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桥地址偏僻,位于东塘官塘漾、葛墩漾连接处,曾是前后数里荒无人烟的地方。以上都是流传在东塘一带、关于青龙桥的鬼国故事。青龙桥故址下午两点多钟,我寻到了秧田湾,问了好几位当地农人,都给我指了青龙桥的方向。其中一人告诉我,青龙桥早已在“农业学大寨”时被拆掉了,如今因西面葛墩漾是饮用水保护区,故近年已将连通官塘漾的河道填塞。......
2023-11-22
早年间,从塘栖古镇广济长桥北面的水北街往西,越过顺德古桥,再沿着运河北岸塘路向西走3千米左右即到了伍林头。伍林头历史上称五陵、伍林村,亦称伍林港,俗称伍林(临)头,而到了民国以后则已被讹为武林头了。
京杭大运河自杭州北新关一直向北,至伍林头汇合西面獐山港从奉口陡门引入的那股天目万山所泄的东苕溪之水,其主流杭申线在此呈九十度转弯向东流往塘栖镇。在塘栖镇东运河又分成两支,其中杭申甲线流出里仁桥、跨塘桥向东至嘉兴、上海,汇入黄浦江。另一支杭申乙线出新桥湾、三分漾,往新市、乌镇、练市、东迁、南浔、平望、八坼、吴江、苏州入太湖。而杭湖锡线则从伍林头西侧那座伍林高桥下继续向北流向雷甸、乾元(德清城关)、菱湖、湖州而入太湖。所以,伍林头地扼京杭大运河冲要,自古即是大运河杭州段四水汇流之地,水路交通要津。
清光绪《唐栖志》记载:明末清初时塘栖文人丁子建有《西里三十二咏》诗,其中“伍子故宅”曰:
渡江辞剑过吴门,迈迹潜踪隐此村。
庙食千年惭主报,龙舟飞绕痛英魂。
诗中所述,即是指春秋战国时吴国丞相伍子胥曾在伍林头避难隐居。伍子胥(前559—前484),名员,字子胥,楚国椒邑(今湖北监利)
伍子胥(前559—前484),名员,字子胥,楚国椒邑(今湖北监利)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他是姑苏城(今苏州)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纪念伍子胥的“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春秋一霸。
此图摄于20世纪80年代,位置在伍林头码头向南拍摄,河流前方小山即是独山。河两岸宏磻、东塘乡的土地尚是一片乡野风光
(注:此图下载于网上)
伍林头往塘栖方向
伍林头丝厂南岸炮台故址,宏磻乡土地已成塘栖工业区
伍子胥以功封于申,又称申胥。后来到了吴王夫差时,因劝王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夫差不听,渐被疏远,最后吴王赐剑命他自杀。
《唐栖志》卷五·遗迹·名贤故里记载:伍子宅故址在镇西,相传是伍子胥避难之所。其旁村、港皆名伍林。
伍林头因地理位置重要,相传北宋末方腊时,官府就在此地建造关隘,称“铁菱关”。
清初塘栖诗人朱麟写有:
伍林村港口,曾是设重关。
月落青磷现,秋高古戌闲。
铁菱锋刺短,金甲锈痕斑。
仿佛临风雨,苍涛白马远。
又有:
荒原遗戌垒,野水沉蒺藜。
传是铁菱关,日暮鸺鶹啼。
两首诗中都讲到了“铁菱关”的典故。
明末清初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九,则载有:“下塘巡司(即今伍林头),……宋绍兴中,两浙安抚使奏设寨官巡戍,曰下塘栅巡司,前朝因之。隆庆三年,以五陵港口地当冲要,盐盗出没,因置‘五陵关’,徙巡司戍守,仍曰下塘巡司。”
