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通假推断法-声训方法

通假推断法-声训方法

【摘要】:通假推断法也称声训推断法,是运用声训原理以本义去释借义的方法。“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中的“取”字,释为“争取、夺取”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徇”通“殉”,义为“为了某种目的而死”,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两个“徇”属同一义项,即“为……而死”。“涂”通“途”,义为“路途”“道路”,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涂”义为“道路”。特别提醒的是,并非所有同音字都能够通假。

通假是古人用甲字来代替乙字的一种用字方法,其基本特点是“同音替代”,有完全同音,如“惠”通“慧”,“畔”通“叛”;声母相同(双音通假),如“亡”通“无”,“胡”通“何”;韵母相同(叠韵通假),如“信”通“伸”,“所”通“许”三种类型。还有字形也相近的特点,如“禽”通“擒”,“距”通“拒”。通假推断法也称声训推断法,是运用声训原理以本义去释借义的方法。如:“欲信大义于天下”(《五人墓碑记》)中的“信”就只能释为“伸”,文意才畅通。“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中的“取”字,释为“争取、夺取”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还如:“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教战守策》),句中“顿”与“钝”读音相近,字形相似,“钝”义是“不锋利”,“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即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顿”通“钝”。“昌期少年,不闲吏事。闲:空闲”(《资治通鉴·唐纪》2004 年湖北卷)。句中“闲”与“娴”通假,“熟悉”义,“娴于辞令”即为明证,“不闲吏事”就是“不熟悉吏事”,因此把“闲”释为“空闲”是错误的。

这种例子相当多。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受”通“授”,义为“教授”。②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孰”通“熟”,义为“仔细”。③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促织》)“翼”通“翌”,义为“次于今年、今日的”,“翼日”就是“翌日”,即“第二天”。④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要”通“邀”,义为“邀请”。⑤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倍”通“背”,义为“违背”,“倍道”就是“违背自然规律”。⑥以身徇国,继之以死。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隋书·列女传》1995 年全国卷)“徇”通“殉”,义为“为了某种目的而死”,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两个“徇”属同一义项,即“为……而死”。⑦或至涂而反。(《资治通鉴·卷六十》2001 年上海春招卷)“涂”通“途”,义为“路途”“道路”,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涂”义为“道路”。⑧伯王之业,不从此也。(《战国策·吴起与武侯浮于西河》1989 年全国卷)“伯”通“霸”,“伯王之业”即称霸称王的功业。(www.chuimin.cn)

特别提醒的是,并非所有同音字都能够通假。如:“进住夏口”(《赤壁之战》),“住”通“驻”。如果是“柱”“注”“炷”等字就不能够通假;另外,“住”通“驻”之间,也不能反向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