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行人归梦近,流水响,落瓜桥。光绪《唐栖志》载有:落瓜桥,本名陆郭,俗呼落瓜。雍正丁未,李宫保卫重修,乾隆丁丑南巡时改名“龙光桥”。光绪间官工重修,镌桥石曰:“龙光桥”。龙光桥南1千米多路即是塘南泉漳村,往北折西即塘北村龙光桥自然村。清代,龙光桥还有眼科名医黄葆元居此行医。乾隆五年,在龙光桥遇一草药郎中,因母亲双目失明求治,老翁赠以一只内装药物的“双联白玉瓶”。......
2023-11-22
普宁村在东塘南面2千米,该村因著名梵刹普宁寺而得名。
根据明代万历年间吴之鲸的《武林梵志》记载:普宁院,在城西北大云乡姚巷村。后晋天福年间吴越王钱元瓘建。北宋治平中改额。南宋淳熙间寺毁。元初重建,元末又毁。明洪武十五年重建。洪武廿四年并入奉口崇圣寺。明天顺二年,于忠肃公闻于朝,英宗皇帝敕赐普宁寺“大普宁禅寺”金匾、万岁龙牌和清鼎供器。寺院曾兴盛一时,后又遭遇寺颓僧绝的境遇。
明万历十六年(戊子),杭州吉祥寺僧真实募捐重建普宁寺,并延请著名高僧苇航讲经说法廿余年不衰。万历卅六年(1608),普宁寺住持海珵法师还在运河对岸修建鸭兰桥,桥堍建造下院——普济院,接待香客和过往客商、行人。当时塘栖名士胡允嘉为海珵撰写了《普济庵募疏》。自此,普宁寺遂成为杭州北郊的名寺。民国年间,亦有人出资重修大殿和新建观音殿。直到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起,仅存的三间大殿终于被拆毁,寺院夷为平地,不复存在。
但传说由明代于谦亲手栽植于普宁寺大殿前的十八丛“玉楼春”古牡丹,虽然历时500余年,饱经沧桑,但仍有三丛奇迹般地存活至今。每年春天普宁牡丹依然花开如盘、嫣红姹紫、生机盎然。更因为民族英雄于谦的清忠浩气而声名远播,吸引了远近人们前来观赏。
毛家桥,大名兴福桥
兴福桥排柱上的石雕
宝顺桥及桥上的刻字
普宁村一带,如今尚有存世古桥三座:第一座单孔石梁平桥,桥名“兴福”(俗称毛家桥),桥在普宁寺东北侧村中之河道上。该桥长约10米,宽1.6米,矢高4米左右,桥呈南北向跨于村中小河之上。桥洞北侧排柱上雕刻有两组精美的莲花功德碑。桥拱肩石的头部镌刻成高浮雕花卉状,纹饰粗犷,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根据此桥所用石材及工艺判断,此桥重建于清代中期。
从普宁村往东百余米,是小地名镶马桥的自然村落。在村东侧河道上东西向跨河坐落着一座单孔石拱桥。此桥长10米左右,宽1.6米左右,高逾4米,是一座造型精致,小巧玲珑的拱形石桥。桥东南侧尚保存着原有的风貌,桥的西南侧因村民紧贴着古桥造屋,占有了河道,故而挡住了几乎半座古桥。而桥北侧近年为了行车,在紧贴着古桥处建起了一座水泥平桥,从而遮挡住了小石桥北侧的风貌。此桥两侧桥额都能读出阴刻“宝顺桥”三字。(www.chuimin.cn)
从镶马桥再往东偏北里许,是地名长桥头的自然村,在村中河道上南北向横跨着一座三孔石梁桥,俗名“长桥”。此桥长约20米,宽约1.6米,矢高4.5米。由于此桥两侧均有自来水管遮挡着桥额,所以无法看清其桥名。又因为我去普宁的时节正是三秋季节,村中除三二老妪外,几乎看不到人影,无法询问此桥的具体情况。我想,只有等明春牡丹花开再来普宁时,重去长桥探寻古桥的身世了。
从三座石桥的材质和建造工艺分析,此三座石桥应建于清代晚期,当时太平天国造反运动已偃旗息鼓,经数年休养生息后,民间经济已恢复生机。特别是到了同治后期、光绪初年间,国力进一步恢复,史称“同光中兴”。所以如今塘栖一带存世之古桥大部分是那时重建的。
永福长桥
据此,这三座古桥建造或重建至今均已逾百年了。
第二年春天,我又去了一趟长桥头,用相机从桥梁石与镀锌自来水管的夹缝之间拍下了桥名。回家在电脑上识读出“永福长桥”的桥名。
今用打油诗一首结束此文:
普宁精蓝无迹寻,玉楼花开岁岁春。
河山已改旧容貌,惟存古桥忆前尘。
有关塘栖古桥的文章
一路行人归梦近,流水响,落瓜桥。光绪《唐栖志》载有:落瓜桥,本名陆郭,俗呼落瓜。雍正丁未,李宫保卫重修,乾隆丁丑南巡时改名“龙光桥”。光绪间官工重修,镌桥石曰:“龙光桥”。龙光桥南1千米多路即是塘南泉漳村,往北折西即塘北村龙光桥自然村。清代,龙光桥还有眼科名医黄葆元居此行医。乾隆五年,在龙光桥遇一草药郎中,因母亲双目失明求治,老翁赠以一只内装药物的“双联白玉瓶”。......