此外,清代太平军造反,浙江巡抚衙门曾在武林头东南岸运河官塘边建造炮台,因其位置正好在南北向的京杭大运河向东转折的90°弯角之处,故被当地村民称为炮台角(按:炮台故址属今天塘栖镇唐家埭村)。
在清末杭城名绅丁丙所著《北郭丛钞》一书中,收录有清道光进士,官至吏、户、刑、兵四部尚书的江西人万青藜(1821-1883)所写的“镇西台记”。此文详述了:“咸丰六年(1856)春三月,粤匪在江右者连陷抚、建,扑安仁,三衢震动。根云何中丞请于朝,以予帅,师援剿江右。予乡里三衢,浙门户也。亟启行,适有新安警,乃简徒众于秦亭山麓,取道援徽。不数日,宣城告陷,别贼逾东坝,蹴建平。中丞檄诸军堵击,请予移师策应。予唯武林炮台据形胜,搤杭、嘉、湖,水陆皆要冲,战守便。遂倚台为垒,前后左右以营犄,临流置水军,设关梁启闭。”
文章叙述了清咸丰六年太平军在江南与清军大战,杭城危急,浙江巡抚何桂清(号根云)向朝廷求援,请求派时任兵部侍郎的万青藜率师援助苏南、浙江,当时太平军已攻下安徽宣城,湖州、杭州均已危急,因浙北地区均为水路,故熟读兵书,懂得战守的万青藜认为杭州城北,武林头炮台是一处重要的军事要塞,有此炮台和水陆兵将,能战能守,可以扼控住杭嘉湖水陆交通要道,从而达到抗击太平军的军事目的。
根据文中记载:这座武林炮台“台圆广三十五丈四尺,高一丈六尺,墙基宽九尺。凿炮门十二,辅以枪门二十一,高阔如式。台之内叠石级以登四隅各一台,上环女墙,高六尺五寸。启炮门十三垛口,备内侧栏楯周。台后为门,高九尺,广六尺。门之内相向铝药房二,悉甃以壁。西南隅置突门,隐之备冲袭。余基六亩,田七亩一分,岁内息为修费。经始于六月十八日,落成于十月二日,费白金三千有奇。”“爰识其缘起,颜曰‘镇西刓石’而深嵌之,使有心者览焉。台之内凿井得泉,味甘洌。绠测之,深逾二丈。镇人曰诸大夫之福也,遂名之曰‘福源井’云。”
这座武林炮台占地面积十余亩,炮台直径有三十五丈四尺,合今天118米,高度有一丈六尺,等同于今天的5米。可谓体量硕大,十分牢固。而且配备火炮十多门,火力强大。炮台内还凿了饮用水井供守军用水之需。可谓考虑周全,以作长期守备之堡垒。建炮台花费资金有3000多两白银,建台时间仅用了3个多月,可谓建造神速。但据今天塘栖人蒋豫生先生考证,当年建造炮台的石料竟是就地取材,施工时是将运河石塘上的司宝石拆下,用来砌筑炮台挡墙。
炮台建成后,官府还曾邀请了塘栖镇上的头面人物前来参观。当时负责炮台工程的太守钱秋岘懂得风水术,认为此台筑于塘栖镇西,有利集聚塘栖一镇之风水,并会对镇上士民经商、学子科考都会财源滚滚,文运昌盛。(www.chuimin.cn)
从以上史料记载中,今天的我们可知晓,当时的伍林头地当水路冲要,历朝官府均十分重视,曾是古代杭州城北一个重要的水上军事要塞,官府在此设卡布防,可以确保江南漕运黄金水道的安全。
而万青藜这篇文章,所记述的100多年前的政治、军事形势和这座古代军事要塞的数据资料,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了解这座炮台的真相,并为学人研究古代军事设施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最后,关于这座炮台的存世究竟有多少年?查阅现有的官方史料及文人诗文中都没有相关的记载。根据民国十六年(1927)五杭村民重修村西那座“兴国桥”时,曾从伍林头购买过一批从“伍林炮台”拆下来的司宝石用来重建兴国桥(按:所谓司宝石是江浙民间俗称那些用于砌筑墙基、堤塘、桥梁的,凿成长条形的石块)。
