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回龙桥与陈家木桥,相伴塘栖古桥

回龙桥与陈家木桥,相伴塘栖古桥

【摘要】:小林街上的回龙桥则已改称会龙桥,只有莲花港上的回龙桥仍完好无损,存于故土。回龙桥回龙桥上的刻字陈家木桥陈家木桥上刻有“广福桥”字样的梁板沿田间的田塍路向西转南,约百米左右即是坐落于陈家自然村北侧莲花港上的陈家木桥。若如此,则与王同《唐栖志》记载的桥名陈家木桥应是相吻合的。

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塘栖至临平的公路是从镇南横头汽车站,经烧饼桥、半路凉亭、白栗山桥、漳河漾桥,至超山,然后沿着山脚公路至跌马桥,再过去一站即是陈家木桥。从陈家木桥再往东南即是小林地界,属临平辖区了。

历史上陈家木桥是此地以桥命名的村落,该村位于管山西南侧,历史上附近曾有好几座古桥。

在管山北侧有管山桥横跨于管山港上,此桥早年间已被改造成一座水泥桥,能通大矿车,当年超山耐火材料厂用的白泥,即是从管山桥东北的小横山挖取的。志载:历史上的小横山,山前山后有乔松清涧,有茂林修竹,山麓樱桃梅李杂植,初夏时节万颗圆明,红润可爱。直至21世纪初,小横山整体风貌仍未改变,可才短短数年,景色美丽的小横山几乎已被挖平,大量石料从此桥运出,去填附近的工业开发区。

管山港东南通小林村,往西则汇入莲花港。从北面漳河漾流来的莲花港河,在虾蟆练村(今是陈家木桥村五组)东侧的虾蟆练桥下,往南流至临塘公路桥旁,汇合东面流来的管山港的河水,在管山西侧向南经回龙桥下,流过100多米,再从陈家木桥村后折向西,流向西南方向的白马坑村,又转而向南,经马公桥再往西分流,一支继续往南,流经星桥横山,汇入上塘河,另一支则往西流经日晖山南的原东风农药厂门口,再流向超山西南面泰山一带。

小横山

虾蟆练桥

莲花港最北端的虾蟆练桥,已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原址改建成一座水泥平桥。

虾蟆练桥往南500多米,在管山西侧东西向有回龙古桥存世。该桥位于今临平街道小林社区陈家木桥自然村西北面,东西向横跨于莲花港上。桥是一座三孔平板石梁桥,桥长约18米,桥宽1.3米。桥有三孔,每孔桥面用二块大条石铺成。

桥东侧至管山脚是陈家木桥村民宅,以及作坊式工厂。而桥西则是一片农田。

回龙桥上凿有此桥重建的确切纪年:“民国乙丑十四年仲秋月众姓重建”。所以我们可知,此桥重建于公元1925年,距今已历93年。惟其真实可贵的是,这一桥铭文字正确表述了当时重建桥梁筹集资金的情况,建桥资金是该村众姓村民共同出资的,故在桥上镌刻上“众姓重建”的字样,以告知后人。

临平山北小林周边曾有多座以龙命名的古石桥,民间传说:有一年这一带有白虎精作怪,三个多月滴雨未下,河床见底,禾田干涸,庄稼即将颗粒无收。是东海龙王四太子小青龙勇斗白虎,舍弃性命,拯民于水火之中。百姓为纪念小青龙,在龙子河东边建龙安庙,在南公河上建起青龙桥,又在石坝村、小林街、莲花港等河上建起一座座回龙桥,并年年祈盼小青龙能回来施雨,为民造福。如今南公河上的青龙桥虽在,但已被用水泥铺筑了桥面。小林街上的回龙桥则已改称会龙桥,只有莲花港上的回龙桥仍完好无损,存于故土。(www.chuimin.cn)

回龙桥

回龙桥上的刻字

陈家木桥

陈家木桥上刻有“广福桥”字样的梁板

沿田间的田塍路向西转南,约百米左右即是坐落于陈家自然村北侧莲花港上的陈家木桥。

陈家木桥是一座五孔石梁桥,南北向跨于莲花港河道路上。桥长20米左右,桥宽1.5米左右。桥面由五组,三块大条石铺成。陈家木桥中间杠梁两侧镌刻的桥名却是广福桥。在东侧桥名前刻有“乾隆三十九年荷月建”的纪年文字。乾隆三十九年是公元1774年,距今已有238年了。

据村中两位带我过来看桥的热心村民告诉我:此桥确叫陈家木桥,因此桥民国年间曾经修过,这块刻有广福桥名的梁板似是修造时从其他石桥移来的。若如此,则与王同《唐栖志》记载的桥名陈家木桥应是相吻合的。

桥北面是农田菜圃一派乡村风光,向北200多米即是09省道。而桥南面是陈家自然村民居,此村近年多以经营废品回收为业,环境十分脏乱,村居屋后到处是废旧塑料,古桥南桥堍河滩上倾倒着大量生活垃圾,已将南侧桥孔堵住。

环境破坏,古桥不幸,人类如此虐待环境,终会祸延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