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在塘栖遇见朋友阿福兄,他告诉我在獐山渔公桥村还有一座三孔平梁古石桥,当地人叫钱陀桥。阿福是1964年第一批从塘栖镇下乡獐山的知识青年,插队的地方在原獐山公社向阳大队一个小地名叫田头村的小村坊,此村东北面不远即是渔公桥村,所以他对这一带十分熟悉,知道我在收集塘栖地区的古桥,所以上个月去田头村东面杨家兜亲戚家吃喜酒时,特意去找了钱陀桥,还去田头村南面看了那座属于原东塘的太平桥,并将信息详尽告诉了我。......
2023-11-22
知道我在拍摄古桥,家住仁和镇的好友姚凤来告诉我,獐山老镇政府前面那座观音桥还在。
当时是11月上旬,得知此消息,我迫不及待地前往獐山街上寻找观音桥。我对獐山老街一带不太熟,一路上不断问人,七拐八弯绕了一大圈,终于找到了那座观音古桥。其实距此桥不远处即是我经常开车路过的奉欣路,没想到这座古桥会深隐于路东南那片村居之中。
观音桥位于仁和街道(原獐山镇)东风村獐山老街前,桥南北向横跨于村中间河港之上,历史上此桥曾是往来仁和县与钱塘县的交通要道。直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此桥仍是獐山南片和云会、良诸各村通往獐山街上的主要通道。
观音桥长度有近20米,桥外观呈现拱型古桥所特有的,桥脚宽,桥顶窄的结构,因此整座桥显得平稳坚固。目测桥顶宽有2米多,整座桥高逾6米,是一座工艺复杂的单孔石拱桥。观音桥两侧均设有宽厚结实的石栏,南坡桥石栏的立柱上还雕刻有精致的花纹。桥两侧的柱石上均刻有桥联。东侧二条桥联石柱均已断裂,依稀能读出上面的文字,上联为经排梳齿从新建立巩千秋,下联为缘近娥眷依旧行看逢一角。而西侧桥联因满是攀援的藤蔓,故无法看清。
桥北侧是工厂、作坊和民居;南侧纯是民居,河里的水很脏,桥堍两侧都倾倒着许多生活垃圾,周围环境差。
据有关资料记载:该桥始建于明代,后世多有重建。
由于桥顶有密实的木莲蓬遮盖,无法看清镌刻在拱顶之上的桥额。
关于此桥的桥名,当地人都说:因为桥北曾是一座很有名的观音庙,因此将桥命名为观音桥。庙内房屋已于20世纪70年代初拆除,并在原址建起了獐山矿山机械厂。
询问古桥北侧工厂门口一老人家,得知此桥又名张家桥,因桥左原有张姓富室居此。
彰介桥的桥拱
彰介桥南侧柱石上的雕刻
彰介桥全貌
彰介桥南堍
2011年元旦前夕,我又去了一次獐山,看那座观音桥。这次去,当地村里已派人对桥上的藤萝作过清理,古桥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桥西侧的攀援藤蔓已清除了许多,可以看清楚那两条桥联,同时河水也干净了不少,看了让人心情很好。
终于拍到了西侧桥联。这两条桥联柱石不像东侧般断裂,而是完整无缺。文字也还清晰可辨。上联是水势东西长流不息,下联是虹环南北永固无穷。
2011年6月,正是连日大雨东苕溪涨大水的时节,我又去了一次獐山老街上那座观音桥。(www.chuimin.cn)
行至桥首,只见桥西那原本覆满桥顶部的薜萝已被人砍去,竟露出了那遮掩多年的桥额,赶紧拍了桥额,桥名是“彰介桥”三个秀气的阳文楷书大字。桥南堍那户人家正在扩建宅第,遂过去询问准确的桥名。
屋里出来一位60多岁的男人,张姓,他主动说桥上的薜萝是他刚砍掉的,而且还和村里人争吵了几句。村里人认为古桥应有藤蔓覆盖,这样才显得有历史,有沧桑感。而他因经常在外面经商,见绍兴那边的古石桥都是弄得清清爽爽,根本没有长满薜萝的桥的,而此桥正在自家门口,一年到头脏兮兮的,十分难看,所以坚持将桥西边的薜萝砍掉了。
彰介桥桥额
我赞赏他的行为和魄力,肯定他砍去那薜萝正是对古桥的保护。你想,那些薜萝经年累月,根扎在桥石缝隙中,越长越大,越长越粗,对桥梁会有很大的破坏。这从砍掉的部位可看出薜萝之根已将此桥拱券顶部拱开一条裂缝,可见此类攀缘植物对古桥确有危害。
关于此桥的桥名问题:
记得第一次来访此桥时,曾遇见一位老人家,告知我“此桥又名张家桥”,因桥左原有张姓富室居此。而如今此村中张姓人家亦有不少。
那么今天呈露出来的“彰介桥”桥名又如何解释呢?
