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育教学管理省思二十二则

教育教学管理省思二十二则

【摘要】:要研究农村和小城镇的教育对象,有针对性地“传道授业解惑”,坚持因材施教,落实“三主”原则,既教书更育人。要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议,是指对答题中出现的错误要组织评议。导,是指在讲评时要注重转化和引导。

(1991 年10 月~2015 年6 月)

【一】“我是什么”的随想(2003 年12 月)

一、教师、管理者:服务

1.教书。   2.育人。

3.服务。

二、教语文、究语文的:实用

1.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写好字,用好词,表好意,抒好情。

2.欣赏(各类文章、文学作品):样式,特点,规律。

3.发展(生活、学习、工作):品性,人性,个性。

三、杂家、小儿科:基础

1.什么都懂。

2.什么都不懂。

【二】我是谁 为了谁 依靠谁(2012 年8 月)

一、我是谁

1.普通农村小城镇中学的人民教师。要研究农村和小城镇的教育对象,有针对性地“传道授业解惑”,坚持因材施教,落实“三主”原则,既教书更育人。

2.三类省级示范性高中的语文教师。要有正确的语文思想、主见,较高的专业素质、修养。主张尊重学科特点,立足课堂质量,反对“一刀切”的东施效颦。

二、为了谁

1.为了学生。要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倡导虚心向所有先进的人、事学习,反对好瞒骗、瞎指挥的形式主义做法。

2.为了自己。要不断学习进步,也要晋职加薪,要“立德、立功、立言”。

三、依靠谁

1.依靠学生。要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

2.依靠自己。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要提高、改变学生,首先必须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改变自己。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2013 年4 月)

一、师、生结合

教师自信,学生合作。认知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

二、教、学结合

先学后教,有的放矢。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

三、学、考结合

学习什么,考试什么。认知决定行动,方法决定效果,细节决定成败。

【四】把好“三关”,提高效果(1991 年10 月)

一、“讲”:要准、深、宽

准,是指以“纲”“本”为准,准确无误地传授知识。

深,是指认真钻研和挖掘教材,抓住内在实质。

宽,是指要注重拓宽知识面

二、“练”:要活、新、精

活,是指设题要灵活,注重知识的联系和迁移。

新,是指答案、知识点的联系,给学生的感觉要新。

精,是指选题力求精炼,不搞“题海战术”。

三、“评”:要析、议、导

析,是指对习题的讲评要强化分析。

议,是指对答题中出现的错误要组织评议。

导,是指在讲评时要注重转化和引导。

【五】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问题探讨(2012 年10 月)

一、确定目标的三维性

1.知识、能力、情感

2.课标、教材、学情

3.细节、习惯、态度(决定成败、命运、一切)

教师既要关注知识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精神成长,这些体现在课堂上即变成对学生表情、语音语调、形体动作的关注。

二、施教方案的科学

1.施教流程:有效性,多样性(九范式等)

2.施教内容:针对性,接受性

3.施教方法:启发性,探究性

4.施教手段:传统为主,多媒体辅助

教育的希望在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课堂。要让每一堂课都实在高效,让每个“座位”都闪亮发光。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三、教学语言的精简性

1.职业语言:标准化

2.专业术语:规范化

3.各种表述:精简化(精练准确、简练明确、开门见山、直击要点)

四、设计考练的针对性

1.课标、考纲、教材的有机结合

2.教学、考练、学情的同步进行

3.新授、复习、巩固的衔接融合

考练设计要注意基础性、层次性和拓展性,层次化、多元化、人文化(人文背景和人文元素)。课堂考练要注重高效益、高效率和高效能,做到课外“零作业”,真正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题海战术、应试教育中解救出来,把时间、权利、发展、灵性还给学生,真正实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追求目标。

【六】整体性把握,理解性阅读——阅读教学探微(2004 年4 月)

一、整体把握单元阅读

1.从体裁概念入手(手段、目的,如《祝福》)

2.从体裁要素入手(情节、环境、人物,如《荷花淀》《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

3.从体裁特点入手(完整、具体、鲜明,如《边城》)

二、整体把握全篇阅读

1.从破题、写作目的入手(如《过秦论》)

2.从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与思想入手(如《劝学》《归去来兮辞》)

3.从特色、综合入手(如《兰亭集序》)

三、整体把握章、段阅读

1.从全篇主题(中心)入手(如《荷花淀》第四段)

2.从全篇构思(结构)入手(如《我的空中楼阁》倒数两段)

