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是11月上旬,得知此消息,我迫不及待地前往獐山街上寻找观音桥。观音桥长度有近20米,桥外观呈现拱型古桥所特有的,桥脚宽,桥顶窄的结构,因此整座桥显得平稳坚固。桥两侧的柱石上均刻有桥联。庙内房屋已于20世纪70年代初拆除,并在原址建起了獐山矿山机械厂。草木掩映的彰介桥獐山西侧苕溪边残存的峨眉山山脚彰介桥北堍......
2023-11-22
出脚路惟船一只,放生池有芡千科。
秋风不卷推雄浪,暮雨遍能响败荷。
十里丁山胜地偏,藕花零落白鸥边。
一奁秋水开明镜,照破离愁二十年。
这是古人吟咏丁山湖的诗句,也道出了丁山湖湿地水乡泽国的风貌。
关于丁山湖,南宋《咸淳临安志》中已有此湖的记载。
丁山湖湖面开阔,汪洋数百顷,是塘栖镇南最大的湖泊。历史上的丁河一带,水巷曲折、处处皆通,翠堂森禅师有“水爱人居独抱村”句。虽然出门到处是水,但湖周一带桥梁却十分稀有,湖周村落的居民出门皆靠船只。
在《唐栖志》桥梁一章中记载的丁河区域的桥梁,也仅有东横塘唐家桥、莲塘圩北观音桥、三官塘李家坝桥寥寥几座。而丁山桥、张婆桥则已不属丁河范围了。
丁山湖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地人为出行方便,还是习惯在河道上架上一些简易的毛竹桥供人行走。我的一位姑妈嫁在丁河鲶鱼头村,鲶鱼头位于洪沉潭漾西侧,少年时我曾跟着大人去过几次姑妈家,记得要走过两座竹桥,当年的竹桥全用毛竹搭成,走在上面吱嘎作响,摇摇晃晃。
东横塘那座唐家桥前文已经介绍,此文则要介绍一下莲塘圩那座观音桥。
清光绪《唐栖志》记载:“观音桥,在丁山河莲塘圩北,观音堂门口。桥之左右临水百余家,自成村落。庚申之劫,镇为贼巢,贸易者聚此成市。”
志书上的莲塘圩北临水百余家的地方正是今天被塘栖人俗称“丁河桥头”的市集所在。而观音桥正是从塘栖陆路去桥头街的要津。1980年以前的观音桥西尚是一些分散的农村居舍,观音桥东侧才是桥头街市,以丁河供销社各门市部为中心的商市都集中于此,其中50米左右是两面街。再往东,朝南面湖的一带人家即是蔡家埭村。(www.chuimin.cn)
观音桥是一座三孔石梁桥,东西向跨于通姚家滩漾的桥头港口上。古观音桥20世纪80年代初尚存于世间,是后来随着农村供销社的衰落,又为了汽车的通行而将石桥拆毁的,并在观音桥北侧数十米处建造了一座可通汽车的水泥桥。
丁河竹桥,摄影余国隽
观音桥,亦称观云桥,清代诗人江蓝有《客丁山湖雨中过观云桥》诗:
渡头新涨一竿添,树影岚光翠欲黏。
湖雨跳珠喧水面,山云围絮裹峰尖。
达桥指杏村三里,隔岸编茅屋数檐。
花自流红波自绿,晚来小市散鱼盐。
在观音桥正南方通丁山湖漾口原有一座石梁桥。
从观音桥西堍沿贾家门的人家门前一直往南,约500米即是小地名七家桥的村落,此处东西向跨河有一座五孔石梁桥,桥名南观音桥,俗称戚家桥、七家桥。古桥是2000年以后被拆掉的。如今在古桥北侧50米处新建了一座钢骨水泥洋桥。古戚家桥东侧的桥墩仍砌在河堤之上,依稀可见,而西侧桥墩则贴于桥西石砌滨岸上,尚存于世间。
南观音桥,摄影余国隽
前几日我过访原塘栖文化馆馆长余国隽先生,承先生厚爱,答应提供珍藏的南观音桥照片,此幅照片让人一睹了南观音桥的旧时影像,真令人感慨万千。
如今丁河桥头一带依旧是热闹的农村市集,只是早已没有了诗人描述的景致,市集已经迁移至桥西面公路的两边,古观音桥东侧那以供销社为中心的农村市集已成前尘往事。故地重游,只有一排衰败的房屋依稀能见当年的景象。
有关塘栖古桥的文章
当时是11月上旬,得知此消息,我迫不及待地前往獐山街上寻找观音桥。观音桥长度有近20米,桥外观呈现拱型古桥所特有的,桥脚宽,桥顶窄的结构,因此整座桥显得平稳坚固。桥两侧的柱石上均刻有桥联。庙内房屋已于20世纪70年代初拆除,并在原址建起了獐山矿山机械厂。草木掩映的彰介桥獐山西侧苕溪边残存的峨眉山山脚彰介桥北堍......
