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知书明礼,在礼同大同的国度里

知书明礼,在礼同大同的国度里

【摘要】: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其公民应该其言融融,其行范范,其德隆隆,此之谓“礼同”“大同”。在一个礼同、大同的国度里,人们往往知书、明礼。他们都知道,礼节反映着一个人的教养和文明程度,而教养恰恰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2002 年3 月18 日)

老师们、同学们:

依法治国,早已深入人心;以德治国,逐日为人重视。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其公民应该其言融融,其行范范,其德隆隆,此之谓“礼同”“大同”。在一个礼同、大同的国度里,人们往往知书、明礼。

礼者,社会之规范、道德之准绳也。古书《礼记》《礼经》《礼说》等对此有专门的论述,它包括说话、处事、为人,其主要精神在于说话有礼貌,处事讲礼数,为人存礼节。

先说说话有礼貌。当我们处于一个超过一人的大大小小的群体中,就存在说话、对话的环境、技巧和效果。每天首次见面“您好”,晚自习分手“晚安”,有碍对方“对不起”,麻烦别人“有劳大驾”,短时别离“再见拜拜”。它可反映你有教养,讲礼貌,品高一格。如果凶神恶煞、金口难开,污言秽语、不堪入耳,辞不达意,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境况?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www.chuimin.cn)

再说处事讲礼数。人有男女之分、长幼之别,群体中有个性差异、风格特点等,这是客观存在、必须处理好的一个实际问题。男女同学尽管是同学,也要注意互相尊重,更要注意毕竟有别:女生自尊好强也自卑,男生豁达粗心多自信。这些在相处之中是否应该区别对待?学校里最直接的关系是师生,作为学生应该尊敬老师。尊敬老师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求我们尊敬老师的人格,不侮辱、玷污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积极配合教学,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按时作业,不断进步;宽容老师的缺点和个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师非神人,岂可十全?当然,老师也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劳动,宽容学生的缺点、不足。在学校里,我觉得还有一个不被一般人注意的性格差异、风格特点问题,如内向与外露,深沉与豪放,善逻辑推理与好形象思维,好热热闹闹与喜实实在在,等等。关于风格特点,就以教授为例吧,闻一多喜欢晚上上课,马寅初讲学口若悬河,陈寅恪闭着眼睛讲一天,梁实秋上课不写一个字,徐志摩反对在教室上课,梁启超的喜怒哀乐全由内容而定……你喜欢什么、喜欢谁?我什么都喜欢、谁都喜欢,因为他们各有所长,各领风骚。须知,群体、学校、社会就是这样形成了它的训育环境,就是这样构成了它的丰富多彩。

最后说为人存礼节。功成名就的人,大都是存礼节的人。他们都知道,礼节反映着一个人的教养和文明程度,而教养恰恰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礼节是赢得别人尊重、善待的初衷与归宿,正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礼节可以温馨和净化社会风气,虽然它“像只气垫,里面什么也没有,却能奇特地减少颠簸”(美国约翰逊)。礼节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情感。也许大家知道江泽民总书记的下面一个故事,1994 年12 月9 日,党和国家40 多位领导人,在听完华东政治学院39 岁的曹建明教授的“法律知识讲座”后,江总书记静静地等候在曹教授的身旁,让曹教授慢慢地完全整理好讲稿后,才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连声道谢:“谢谢老师 !谢谢老师!”至于毛泽东主席回到阔别三十二年的故乡——韶山,在招待宴席上讲的“敬老尊贤,应该应该”的名言礼行,更是妇孺皆知,流芳百世。

老师们、同学们,知书则明礼。只要我们平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加强学习、自觉修炼,人人都能成为有礼貌、讲礼数、存礼节的人,人人都能成为恪守社会公德、讲究社会规范的人。我们坚定地相信着,诚挚地期待着。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