3.从全篇写法(特色)入手(如《鸿门宴》樊哙答话段)

四、整体把握句群、句子阅读

1.从阅读原则入手(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如《拿来主义》)

2.从句子本义及联系入手(如《剃光头发微》)

3.从联想、想象入手(如《庄周买水》)

【七】阅读教学一大技——对“整体性把握”的再认识(2004 年5 月)

一、自读填表把握:《劝学》

二、师导点拨把握:《自序》

三、边问边读(边读边问)把握:《我有一个梦想》

四、逻辑、文体常识把握:《荷塘月色

【八】强化针对性,讲究科学性——议论文作文教学点滴(1991 年12 月)

一、学生作文现状

1.议论缺乏材料

2.不会类型写法

3.不懂多向思维

二、有的放矢教学

(一)指导积累材料

1.整理课文材料;2.搜集课外材料;3.形成系列材料

(二)强化类型教学

1.作文类型概说;2.依类(序)计划教学;3.形成系列方法

(三)突出思维训练

1.横向开拓;2.纵向开拓;3.反向开拓;4.多向开拓

三、实验效果体会

1.教学应是有针对性的目的教学:重视针对性

2.教学应是讲究效果的实践教学:重视训练性

3.教学应是程式化的序列教学:重视科学性

4.教学应是科学化的思维教学:重视认识性

【九】修改作文“下手”种种(1993 年5 月)

一、看内容是否切题

二、看立意是否准、深

三、看结构是否严谨

四、看详略是否得当

五、看语言是否流畅

六、看文字是否规范

七、看顺序是否合理

八、看观点与材料是否一致

九、看语法、修辞有无毛病

十、看书写是否规范、整洁

【十】强化素质教育,提高写作质量——优质作文训练报告(2000年5 月)

一、课题提出

二、具体做法

1.时间安排

2.内容选择(www.chuimin.cn)

(1)哲学教育; (2)思维开发;(3)品德渗透; (4)技巧传授

3.配套训练

三、取得实效

1.作文成绩

2.创作收获

3.几点“惊喜”

四、问题思考

1.写作确乎不仅仅是技巧问题

2.质量确乎不仅仅是多练问题

【十一】写作三要素——中学生写作“瓶颈”的突破(2011 年7 月)

一、生活积累(直接的、间接的)

二、感悟认识(思想的、思维的)

三、表达技巧(语法的、修辞的)

【十二】古诗词鉴赏三步骤(2012 年5 月)

一、依据语言环境理解词句意义(消除文字障碍)

二、运用鉴赏知识把握整体所写(宏观整体把握)

三、对照考试题目逐项回答问题(一一答其所问)

【十三】古诗词的速读、鉴赏与简答(2014 年10 月)

一、速读“四看”

一看标题(含作者,知人论世),二看文本(答案来源),三看注释(帮助理解),四看题目(答其所问)。

二、鉴赏“四问”

一问描写了什么景物(意象),二问抒发了什么感情(意境。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思乡、怨夫、恨贬等),三问运用了什么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乐景哀情、衬托、拟人、对比等),四问语言有什么特色(景物语言、情感语言等)。

三、简答“四扣”

一扣题目,二扣文本,三扣术语,四扣表达(正扣——从原文中摘引相关词句组织作答、反扣——从原文否定的说法中提取正面的理解、暗扣——从文章标题、注释等不起眼之处寻找答案)。

【十四】高考模拟题的思考——由几道题说开去(2002 年12 月)

一、关于阅读试题的思考

(材料与议论的话题见:月考二第3、6、9、13 题,参见《语文月刊》2002 第1、2 合集P73 第3 题、P76 第18 题)

1.信哉,尽信书不如无书(忠告读者)  时代感强?

2.如此粗制滥造(批评出版界)  针对性准?

3.我们的责任是什么(批评出版界)  火药味淡?

4.师生当教学相长(忠告教师)  发表率高?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二、关于“一”的练习的思考

态度决定一切?  辩证的观点

心态决定一切?

一票否决?  一分为二的观点

一锤定音(一言九鼎)?

第一“国策”(计生)?  历史的观点

说一不二?