2023-11-22
青龙桥地址偏僻,位于东塘官塘漾、葛墩漾连接处,曾是前后数里荒无人烟的地方。以上都是流传在东塘一带、关于青龙桥的鬼国故事。青龙桥故址下午两点多钟,我寻到了秧田湾,问了好几位当地农人,都给我指了青龙桥的方向。其中一人告诉我,青龙桥早已在“农业学大寨”时被拆掉了,如今因西面葛墩漾是饮用水保护区,故近年已将连通官塘漾的河道填塞。......
2023-11-22
流翠桥因建于西南山后,又名山后桥。由慈溪迁居仁和三峰山。逝世后葬于三峰山东山之阳。夏时正寿至八十八岁,葬于三峰山之阳。而流翠桥畔,还曾埋葬有新四军烈士的忠魂。当时已是四月中,他们头顶水草,口含芦苇潜伏在流翠桥下水草丛中,不幸被敌埋伏的暗哨发现,侦察员受伤后被顽军捕获,关押至第三日惨遭杀害。原在流翠桥南,西山北侧的新四军烈士墓,当地政府已于近年将其迁移至西山西坡,并建成了烈士陵园,春秋致祭。......
2023-11-22
皇姑山附近古称青林村,山之东南侧原是塘南乡朱家角村,有一集市叫东街桥,是以此地一座古石桥命名的。此外,皇姑山西北侧有攀龙桥,东北面那座小小的土山前石濑河上还有一座附凤桥。仅从攀龙、附凤的桥名就会让人浮想联翩了。土山坝桥因在土山坝村中间,已被拆造成了一座水泥平桥。只有皇姑山北面的北街桥和皇姑山东面掩映在柳汀水岸边的青林坝桥尚存于世间。......
2023-11-22
一路行人归梦近,流水响,落瓜桥。光绪《唐栖志》载有:落瓜桥,本名陆郭,俗呼落瓜。雍正丁未,李宫保卫重修,乾隆丁丑南巡时改名“龙光桥”。光绪间官工重修,镌桥石曰:“龙光桥”。龙光桥南1千米多路即是塘南泉漳村,往北折西即塘北村龙光桥自然村。清代,龙光桥还有眼科名医黄葆元居此行医。乾隆五年,在龙光桥遇一草药郎中,因母亲双目失明求治,老翁赠以一只内装药物的“双联白玉瓶”。......
2023-11-22
芙蓉圩村有两条东西相距不足200米的南北向小河连通京杭大运河。时至今日,东兴桥已在近年工业区建设中被拆除,河流填成了村道。而芙蓉圩人家西侧的西兴桥,虽然整体风貌还属完整,仍在原地默默坚守,但已经失去了津梁渡人的功能,成了一座弃桥存于世间。桥的南北梁石中间刻有阳文“西兴桥”桥名。......
2023-11-22
泉漳永安桥惜如今将杭州钱江工业区建在此地。永安桥南北向跨于漳溪之上,桥长20多米,宽约2米,是一座石工精湛的三孔石梁墩板桥。永安桥桥额永安桥应建于明代以前,与丁、胡、沈三门望族联系紧密。目前桥上镌刻有光绪二十年重建的纪年文字。永安桥完整坚固,用料考究,是塘栖附近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石桥之一。只是随着工业化的肆意推进,真的担心此等古桥能永安否?......
2023-11-22
东塘街西北面不足一里处,有村亦名仲墅,一名栅口角。到了清末,此地还留存有“桥澜水栅,仍然有故墟之遗迹”。仲墅村西北面田野中尚有一座古太平桥存世。太平桥及其桥额此桥《塘栖志》无记载。桥南侧的石梁中间镌刻着“太平桥”三个阴文大字,但桥北石梁上刻的却是“圭漳桥”三个字。而当地村民却异口同声称该桥为太平桥。......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