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的效益评估

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的效益评估

【摘要】:不仅如此,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都认识到了科学数据保存与共享的重要性,纷纷加大了对其投入。而无论是对于决策者还是科研人员来说,如果能对数据保存与共享的成本与效益进行量化评估,并从经济学角度证明数据共享的效益大于数据保存的成本,无疑能说服他们更好地支持数据保存与共享。本书拟在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科学数据保存与共享的成本与效益评估的模型框架,从而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

在e-Science环境下,随着以数据为中心的科研模式的建立,科学数据共享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一方面,数据共享是进行验证性分析和二次分析的关键,一些重要的科研发现就是建立在对已有数据再次分析的基础上[14];另一方面,数据保存与共享也有助于节省科研成本,提升可有效率。英国研究信息网络(RIN)和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共同资助的一项研究显示:数据中心在现代基础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多数用户认为数据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本领域科研人员的共享意识,数据中心最大的好处是提高了研究效率[15]。不仅如此,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都认识到了科学数据保存与共享的重要性,纷纷加大了对其投入。如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推动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数据共享国际合作项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共同资助的“全球科学信息共有先导”计划(GICSI)[16],旨在通过对当前数据存取与共享优秀实践的研究与分析,增进对数据存取成本与收益的理解和认识[17]。此外,JISC资助成立了数据保存与服务中心(DCC),为英国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的数据保存实践提供建议和帮助[18];英国的7个研究理事会都独自或联合建设了数据存储中心,并要求受其资助的科研成果在项目完成时提交到指定的数据中心进行保存。美国国会图书馆资助实施了“国家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与保存项目”(NDIIPP)为数字保存与管理提供指导与帮助[19]澳大利亚设立了“国家数据服务中心”(ANDS),开展有关科学数据保存与共享的研究,并为相关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和咨询[20]。瑞典也设立了“瑞典国家数据服务中心”(SND)为人文社会科学和卫生科学的研究者提供数据获取服务[21]。我国也于2002年启动了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相继建设了农业林业水文水资源等16个数据共享平台,为载人航天工程、国家海洋权益、青藏铁路建设等1 500多个国家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22]

尽管世界范围内的数据保存与共享实践如火如荼,但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困境:一方面,数据保存与共享投入巨大但效益并不十分明显,或者说其效益要经过若干年后才能逐渐显现出来[23];另一方面,相关调查显示,如果不是科研管理与资助机构的要求,科研人员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并不愿意主动共享所拥有的数据,一是因为这些学科的数据收集周期较长,难度较大,科研人员对于自己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获得的数据有着较强的拥有感,从心理上不愿意无偿共享,二是这些数据资料也是科研人员赖以获得研究优势的基础,一旦共享,自己的科研优势地位将很快失去[24]。(www.chuimin.cn)

在这种条件下,数据共享的资助者和决策者不得不重新审视数据共享的成本与效益:他们迫切需要知道在进行数据保存时哪些是必要的投入、哪些措施可以节省成本、共享效益如何等问题。而无论是对于决策者还是科研人员来说,如果能对数据保存与共享的成本与效益进行量化评估,并从经济学角度证明数据共享的效益大于数据保存的成本,无疑能说服他们更好地支持数据保存与共享。本书拟在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科学数据保存与共享的成本与效益评估的模型框架,从而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