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长的释义及对教材翻译的质疑

长的释义及对教材翻译的质疑

【摘要】:显然,教材给“长”的释义不妥,因而注音也不妥,因为它是高的意思,应读为“cháng”,即《辞源》[4]P1753 注释的“cháng,物体直径之度”。而把它解释为“生长”即为动词,不但有悖于骈偶对应、对偶的基本原则,而且还影响了对整段话原意以及意境的理解。而教参的翻译“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却疏忽了事物常理,其推论的依据不充分,自然结论就不令人信服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P115《谏太宗十思疏》开头写道:“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教材P115 注释:“②[长(zhǎng)]生长。”教参P185 翻译:“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显然,教材给“长”的释义不妥,因而注音也不妥,因为它是(长〈zhǎng〉得)高的意思,应读为“cháng”,即《辞源》[4]P1753 注释的“cháng,物体直径之度”。为什么?因为一,本段话运用三个排比、两个比喻,推出一个事理,具有典型的骈偶特点。三个分句中的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构成一一对应、对偶的关系。其中,“求”对应“欲”“思”,都是动词;“木”对应“流”“国”,都是名词;而“长”对应“远”“安”,应该都是形容词,可分别理解为(长得)高、(流得)远、(处于)安(定)。而把它解释为“生长”即为动词,不但有悖于骈偶对应、对偶的基本原则,而且还影响了对整段话原意以及意境的理解。再因二,从树木生长即生(生存、生长)和长(成长、增长)的实际、原理、规律来说,它生存(长)的条件可(有)多可(有)少、要求也可(有)高可(有)低,一般取决于自然(的赐与),但要成长(增长)并且成长(增长)为有用之材、参天大树——(长得)高(大),那就一定需要较多条件、较高要求,如最基本、最关键的“必固其根本”等等。而教参的翻译“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却疏忽了事物常理,其推论的依据不充分,自然结论就不令人信服了。这同时从逻辑事理上说明了教材注释“[长(zhǎng)]生长”的不妥。当然,尽管《辞源》[4]P1753、《辞海》[6]P75 均有“长,zhǎng,生长、增长”的义项;同时,针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这句话的“长”,《古文观止(白话译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P447 注释有“②长,zhǎng”,《历代文选(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 年版)P1 注释有“①长:成长”,甚至《古汉语常用字字典》[16]P26“长”字条解释并作典例:“长:④zhǎng〈掌〉。成长,增长。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但是,我们只要结合原文具体语言环境来理性思考、认真研究一番,不人云亦云,不唯书违心,就会同意笔者上面的分析,确认《谏太宗十思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的“长”,应注释为:“长:cháng,(长〈zhǎng〉得)高。”

“长“的注释牵涉到学术研究问题,存有不妥情亦可原。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六册中的下面两例不当,却令人哑然。(www.chuimin.cn)

如P103《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教材注释:“听,名词。聪,明。”将“聪”注为“明”肯定不当,应是眼亮为明,听力好为“聪”,如《孙子·形》“闻雷霆不为聪耳”;听觉灵敏为“聪”,如《礼记》“视不明,听不聪”,韩愈《释言》“听聪而视明”;引申为听得清楚,如《荀子·劝学》“目不两视而明,耳不两听而聪”;比喻能分辨是非,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参见《学生古汉语实用词典》[17]P161)《新华词典》[18]P153:“聪:①听觉;听觉灵敏。失~│耳│~目明。”《现代汉语词典》[10]P210:“聪:①(书)听觉:左耳失~。②听觉灵敏:耳~目明。”《汉语大词典[19]第八卷P695 释“聪”为“听觉灵敏,听得清楚”。综上分析,“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中之“聪”,应注释为:“听觉灵敏,听得清楚,比喻能分辨是非。”

再如P109《信陵君窃符救赵》“勒兵,下令军中。”教材注释“勒兵”为“检阅军队”。此注不合语境更不当,这里是信陵君凭借朱亥杀死晋鄙,夺取指挥权,控制(统率)、整顿军队。而“检阅”是指首长亲临军队举行检阅仪式。“勒”,本指带嚼子的笼头,引申为控制、约束、治理。查《汉语大词典》[19]第二卷P797,它解释“勒兵”为“治军,操练或指挥军队”。再查《现代汉语词典》[10]P763:“勒:④(书)统率:亲勒六军。”《学生古汉语实用词典》[17]P585:“勒:⑤统率,率领。《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亲勒六军。’”并在“勒兵”条解释:“①整顿、检阅军队。《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②率领军队。柳宗元封建论》:‘勒兵而夷之耳。’”综上分析,“勒兵,下令军中”中之“勒兵”,应注释为:“控制(统率)、整顿军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