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育知识问答:准确简要回答专业术语,斟酌得失

教育知识问答:准确简要回答专业术语,斟酌得失

【摘要】:力争使用专业术语,因为它可以有效提高答题的简要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高三师生在进行古代诗歌鉴赏教学与训练时,如能严谨、规范地依据“消除理解障碍,宏观整体把握;运用基本知识,按照要求思考;斟酌科学术语,准确简要作答”的策略,去一次一次地实践诗歌鉴赏,一次一次地动笔组织答案,并形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学生在高考应试时的得分率一定会大幅度地得到提高。

古代诗歌鉴赏题在阅卷时实行踩点给分。因此,把握了全诗,审准了问题,找到了答题的切入口,最后就要用专业、准确、简要、有条理的语言组织答案,答案切忌外行、模糊、啰嗦、思路混乱。力争使用专业术语,因为它可以有效提高答题的简要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如:

【2008 年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1]

西山通虎穴[2]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3],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1]潘大临(约1057 ~1106 年):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2]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3]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www.chuimin.cn)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高三师生在进行古代诗歌鉴赏教学与训练时,如能严谨、规范地依据“消除理解障碍,宏观整体把握;运用基本知识,按照要求思考;斟酌科学术语,准确简要作答”的策略,去一次一次地实践诗歌鉴赏,一次一次地动笔组织答案,并形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学生在高考应试时的得分率一定会大幅度地得到提高。

2009 年2 月26 日

注:此文发表于2009 年10 月第21 卷第10 期 (总第168 期)《中国教学与研究月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15-3591/G、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623-7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