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响应中央号令创新学习

响应中央号令创新学习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江泽民总书记发出的号召,推行创新教育,就学生而言,要推行创新学习。什么是创新学习?要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三是创新“问题”。五是创新情感和人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江泽民总书记反复强调:“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 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他还在1999 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系统地阐述了对教育创新的要求:“面对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江泽民总书记发出的号召,推行创新教育,就学生而言,要推行创新学习。

什么是创新学习?

创新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于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新点子……的学习活动。这里的“新”,不仅指新发现,也指新发展,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揭示新的原理、发现新的方法,只要把他人已揭示的原理和发现的方法应用于不同的问题上,就是一种创新学习。

为什么要推行创新学习?

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我国既面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拉大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严峻挑战,总体上看,是挑战大于机遇。大家也许知道,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信息网络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在农业经济条件下,人们从学校教育获得的知识基本可以运用一生;在工业经济条件下,人们从学校教育得到的知识的半衰期可能是10 ~15 年,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将缩短为5 ~7 年。现在,光纤通讯速度每9 至12 个月增加一倍,芯片计算能力每18 个月提高一倍,信息总量则以10 的n 次方迅猛膨胀。专家们提出,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将从依赖自然资源和资金更多地转向人力资源。人们只有一种生存方式,那就是必须善于学习:要能够判断哪些该学哪些不该学,而且要比“对手”学得更快学得更好。

二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还存在许多弊端和问题,转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学制度,显得十分紧迫。大家要知道,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现状是,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门类偏多,并且课程与附加课程之间缺乏整合,均衡性与选择性十分薄弱,难以满足不同地区的学校和学生的需要。教学内容偏难偏深,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内部的严密性,注重经典知识,而与现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实际缺乏相应联系。教学方法习惯于满堂灌输、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过分注重接受学习、被动模仿和机械记忆。我们的各级各类教育现状是,体制上缺乏衔接性、灵活性与开放性,相互之间缺乏沟通、衔接与整合,“你有你的文件,我有我的精神”。这种现状,限制了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等学习活动的普遍开展,抑制了青少年和儿童好奇求知、探索创新的培养形成,必须尽快改变。

创新学习有什么特征?对学生提出了什么要求?(www.chuimin.cn)

根据创新教育的整体教育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置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课堂教学“四主”: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问题主轴、实践(动脑、动口、动手、动耳等)主线,和教学目标的“一二三四五”:一种精神(创新精神)、二方合作(师与生)、三有(有独立见解,有创新意识,有健康心理)、四会(会观察、会思考、会动手、会交往)、五性(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思考问题的变通性,表达问题的流畅性,解决问题的独立性,检验问题的周密性),我认为创新学习的特征和对我们学生的要求,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一是创新学习的内容。它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要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二是创新思维。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养成适合创新学习活动的求新、求异、综合、发散思维方式,以便产生新的产品。三是创新“问题”。要求敢于破除迷信,大胆进行探索, 勇于提出问题。四是创新方法与技巧。五是创新情感和人格。要养成强烈的创新动机、坚韧不拔的创新意志和健康的创新情感。

二是创新学习的要求。它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目标学习。学习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意识,对自己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及其社会价值有所认识,并能主动规划和具体安排自己的学习。二是选择学习。要根据学习的要求有效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在大量信息面前,具有捕捉信息、分析贮藏信息、灵活感受信息和理解信息的能力,并能根据信息需要进行分类和整理。三是质疑学习。要能够敢于怀疑书本,怀疑权威,怀疑教师,不满足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对所学的内容能独立思考,并能从多种角度认识同一事物,探索出新的问题。四是整合学习。“学会合作”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那种“独善其事”“万事不求人”等的以自我为核心的学习、生活模式和行为准则,将直接影响人的社会交往、生活质量,而相互协作、善于交流合作和恪守集体纪律、能乐群合众等品质必将成为新一代人的行为特征。五是实践学习。同学们动手实践就是把通过感知、思维、记忆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形成相应技能、技巧,掌握的知识在于应用,运用知识也是一个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毛泽东说“学习学习再学习”,江泽民总书记说“实践实践再实践”,其意义大概也就在此吧。六是反馈学习。同学们对自己学习的动机、学习的策略、学习的行为、学习的结果等,通过自我调控,通过合理反馈,能发现学习中即将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而达到提高学业成绩、形成创新意识的效果。

最后我再强调:中学生要有创新思想、意识和要求;中学生要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教师;中学生要读书,要发展,要做中国的脊梁!

2000 年9 月25 日

注:此文发表于《教研与实践》第五期(2000 年下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