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央广网:中国人民广播80年纪念文集,改革破题和绩效改革关键

央广网:中国人民广播80年纪念文集,改革破题和绩效改革关键

【摘要】:传统广电媒体机构最大特点是以中心为单位,完成采编播的全部环节,台层面对全台新闻业务没有指挥协调机制。带来的问题是每天全台的采编播整体情况哪个部门都不掌握。编务会一个重要职责是当场确定共享选题或作品,并协调组织报道人员。立足央广网,实现新媒体企业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体制。在那些年的制度建设中,最重要的当属绩效改革。薪酬体制是主流媒体发展新媒体最大的瓶颈。

媒体要过好互联网关,关键是要有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体制。传统广电媒体机构最大特点是以中心为单位,完成采编播的全部环节,台层面对全台新闻业务没有指挥协调机制。带来的问题是每天全台的采编播整体情况哪个部门都不掌握。在融合发展中,这一层级的缺失使共享和协调很难实现。我们把这一环节作为流程再造的起点,在各中心之上设立了编务会制度,台领导轮流值班,各中心值班负责人参加,报送当天采编情况,确定当天的热点新闻。编务会一个重要职责是当场确定共享选题或作品,并协调组织报道人员。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心频率各自为政闭环运转的状况,优质资源得到释放。更重要的是成为融合发展再造流程的开端。

立足央广网,实现新媒体企业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体制。我们把央广的新媒体板块资源全部整合进央广网,使其从单一的PC业务发展成为拥有广播云平台、央广新闻客户端、广播节目制作等多种业务形态的新媒体公司。

地方记者站是采访的主力军,因为编制等原因,承担融合发展任务人员严重不足。我们借鉴驻外使馆的体制,实行以记者站为各地统一管理机构,扩大央广网地方网站,采编人员由记者站统一调度,但人员隶属关系不变、薪酬发放渠道不变,由中央台和央广网总公司结算。把记者站建设成各类媒体的供稿部门,同时又是新媒体的地方播出平台,通过遍布全国的记者站、网站地方频道,实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平台发布。并先期做了7个试点,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中央台的经营是殷实之家的模式还是大开大合的思路?这是一个充满困惑的问题。总结多年的发展经验,结合互联网时代特点,殷实之家是符合广播特点的。我们提出“减少”“整合”“提高”的基本思路。减少公司数量、收缩经营面。对民族、应急广播等四网实行技术整合,注销了四家公司和两个纸质媒体;整合就是全面推进广告经营转型,将全台广告资源集中统一授权央广传媒发展总公司统筹经营,实现广告资源从分散经营向集中经营转型,发挥品牌集聚效应。这个转变使得在新兴商业音频网站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支柱的广告经营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收缩整合的同时,探索新的经营形式,重点做好银河互联网电视等优质资源,试点实行了主持人企业化工作室制度,为新媒体产品化做了有益探索,而且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2018年,总结新媒体发展经验,在央广传媒总公司下设立产品运营室,专门经营央广的声音产品,并启动了前期工作。针对央广大型活动分散,缺少品牌的问题,确定了4个品牌活动:除了已有的流行音乐top排行榜、“夏青杯”朗诵大赛外,再重点塑造中国金唱片奖、少数民族文艺奖和中国广播节3个品牌,其中金唱片奖已经在昆明试行了新的举办形式。少数民族文艺奖则取得很好效果。

在那些年的制度建设中,最重要的当属绩效改革。薪酬体制是主流媒体发展新媒体最大的瓶颈。没有绩效保障就难以吸引更多人投入到新媒体建设中,也难以让已经从事新媒体工作的人保持长久的动力。我们吸取兄弟媒体的经验教训,按照“不动存量、不向各中心固定增量、专项用于融合发展绩效考核、向新媒体产品倾斜”的思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媒体融合,加强绩效分配管理激发队伍活力的方案》,简称“融合绩效”。这个绩效由台层面考核,不搞平均分配。这项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尤其是年轻人的积极性,为新媒体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www.chuimin.cn)

下笔难自已,只因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的两年半,留下了太多感慨和感悟。“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结合中央台工作实际,立足广播优势,突出声音特色,再造生产流程,初步形成以内在逻辑连接物理空间,以构建中央厨房为突出标志,以编务会为运行核心,以绩效改革为制度保障,以中国广播云平台为技术支撑,以声音产品为内容基础,以传统广播和‘两微一端’为呈现平台,进而带动经营方式转变的新型广播架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色的媒体深度融合之路。探索互联网时代新型广播的形态,维护汉语读音的纯正性,创造一种符合时代特征的中国声音时尚。”曾经的梦想历历在目……

这篇文章让我有机会梳理总结这段经历,虽然不尽全面但我是认真的。感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感谢这段岁月。祝愿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广播事业“居高声自远”。

(作者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