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塘栖古桥:梅花伴侣的见证

塘栖古桥:梅花伴侣的见证

【摘要】:梅树林中今天还存世有一座桥名“跌马”的古石桥。跌马桥的位置,在老临塘公路超山段北侧,跌马桥站东北面,桥下小河是从超山北坡流出的溪流,至桥近处形成河道。近年公路经过改造,公路桥已改成涵洞,山中流下的溪涧穿过公路涵洞后进入河流故道,从跌马桥下,向北再向东流入漳河漾。可称之为梅花伴侣。至于此桥缘何会叫跌马桥这么一个听来很有故事的名字,查考志书却并无记载,询问村中耆老亦无人能说清楚。

塘栖超山是天目山余脉。因山形清奇瘦峭,奇峰突起,超然于皋亭黄鹤二山之外而驰名于世。超山在南宋时已遍植梅树,以梅树量多号称“十里梅花香雪海”;更以梅花品种“古、广、奇”三绝而闻名中外,被誉为江南三大观梅胜地之一。

超山有“唐梅”“宋梅”各一株,古干虬曲,苔蟠其身,枝干作鳞甲状,岁深日久苔色幻为铜青。超山的梅花,在国内众多的观梅胜地中不可多见。这里更有别处罕见的“花开六出”的古梅“绿萼”,那冷艳的娇姿,淡淡的冷香,不知倾倒过多少文人士子。

近代金石书画大师吴昌硕生前酷爱超山梅花,与梅结缘,生前多次来超山。写有“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棹冒雪去,更向花前倾一杯”的咏梅诗。1927年,吴昌硕逝世后,其子吴东迈遵父遗嘱在超山北麓,大明堂西侧,择地建筑坟墓,一代书画大师长眠超山梅林之中。

超山的梅花更影响了国画大师张大千一生,使他终身爱梅、画梅,直至埋骨于台北摩耶精舍梅丘之中。

超山东麓的缓坡,曾有大片的果梅林。果梅花盛开时呈玉白色,故前人称之“雪海”“香雪海”。

梅树林中今天还存世有一座桥名“跌马”的古石桥。

此桥位于超山村龟山东自然村,是一座清代建筑的石梁小平桥,桥呈南北走向,桥长5米,宽1.6米,横锁石长2.4米,跨径3.2米。桥高2.3米。

根据桥洞下排柱之上镌刻的莲花图案分析,此桥应建于清代中晚期。(www.chuimin.cn)

跌马桥的位置,在老临塘公路超山段北侧,跌马桥站东北面,桥下小河是从超山北坡流出的溪流,至桥近处形成河道。近年公路经过改造,公路桥已改成涵洞,山中流下的溪涧穿过公路涵洞后进入河流故道,从跌马桥下,向北再向东流入漳河漾。

跌马桥(又名永兴桥)及桥上所刻纹饰

跌马桥所处位置正对着“超山东园”游客接待中心入口处,站在桥上眺望,桥两旁是掩映于梅林中的人家。西面与桥仅隔20余米的临塘公路对面的山坡是近年新栽种的数百亩梅花树。

古老的跌马桥十分有福气,身处梅林之中,一年四季有梅树相伴,与梅终老。可称之为梅花伴侣。

由于村民在紧贴石桥的西侧安装了竹制拦鱼罟,挡住了梁石上的字,所以,围着桥转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办法拍摄梁石上的文字,后来是人趴在桥面上,终于看清那潦草模糊的三个阴刻桥名“永兴桥”。

至于此桥缘何会叫跌马桥这么一个听来很有故事的名字,查考志书却并无记载,询问村中耆老亦无人能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