一切行动听指挥?  发展的观点

……

“一”是什么?  联系的观点

(总:实事求是的观点)

【十五】正确、全面、有变——从2013 年湖南省高考语文试题说开去(2013 年6 月)

一、导向正确,才能积极、有利地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序深入开展

二、涉及全面,才能客观、公平地测试考生知识、能力的实际水平

三、稳中有变,才能润物、潜移地引导师生教学、学习的创新发展

【十六】树职业意识,塑良师形象——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的谈话(2000 年10 月)

园丁,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

一、时间纪律意识

二、岗位责任意识

三、质量效果意识

1.内化先进理念

2.钻研教纲教材

3.优选科学教法

4.深入师生群体

5.讲求教学效果

四、言行表率意识

五、爱校敬业意识

六、奉献进取意识

子不严父之过,生不严师之过,师不严校之过。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师范是教师的职业要求,形象是教师的必然选择。

【十七】立足常规抓质量——教学、研究工作ABC(2003 年3 月)

常规是指日常性的、经常化的、常识类的教学、研究的要求、规定、规范。

一、教、研工作一个目标:高效率(益)、高质量(能力、分数)。

二、教、研合作二驾马车:教师指导与学生配合、理论把握与实践探索。

三、教、研过程三个步骤:计划、实施、总结。

四、课堂教学四大板块:温旧导入、新知教学、题例训练、小结作业。

五、教学工作五个环节: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试)。

六、研究工作六个程序:依据理论、联系实际、借鉴他人、提出问题、实施实践、总结提升。

七、教、研工作七个常识:不迟到早退、不误课旷课、不奇谈怪论、不伤罚学生、不奇装异服、不醉酒酗酒、不赌博嫖娼。

八、教、研工作八点要求:团结、合作、学习、勤奋、质疑、求实、进取、创新。

【十八】学校好的教学质量的因素之我见(2006 年4 月)

一、好的教学质量的基础因素是好的生源

二、好的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是好的教师

好的教师的标准是,必须具备:

1.稳固的从教心愿,敬业的奉献精神;

2.扎实的专业功底,广博的知识视野;

3.先进的教育思想,务实的探索实践;

4.科学的教学方法,显著和发展的教学效果。

三、好的教学质量的保障因素是好的管理

【十九】高中学科学习快速提升法——学科制胜一字(词)诀(2010年9 月)

语文 读 阅读    数学 练 训练

英语 说 说话    政治 思 思考

历史 联 联系    地理 比 比较

物理 想 想象    化学 观 观察

生物 研 研究    信息 敲 敲点

语文:记忆(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运用)

附语文学习六法:

熟读(基础),巧思(手段),常练(巩固),多写(运用),善疑(提高),活用(目的)。

【二十】学校副职要“三不”(2002 年12 月)

一、维护校长威信,要“不越位”

1.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要“不含糊”;

2.落实校长的决策意图,要“不走样”;

3.遇到校长的指示错误,要“不盲从”。

二、创造管理业绩,要“不错位”

1.做好分管工作,要“不退让”;

2.配合他管工作,要“不争抢”;

3.指导下属工作,要“不包办”。

三、做好主管工作,要“不空位”

1.计划、安排工作,要“不走形式、做样子”;

2.检查、督导工作,要“不摆架子、使性子”;

3.总结、检讨工作,要“不顾面子、打板子”。

【二十一】教育管理者不称职的成因与对策(2013 年8 月)

一、教育管理者的天职是“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身份是“师生的公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教育管理者不称职的核心是“争名逐利”,对自己“无名无利的事不愿做、不去做,有名有利的事主动做、抢着做”——不作为、失职,乱作为、渎职、贪腐。因为“争名逐利”,所以工作“空位、缺位、越位”。

空位:或因认识不到位,或因能力无所及,或因自己玩世不恭,或因领导空饷安排,或因编制人浮于事。

缺位:或因权责界定不明晰,或因工作理解有偏差,或因岗位本身无名利,或因法人权利独霸通吃,或因机制运行受阻不畅。

越位:或因权责界定不明晰,或因工作理解有偏差,或因条块体制多漏洞,或因岗位范围有名利,核心是后二者——为争名逐利、名利双收而胡作非为、为所欲为。

三、解决管理者不称职的对策:恪守天职,回归身份;完善体制,创新机制;聘评公正,全程监督;权责公开,行政公开;依规依法,失职、渎职必究,贪污、腐败必惩。

【二十二】教得轻松,学得愉快(2015 年6 月)

一、选配仁爱教育事业、谙熟教育规律、恪守教育法规的各级教育行政管理干部,是关键。

二、践行从基层、从起始年级、从基础抓起,立足课堂,立足全体,立足发展,以教学与质量为中心,是核心。

三、保障教职工平等工作、合理报酬、休息休假、安全卫生、技能培训、社保福利等合法权益,是基础。

【注释】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