此外,根据区民政局地名办新近出版的《余杭地名故事》一书中杨秀良“炮台角传说”一文中记载:“民国后期,这座炮台由塘栖绅士陆秀石发起,拆炮台石料砌运河石塘,炮台石料被拆除,20世纪70年代末还能看到炮台旧址痕迹,附近村民建房时仍去挖炮台墙脚石。”
据以上种种判断,伍林炮台最早是民国十六年前后开始被拆毁的,故其存世时间大约有60多年,至于后来的则是属于遗址了。
伍林头因水质优良,交通便利,到了近代有民族资本家在此投资开办缫丝工厂。
伍林头丝厂的历史较为复杂曲折,先是1925年绍兴人胡芝亭与湖州吴松岩合资在伍林头创建了“祥纶丝厂”,生产“双鸽牌”细厂丝。
同一年,德清县勾里乡陈家圩西葑漾人嵇慕陶先生在老家创办了“西葑漾利农改良土丝厂”。嵇慕陶年轻时曾公费赴日本留学,他是我国早期著名蚕丝教育家和实业家,一生从事蚕丝改良事业。1932年因受世界经济危机冲击,白厂丝销售十分萧条,丝价暴跌,加上原料缺乏,利农改良丝厂被迫停办,固定资产全部抵押给新市乾吉钱庄。后来抵押的这批机器设备卖给了塘栖伍林头祥纶丝厂。嵇慕陶病逝后,其子嵇秋成遵父遗愿,于1946年筹资重建利农丝厂。1950年,利农丝厂更名顺丰丝厂。
1954年,顺丰丝厂从西葑漾迁至伍林头,与祥纶丝厂合并,仍称顺丰丝厂。此后又将塘栖镇上的和平丝厂并入。从此伍林头丝厂步入发展期。该厂曾获得中纺部“红旗厂”等荣誉称号。其鼎盛时期,工人曾多达1200多人,是浙江省缫丝行业内厂房、设备、工艺最先进、生产规模最大的大型骨干企业之一。
“文革”时期,顺丰丝厂更名红卫丝厂。粉碎“四人帮”后,改为伍林头丝厂。此后规模、效益大幅提升,成为德清县缫丝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至20世纪80年代末,该厂又恢复顺丰丝厂厂名。
随着企业体制改革,2000年底,顺丰丝厂破产重组,丝厂转制给个人经营的顺丰丝业有限公司。2003年,浙江金鹰丝业有限公司入主顺丰丝业有限公司。至2009年因缫丝生产大幅萎缩,公司于当年停业,再后来因老板为朋友企业担保受牵连破产。至此,伍林头丝厂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只余下近百亩土地上一大批破败不堪的旧厂房。
顺丰丝厂与我家很有渊源,母亲10多岁曾在西葑漾利农丝厂当过童工,新中国成立之初又在塘栖和平丝厂做工,50年代又随和平丝厂合并而进入伍林头顺丰丝厂,一直工作至70年代初退休。所以我与弟弟幼时曾多次去过伍林头丝厂,而且大多是从塘栖乘轮船到伍林头的,那时轮船码头就在厂门东面几十米处。也有少数几次我们是步行去的,从顺德桥往西,沿运河塘路,经过半路桥,桥里侧有一座石柱四方的半路凉亭,里面的村落叫大同村。从半路凉亭再往西走,在快到伍林头时要经过一座小石桥(此桥应叫马家桥),走过桥不远处就能看到顺丰丝厂的围墙了。而厂门前那条河堤上的石板小路至今我仍有清晰的记忆。
历史上伍林头顺丰丝厂西首曾有一座体量硕大的单孔石拱桥“伍林高桥”。
伍林高桥高10米以上,跨河宽度约50米以上,当年往来湖杭间的客轮可畅通无阻。
《唐栖志》卷三·桥梁一章记载:伍林高桥,创建无考,屡圮屡修,栖里捐资,雍正丙午李宫保卫重建。
而在《德清县志》中则称此桥为“大洞高桥”。
伍林头虽地属德清,但历代以来与塘栖关系紧密。所以此桥每次重修都由塘栖名士、善信参与捐资。
