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古桥乡塘栖的土桥-玲珑小巧又袖珍

古桥乡塘栖的土桥-玲珑小巧又袖珍

【摘要】:桥梁石西侧没有发现文字,用力扯开攀爬在梁石东侧的乱藤,露出了石梁中间的桥名和纪年文字,在桥名“土桥”前后有“民国十五年孟春月立”字样。故可知此桥建造于1926年,距今已有85年岁月了。小土桥北面不远处是已经建成的五洲路和东西向的超梅桥。发现了这座小小的土桥,是这次去超山东南寻桥最大的收获。此桥可以称之为袖珍桥,虽然小得不起眼,但很可能是整个塘栖,甚或整个余杭境内留存于世间的体量最小的古石桥了。

超山东南的古石桥,《唐栖志》还有:“新桥,在陈家木桥之西,白马坑相公殿前,向在马公桥西北莲花庵前,明季迁此。”的记载。

那天我照方志的记载按图索骥,在白马坑村东头莲花港边上询问相公殿和新桥。村里两位大嫂告诉我村庄东面与村居隔着公路,孤零零矗立于莲花港北侧的那幢房屋即是相公殿,历史上的老殿于20世纪50年代因失火被烧毁,此相公殿是80年代末村民在原址重新修建的。而新桥就在相公殿与村庄中间那段公路上那个过水涵洞的位置。

塘栖地势,因南有黄鹤、皋亭、超山诸山,故南高北低,近世以来,超山东南直至临平一带灌溉之水主要靠莲花港上大、小横山两座翻山排灌站分段提水上来。莲花港之水,从漳河漾南的小横山抽水站抽提上来,经虾蟆练桥、回龙桥,在陈家木桥村折向西面的白马坑村,又在白马坑村东首分成两支,河道主流在相公殿前九十度拐弯,折而往南流向马公桥方向。另一支则流入公路下的涵洞一直向西,流过白马坑村人家门前,在一带人家尽头10多米宽的河道变窄,成为不到5米宽的一条小溪,流入村西面田野之中。

那位大嫂告诉我村西面还有一座小石桥,并指给我从村居屋后小路沿小溪往西过去即能找到小桥。她又说,那一片地方当地村民俗称“龙头上”,大约为古时候白马坑的风水口。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石桥?好奇心驱使我前去寻找。经过涵洞,沿着小河南面村民屋后那杂草树枝满地,平时绝少有人行走的小路,来到了村西侧的田野上。百米开外便远远看见前方树林中、小溪之上横架着一条窄窄的石梁。走近了才看清楚,这并不是寻常江南沟渠之上搭着的石板便道,而是一座真正的古石桥。

这是一座单孔单梁小石桥,桥高1.5米左右,那条作桥面的石梁有60厘米宽,用脚步丈量了一下石梁长3米左右,再加上两侧桥基,整座桥的长度有4米多。

此桥虽小,但古石桥所应具备的部件它都齐全。桥两侧各有两块紧贴桥基竖立排放的柱石,而且都在左边那块上面刻有拱券形的图案。在柱石顶上又有宽厚的两侧延伸出桥面的拱肩石支承着那条3米多长的桥梁石。拱肩石两侧延伸部分都凿成半圆形,正与一般石桥的构造完全一致。(www.chuimin.cn)

桥梁石西侧没有发现文字,用力扯开攀爬在梁石东侧的乱藤,露出了石梁中间的桥名和纪年文字,在桥名“土桥”前后有“民国十五年孟春月立”字样。故可知此桥建造于1926年,距今已有85年岁月了。

土桥及其桥额

据给我指路的那位大嫂讲,此桥以前是军屯里一带村民往来泰山街上,去超山青莲寺等寺庙烧香的主要通道。

小土桥北面不远处是已经建成的五洲路和东西向的超梅桥。西面数百米即是残存的日晖山,西南面几百米是扶澜桥村。土桥附近的农田有许多都栽植着成片的苗木,可知此处农民正是以此业为生计的。

发现了这座小小的土桥,是这次去超山东南寻桥最大的收获。此桥可以称之为袖珍桥,虽然小得不起眼,但很可能是整个塘栖,甚或整个余杭境内留存于世间的体量最小的古石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