2023-11-22
近年出版的《余杭古桥》一书有李家桥的记载。为找此桥,我一共去了塘北四次,问了好多人,但几乎没人知道塘北村有此桥,许多人都说李家桥在大运河南面,原塘南公社所在地中界河上。一问郑家埭的李家桥,他也一脸茫然。终于知道了古桥的下落,问明了方向,赶紧驱车前往,在原龙光桥村委北面一里多路的小地名叫廿四度(图)的村落东头,终于找到了这座李家桥。......
2023-11-22
多水必然多桥,塘栖的先人造了许多形态各异的古石桥,人们口口相传塘栖镇上曾有三十六爿半桥。广济桥,一名通济桥,又名碧天桥,俗称长桥,位于余杭区塘栖镇西北侧,南北向跨于穿越镇中的京杭大运河上。广济桥体形硕大、势若长虹,是千里京杭大运河上唯一存世的七孔石拱桥。古老的里仁桥成为弃桥,又过了数年,因影响水上运输,里仁桥被拆除。......
2023-11-22
从桥排柱上的两块莲花碑的工艺分析,南马桥应重建于清代。万年桥又称官行桥。村民传说,当年该桥建好时,恰巧有一条官船通过,所以当地都叫该桥为官行桥,而不称万年桥。万年桥南一里即是沾桥市集,市集中心即是那座乾隆皇帝御驾亲临过的沾驾桥。南马村桥,应是如今存世的南马桥。万年桥、官行桥志书上却没有记载,不知对应的应是哪座古桥了。......
2023-11-22
青龙桥地址偏僻,位于东塘官塘漾、葛墩漾连接处,曾是前后数里荒无人烟的地方。以上都是流传在东塘一带、关于青龙桥的鬼国故事。青龙桥故址下午两点多钟,我寻到了秧田湾,问了好几位当地农人,都给我指了青龙桥的方向。其中一人告诉我,青龙桥早已在“农业学大寨”时被拆掉了,如今因西面葛墩漾是饮用水保护区,故近年已将连通官塘漾的河道填塞。......
2023-11-22
当时是11月上旬,得知此消息,我迫不及待地前往獐山街上寻找观音桥。观音桥长度有近20米,桥外观呈现拱型古桥所特有的,桥脚宽,桥顶窄的结构,因此整座桥显得平稳坚固。桥两侧的柱石上均刻有桥联。庙内房屋已于20世纪70年代初拆除,并在原址建起了獐山矿山机械厂。草木掩映的彰介桥獐山西侧苕溪边残存的峨眉山山脚彰介桥北堍......
2023-11-22
流翠桥因建于西南山后,又名山后桥。由慈溪迁居仁和三峰山。逝世后葬于三峰山东山之阳。夏时正寿至八十八岁,葬于三峰山之阳。而流翠桥畔,还曾埋葬有新四军烈士的忠魂。当时已是四月中,他们头顶水草,口含芦苇潜伏在流翠桥下水草丛中,不幸被敌埋伏的暗哨发现,侦察员受伤后被顽军捕获,关押至第三日惨遭杀害。原在流翠桥南,西山北侧的新四军烈士墓,当地政府已于近年将其迁移至西山西坡,并建成了烈士陵园,春秋致祭。......
2023-11-22
皇姑山附近古称青林村,山之东南侧原是塘南乡朱家角村,有一集市叫东街桥,是以此地一座古石桥命名的。此外,皇姑山西北侧有攀龙桥,东北面那座小小的土山前石濑河上还有一座附凤桥。仅从攀龙、附凤的桥名就会让人浮想联翩了。土山坝桥因在土山坝村中间,已被拆造成了一座水泥平桥。只有皇姑山北面的北街桥和皇姑山东面掩映在柳汀水岸边的青林坝桥尚存于世间。......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