大约在明晚期的崇祯年间,里人徐士俊曾代姻亲金陛写过《代里人金陛募重建伍林高桥疏》。金陛,号楚石,塘栖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中举,初任山东德平县令,因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升任江苏邳州知州。
疏文写道:自汉以来,山河大地,皆佛子津梁也。彼其挟一片宏慈经,涉险远目之所触,咸生护持。不独精舍宝坊,琳宫梵宇,为大众皈依地者,指不胜屈。即断港绝潢,待乘舆而济者,一二高衲必起而经营之。以为此接引之一端彼岸之胜果尔。……余居栖水三十年,见武林运河,垂虹横跨者,从榷关至栖上而始,以长桥名。其在伍林港分流至苕之际,绝无津梁,往来之人,呼号罔济。予甚疑之。询之故老云,先是原有石桥。嘉靖乙卯间,倭寇犯杭,杭水陆皆为战场,桥因以毁。兹有如方、晓空两上人,发大宏愿,将为此地作万亿,互如带如。俾负担之夫,可以辈往辈来,优游无碍,岂同海上百花,天边灵鹊,幻妄不经,徒资佳话已哉。……
此疏文说明了,明嘉靖间伍林高桥因倭寇作乱,桥因战事被毁。至明末有僧人如方、晓空二位上人发愿心重建伍林高桥,并请塘栖的退休官员金陛,出面写文章发动募捐,重建了伍林高桥。
入清以后伍林高桥又毁坏,是雍正时期浙江总督李卫拨款重建了武林高桥,重建时间应在李卫任浙江总督、巡抚的1725年至1735年间。
伍林高桥曾是塘栖通往西乡东塘、獐山,以及更西面钱塘县境,西北面德清县城的陆路通道。到了1990年初期,由于内河航运需要拓宽运河航道,终于将古老的“伍林高桥”拆除。又将此地原先五六十米左右的河道向桥西面拓宽至百米以上。故伍林高桥从雍正重建至最终折毁,存世有250余年。
为了拍摄武林高桥遗存,我曾去过伍林头两次。
第一次是过东塘港上的新五福桥,至仁和工业区大运河区块,小地名冷泉坝地界,隔着大河眺望丝厂和伍林高桥东堍那残存的桥基。管工地的大伯看到我独自一人前往少有人迹的河堤,跟着我过来。交谈中了解到他是南面黄泥滩村人,对当地十分熟悉。他指给我伍林高桥大抵的位置,隔河望去,仍依稀可见伍林高桥东堍那残存的故址,只是河西桥址已淹没在河道中央。他又指给我运河东南侧那块绿色的航运警示牌的位置是原伍林炮台故址,如今炮台故址上已是杭州迁来的某农药厂厂区。
第二次是隔了一星期左右,到了位于伍林头斜对面的运河港航管理处,此地历史上是东塘黄泥滩村的田地。在船舶管理处码头,朝着伍林头方向拍摄了多幅照片,以保存家乡影像。
我曾经多方寻找伍林高桥的旧影,有一位在塘栖工作过的宋先生曾答应提供其20世纪90年代初拍下的伍林高桥照片,但左等右等,等来的只是找寻无果的告白。好在80年代,塘栖镇文化馆的老馆长余国隽老师曾用当时刚流行的彩色胶卷拍摄过一幅伍林高桥的照片,镜头中是几个青年男女在伍林高桥上举竿垂钓的场景,此照人物或蹲或坐或站,画面神态生动,动静结合,充满了市井烟火气息的温馨场景。照片还给我们留下了伍林高桥的半座桥影,使今天的塘栖后人能一窥当年伍林高桥的姿影,十分珍贵和难得。
从伍林头运河西南面,港监处码头拍的伍林高桥残址
伍林高桥旧影,余国隽摄
伍林头原顺丰丝厂建筑
今将此照配入文中,以飨读者。
有关塘栖古桥的文章
青龙桥地址偏僻,位于东塘官塘漾、葛墩漾连接处,曾是前后数里荒无人烟的地方。以上都是流传在东塘一带、关于青龙桥的鬼国故事。青龙桥故址下午两点多钟,我寻到了秧田湾,问了好几位当地农人,都给我指了青龙桥的方向。其中一人告诉我,青龙桥早已在“农业学大寨”时被拆掉了,如今因西面葛墩漾是饮用水保护区,故近年已将连通官塘漾的河道填塞。......
