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成分赘余:如何避免病句?

成分赘余:如何避免病句?

【摘要】:成分赘余,主要表现为修饰限制成分、词语或短语中成分、省略号或“等”字等的赘余。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上述例句的成分赘余,只要作者,编者稍微用点心思、动点脑筋,弄清楚所用词语以及由它组成的短语的意思,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例修饰限制成分赘余。如果现今的作者和编者,在写作、审稿中都像他们那样心存敬畏、态度谨严,那么还会出现上文例举的如此简单的成分残缺和赘余的病句吗?

成分赘余,主要表现为修饰限制成分、词语或短语中成分、省略号或“等”字等的赘余。如:

⑫“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读书口号给了无数莘莘学子阳光一般的温暖,让人们知道努力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

三亚国土环境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施工土地确实属于三亚学院,面积大约有1000 亩左右。

⑭奥数为何屡禁不止,反而愈演愈烈?原因无外乎在于当下奥数证书与升学挂钩,成为进入名校的“硬通货”和“敲门砖”。

教育中的许多悲剧常常源于教育行为的简单粗暴、缺乏教育艺术的原因。

⑯这个危险期应该在7 到10 天以上。

⑰不知他携带的“乾坤袋”里装着哪300 多件有毒食品,——报道只披露了其中的两种,真希望他能把300 多件有毒食品都一一公诸于众。

⑱我认为对于目前网络上的鱼龙混杂和众多的暴力言语,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www.chuimin.cn)

⑲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当前我国服务业税种主要是以营业税为主,营业税自身的种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

⑳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上述例句的成分赘余,只要作者,编者稍微用点心思、动点脑筋,弄清楚所用词语以及由它组成的短语的意思,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例⑫修饰限制成分赘余。“莘莘”就是“无数”的意思,任留其一即可。同类的如“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颇多的高频句”、“今天的亚洲早已今非昔比”和“现在的当务之急”等。例⑬~例⑲词语或短语中成分赘余。其中例⑬表估计的副词“大约”与表概数的名词“左右”不能前后同时使用,任留其一即可。同类的如“大约15 分钟左右”、“约50 公斤左右”、“约在300 元/吨左右”和“大概7.8%左右”等。例⑭“无一例外的是”的“无外乎”与相当于“就是”的“在于”的意思重复,任留其一即可。例⑮“源”是根源的意思,应删去“的原因”。例⑯“7 到10天以上”就是7 天以上,可据实际删去“到10”或“以上”。例⑰“诸”即兼词“之于”,“公诸于众”,应删“于”或改“诸”为“之”。同类的如“见诸于”、“放诸于”和“置诸于”。例⑱“对于”不仅赘余,而且还因它而导致了句中的主语残缺。例⑲“主要是以营业税为主”,既可说它是赘余,可删去“主要是”或改为“主要是营业税”,也可说它是杂糅。例⑳“……等”则是省略号与“等”重复,二者只能任留其一。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指出:“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郝铭鉴先生在接受龙源期刊网专访时回忆:“一篇千字文,我会改得面目全非。一个词语,如果发觉有不妥之处,我会连夜查找资料,否则寝食难安。我……经常为一个开头、一个转折,弄得痛苦不堪。”(蔡凛立《〈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访谈录》)鲁迅先生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强调,他每次“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这些前辈名流,他们对待写作如此沉静、认真、慎重,用心“推敲”,反复修改,不惜“删去”,因此其作品无论是思想情感还是语言表达,都经得起读者研究,以及历史无情的检验。如果现今的作者和编者,在写作、审稿中都像他们那样心存敬畏、态度谨严,那么还会出现上文例举的如此简单的成分残缺和赘余的病句吗?当下网页、电视、书本上的语逻修标点错误还会比比皆是吗?所以笔者认为,浮躁的作者急就、编者草率,是病句形成之主因。要想减少或消灭病句,必须从找回敬畏之心、重树谨严态度开始!

2013 年10 月30 日

注:此文发表于2014 年第4 期《新校园》(中旬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 37-1458/C、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672-7711。标题被改为“浅析病句形成之主因”,删减了第⑩、⑪和⑳例),2014 年第20 期《现代语文》七月中旬刊《教学研究》(国内统一刊号为CN 37-1333/G4、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008-8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