琢磨完这件事后又看了一会儿电视阅兵重播才睡下,这一觉一直睡到第二天上午9:00。

(作者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