2023-11-22
流翠桥因建于西南山后,又名山后桥。由慈溪迁居仁和三峰山。逝世后葬于三峰山东山之阳。夏时正寿至八十八岁,葬于三峰山之阳。而流翠桥畔,还曾埋葬有新四军烈士的忠魂。当时已是四月中,他们头顶水草,口含芦苇潜伏在流翠桥下水草丛中,不幸被敌埋伏的暗哨发现,侦察员受伤后被顽军捕获,关押至第三日惨遭杀害。原在流翠桥南,西山北侧的新四军烈士墓,当地政府已于近年将其迁移至西山西坡,并建成了烈士陵园,春秋致祭。......
2023-11-22
皇姑山附近古称青林村,山之东南侧原是塘南乡朱家角村,有一集市叫东街桥,是以此地一座古石桥命名的。此外,皇姑山西北侧有攀龙桥,东北面那座小小的土山前石濑河上还有一座附凤桥。仅从攀龙、附凤的桥名就会让人浮想联翩了。土山坝桥因在土山坝村中间,已被拆造成了一座水泥平桥。只有皇姑山北面的北街桥和皇姑山东面掩映在柳汀水岸边的青林坝桥尚存于世间。......
2023-11-22
一路行人归梦近,流水响,落瓜桥。光绪《唐栖志》载有:落瓜桥,本名陆郭,俗呼落瓜。雍正丁未,李宫保卫重修,乾隆丁丑南巡时改名“龙光桥”。光绪间官工重修,镌桥石曰:“龙光桥”。龙光桥南1千米多路即是塘南泉漳村,往北折西即塘北村龙光桥自然村。清代,龙光桥还有眼科名医黄葆元居此行医。乾隆五年,在龙光桥遇一草药郎中,因母亲双目失明求治,老翁赠以一只内装药物的“双联白玉瓶”。......
2023-11-22
1.“梅江边的一个山村里”林风眠1900年11月22日出生在广东梅县西阳堡(白宫镇)阁公岭村。林风眠“少小离家”,却因种种无奈没能“老大归”,他生前没有回过梅州,再也没有回过那“梅江边的小山村里”。②林风眠一生多次写回忆文章怀念他的故乡,多次回忆说我出生在“梅江边的一个山村里”,思乡之情没有改变,而且乡音益发浓烈,乡情益发炽热,这是因为,童年的生活着实影响他的一生。......
2024-03-29
泉漳永安桥惜如今将杭州钱江工业区建在此地。永安桥南北向跨于漳溪之上,桥长20多米,宽约2米,是一座石工精湛的三孔石梁墩板桥。永安桥桥额永安桥应建于明代以前,与丁、胡、沈三门望族联系紧密。目前桥上镌刻有光绪二十年重建的纪年文字。永安桥完整坚固,用料考究,是塘栖附近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石桥之一。只是随着工业化的肆意推进,真的担心此等古桥能永安否?......
2023-11-22
昨日上午去崇贤,见到了陆云松老师。据居住在桥西第一家的当地村民钱大伯讲,该桥因为旧时桥东侧有一座名气颇大的净头庵而得名。从桥东那个后来修建的河埠下至河滩,见桥南侧石梁中镌刻着“万善长生高桥”的桥名。万善长生高桥万善长生高桥桥额我又对石桥进行了仔细的察看,发现桥的南、北两侧还刻着桥联,其中桥南东侧那条石联已经被人砌入了河埠,桥西南侧那条仍清晰可读,是“环维新平仍旧制”。......
2023-11-22
东塘街西北面不足一里处,有村亦名仲墅,一名栅口角。到了清末,此地还留存有“桥澜水栅,仍然有故墟之遗迹”。仲墅村西北面田野中尚有一座古太平桥存世。太平桥及其桥额此桥《塘栖志》无记载。桥南侧的石梁中间镌刻着“太平桥”三个阴文大字,但桥北石梁上刻的却是“圭漳桥”三个字。而当地村民却异口同声称该桥为太平桥。......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