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结构推断法:语法分析法,词类活用的认识

结构推断法:语法分析法,词类活用的认识

【摘要】:结构推断法也叫语法分析法,就是分析所要解释的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然后根据成分推断其词性,进而推断其意义。C 句中“信张仪”是个动宾结构,因而断定“信”为“相信”义。运用结构推断法,还有助于认识词类的活用,我们判断一个词是否活用主要就是依据语法结构。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其组合是有规律的。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词义的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一致。除了倒装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结构推断法也叫语法分析法,就是分析所要解释的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然后根据成分推断其词性,进而推断其意义。

例如:A.烟涛微茫信难求。B.今以蒋氏观之,犹信。C.楚王贪而信张仪。D.信义著于四海。E.范增数目项王。A 句“难求”是谓语,而“信”修饰了“难求”,作状语。状语一般由副词和形容词充当,结合语境可推断出“信”是“实在”义。C 句中“信张仪”是个动宾结构,因而断定“信”为“相信”义。B 句中“信”也是“相信”义。从D 句中可看出“信义”是句中的主语,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由此可推断“信”是名词,是“信用”义。E 句“范增数目项王”中“目”,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如动词。因此,既不能理解为“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理解为“用眼睛示意”。

再如《劝学》的一道练习,解释下面各句中“绝”字的意义: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以为妙绝。④佛印绝类弥勒。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①句中“绝”前面是主语“群响”和一个“毕”字,此“毕”不可能是谓语而只能是修饰“绝”的状语,否则结合上下文讲不通,由此可推断此“绝”在句中的语法成分应当是谓语,是动词,释为“停止”。②句中“绝”字修饰的是宾语“境”,可知“绝”在此应作定语,是形容词,释为“与世隔绝的”。③句中“绝”字前面是形容词“妙”,句中成分应当是副词作补语,释为“到了极点”。④句中“绝”修饰的是谓语动词“类”,应当是副词作状语,释为“非常”。⑤句中“绝”字后面跟的是宾语“江河”,推测可能是动词作谓语,释为“渡过”符合上下文的语境。

这样的例子也多: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水”受助动词“能”的修饰,并处在谓语位置,可推断它是动词“游泳”义。②“仆诚以著此书”中的“以”应为通假字,本字为“已”,作副词“已经”解。因为本句中“仆”为主语,“著”为谓语,“诚”为状语。③“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句,“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据此释为“随着,和着”。④“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王”中的“妻”字,因“妻”与“其子叔王”均为名词类,根据两名词并列前者多为动词的规则,故推断“妻”为“嫁”或“给……为妻”义。⑤“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句中“吏袖空牒”之“袖”处于谓语动词位置,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袖藏”义。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句中“籍”后面跟了“吏民”作宾语,“籍”是动词,释为“登记”。(www.chuimin.cn)

运用结构推断法,还有助于认识词类的活用,我们判断一个词是否活用主要就是依据语法结构。例如:

名词充当谓语后面带了宾语、补语,那它就活用为动词了,如:“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使复生)死而肉(使长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名词放在动词前且非主语,那它就活用作状语了,如:“而相如廷(在朝廷上)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群臣后应者,臣请剑(用剑)斩之”(《霍光传》)。

动词、形容词在句中充当宾语或主语,那它们就活用为名词了,如:“殚其地之出(出产的东西),竭其庐之入(收入的东西)。”(《捕蛇者说》)这是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将军披坚(坚硬的铠甲)执锐(锐利的武器)”(《陈涉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