查了辞典,了解到彰是姓氏,辞典有解:彰原是章,由于立功赐三撇,为彰姓,该姓主要居住在河北省香河县后家湾。
而介字与家字,二者应能通假?若此,则“彰介桥”即“彰家桥”“章家桥”之同名也。
古桥所在地的獐山,是杭嘉湖地区著名的石城,獐山石矿已有百余年开采历史,以出产优质青石料而闻名于世,该石矿始建于1893年,是清末由英国人兴建的。初始年产量在8万吨内,100多年来经历了晚清、民国和解放后的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石矿之一。由于运河水运发达便利,大量獐山出产的石料通过獐山港经由大运河运往杭州、嘉兴、湖州、江苏、上海等地。獐山石矿开采历史悠久,石料材质上乘,上海外滩那些著名建筑所用石材都是产于獐山的青石料。
经过100多年的大量采挖,如今,那几座曾经高大巍峨的洛山、野茅山、峨眉山,几乎被开采迨尽。我在拍摄獐山古桥的同时也拍了几张峨眉山残存山体的照片,留作纪念。
草木掩映的彰介桥
獐山西侧苕溪边残存的峨眉山山脚
彰介桥北堍
有关塘栖古桥的文章
前几日在塘栖遇见朋友阿福兄,他告诉我在獐山渔公桥村还有一座三孔平梁古石桥,当地人叫钱陀桥。阿福是1964年第一批从塘栖镇下乡獐山的知识青年,插队的地方在原獐山公社向阳大队一个小地名叫田头村的小村坊,此村东北面不远即是渔公桥村,所以他对这一带十分熟悉,知道我在收集塘栖地区的古桥,所以上个月去田头村东面杨家兜亲戚家吃喜酒时,特意去找了钱陀桥,还去田头村南面看了那座属于原东塘的太平桥,并将信息详尽告诉了我。......
2023-11-22
青龙桥地址偏僻,位于东塘官塘漾、葛墩漾连接处,曾是前后数里荒无人烟的地方。以上都是流传在东塘一带、关于青龙桥的鬼国故事。青龙桥故址下午两点多钟,我寻到了秧田湾,问了好几位当地农人,都给我指了青龙桥的方向。其中一人告诉我,青龙桥早已在“农业学大寨”时被拆掉了,如今因西面葛墩漾是饮用水保护区,故近年已将连通官塘漾的河道填塞。......
2023-11-22
流翠桥因建于西南山后,又名山后桥。由慈溪迁居仁和三峰山。逝世后葬于三峰山东山之阳。夏时正寿至八十八岁,葬于三峰山之阳。而流翠桥畔,还曾埋葬有新四军烈士的忠魂。当时已是四月中,他们头顶水草,口含芦苇潜伏在流翠桥下水草丛中,不幸被敌埋伏的暗哨发现,侦察员受伤后被顽军捕获,关押至第三日惨遭杀害。原在流翠桥南,西山北侧的新四军烈士墓,当地政府已于近年将其迁移至西山西坡,并建成了烈士陵园,春秋致祭。......
2023-11-22
皇姑山附近古称青林村,山之东南侧原是塘南乡朱家角村,有一集市叫东街桥,是以此地一座古石桥命名的。此外,皇姑山西北侧有攀龙桥,东北面那座小小的土山前石濑河上还有一座附凤桥。仅从攀龙、附凤的桥名就会让人浮想联翩了。土山坝桥因在土山坝村中间,已被拆造成了一座水泥平桥。只有皇姑山北面的北街桥和皇姑山东面掩映在柳汀水岸边的青林坝桥尚存于世间。......
2023-11-22
一路行人归梦近,流水响,落瓜桥。光绪《唐栖志》载有:落瓜桥,本名陆郭,俗呼落瓜。雍正丁未,李宫保卫重修,乾隆丁丑南巡时改名“龙光桥”。光绪间官工重修,镌桥石曰:“龙光桥”。龙光桥南1千米多路即是塘南泉漳村,往北折西即塘北村龙光桥自然村。清代,龙光桥还有眼科名医黄葆元居此行医。乾隆五年,在龙光桥遇一草药郎中,因母亲双目失明求治,老翁赠以一只内装药物的“双联白玉瓶”。......
2023-11-22
泉漳永安桥惜如今将杭州钱江工业区建在此地。永安桥南北向跨于漳溪之上,桥长20多米,宽约2米,是一座石工精湛的三孔石梁墩板桥。永安桥桥额永安桥应建于明代以前,与丁、胡、沈三门望族联系紧密。目前桥上镌刻有光绪二十年重建的纪年文字。永安桥完整坚固,用料考究,是塘栖附近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石桥之一。只是随着工业化的肆意推进,真的担心此等古桥能永安否?......
2023-11-22
在《唐栖志》桥梁一章中记载的丁河区域的桥梁,也仅有东横塘唐家桥、莲塘圩北观音桥、三官塘李家坝桥寥寥几座。东横塘那座唐家桥前文已经介绍,此文则要介绍一下莲塘圩那座观音桥。志书上的莲塘圩北临水百余家的地方正是今天被塘栖人俗称“丁河桥头”的市集所在。在观音桥正南方通丁山湖漾口原有一座石梁桥。......
2023-11-22
东塘街西北面不足一里处,有村亦名仲墅,一名栅口角。到了清末,此地还留存有“桥澜水栅,仍然有故墟之遗迹”。仲墅村西北面田野中尚有一座古太平桥存世。太平桥及其桥额此桥《塘栖志》无记载。桥南侧的石梁中间镌刻着“太平桥”三个阴文大字,但桥北石梁上刻的却是“圭漳桥”三个字。而当地村民却异口同声称该桥为太平桥。......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