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塘栖古桥-万善长生高桥是崇贤再现的旧时桥

塘栖古桥-万善长生高桥是崇贤再现的旧时桥

【摘要】:昨日上午去崇贤,见到了陆云松老师。据居住在桥西第一家的当地村民钱大伯讲,该桥因为旧时桥东侧有一座名气颇大的净头庵而得名。从桥东那个后来修建的河埠下至河滩,见桥南侧石梁中镌刻着“万善长生高桥”的桥名。万善长生高桥万善长生高桥桥额我又对石桥进行了仔细的察看,发现桥的南、北两侧还刻着桥联,其中桥南东侧那条石联已经被人砌入了河埠,桥西南侧那条仍清晰可读,是“环维新平仍旧制”。

昨日上午去崇贤,见到了陆云松老师。他告诉我,在绕城南侧,崇贤向阳丁家村还保留着两座古桥,一座叫“净头庵桥”,在其西南不远还有一座叫“九曲桥”。

得知这一信息,我辞别了热情留我吃中饭的陆老师,当即沿着老石塘公路去寻这两座古桥。

崇贤前村西面1千米多路即是向阳村(一名石前村)。费了一番周折,终于在塘康公路西侧向塘小区对面的小店里问清了丁家村及净头庵桥的方向。沿石塘公路往西1千米左右,在石前河桥上往南眺,见到了那座我在寻找的净头庵桥。

在小地名东丁家村东首的石前河上,东西向横跨有一座结实坚固的单孔平梁古石桥。

据居住在桥西第一家的当地村民钱大伯讲,该桥因为旧时桥东侧有一座名气颇大的净头庵而得名。古庵堂早已经湮没于尘世之中,而最为令人扼腕的是,整个桥东侧已经被崇贤造纸厂的一堵围墙将路严密封堵住。

因光线的原因,桥北侧的桥额难以辨识清楚。从桥东那个后来修建的河埠下至河滩,见桥南侧石梁中镌刻着“万善长生高桥”的桥名。

万善长生高桥

万善长生高桥桥额

我又对石桥进行了仔细的察看,发现桥的南、北两侧还刻着桥联,其中桥南东侧那条石联已经被人砌入了河埠,桥西南侧那条仍清晰可读,是“环维新平仍旧制”。北侧东面那条只读出五个字是“……北水自南来”。而西北侧是“名曰长生而益固”。(www.chuimin.cn)

从这几句桥联可读出这座桥后世曾经重修过。从“环维新平”的字面判断,似乎此桥古代重修前曾是一座圆拱型的环形桥,是重修时把它改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平梁桥。

桥联上下两端雕刻着精美的如意云头和盛开的莲花图案,显示了石工精湛的手艺。

用计步方式丈量了此桥的梁板长度是6.8米左右,桥的宽度是1.7米左右,目测桥高在4.5米左右。

此桥不用排柱来承托梁板,而是与三家村那座三星桥一样,两座桥墩是用厚实的司宝石叠砌而成,支托起桥面那3条宽厚的石梁板。故判断这应是一座清代中晚期建造的单孔石梁桥。

桥的西首人家门前,还长有一棵近百年的香樟树,桥西面的环境还算不错。

石前河(港)是余杭崇贤镇内的一条南北向河流,它从运河东岸的横泾桥下往东流淌至独山东侧,折而往南流到拱墅区康桥镇,全长3680米。以前,河水发黑发臭,河床淤积,局部河段被建筑物以及生活垃圾侵占,水流通行不畅,很多人不得不掩鼻走过。2008年崇贤镇配合杭州市实施的“半山地区整治”工作,对石前港进行了河道整治。

如今,石前港河岸的垃圾已被清除,河水变得清澈,在秋阳下折射出金色的柔光。硕大的石块在河堤两边错落有致地摆放,河岸杨柳青青,芦苇摇曳,还有花树的点缀,呈现在眼帘的正是一幅江南水乡的秋色赋。

又从网上查知,此桥已在2008年余杭区文物普查中被列入区级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