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破解核心问题和矛盾的理论,基础教育及语文教学思考

破解核心问题和矛盾的理论,基础教育及语文教学思考

【摘要】:基础教育这个大课题的理论、破解核心问题和矛盾的理论到底是什么?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实践者、探索者,更是研究者和决策者面前亟待明确回答的问题!要积极改革并正确导航中国的基础教育,必需基础教育研究者、决策者及其影响下的各级政府与一线实践相关阶层及人员进行协商并达成共识。基础教育理应基于人,人是基础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教育、管理还是教学、教研,都必须立足于基层,立足于实践,立足于师生。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基础教育是个大课题,问题和矛盾太多,实践、探索、研究和决策的人很多,但从根本上破解问题和矛盾并正确导航事业的理论似乎却很少。绝大部分从事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工作实践、探索的教师、领导,他们尽管上讲台、弄试验、出点子、搞管理的机会特别多,但真要从理论上说出个甲乙丙丁来,恐怕就不敢也更不能。而较少部分从事研究和决策的人们,他们往往又囿于间接知识——书上写的、洋人说的,对一线教育工作者早已实践、正在探索、行之有效的做法、经验知之甚少。这样一来,实践与理论、理论与实践变成了不相协调的两张皮。尤其是在推行素质教育、落实课程改革的当今,跟风口号多,实践求真少;舶来包装多,批判扬弃少;理论务虚多,深入探索少;微观“敲打”多,宏观“整合”少;“改良改善”多,“改革创新”少……理论与实践、理想与实际脱节,愿望与效果、现在与未来悖离。如教育理念是选拔还是育人,教育目标是学习知识还是提高素质,教育方法是灌输还是启迪,理论工作者都在大力倡导后者,但到底为什么、怎样做,实践工作者绝大多数茫然,还在努力践行前者。其实,基础教育至今仍然存在许多核心问题和矛盾需要理论者、实践者形成明确的共识,如基础教育到底是什么,其性质、内容、特点、方法到底是什么,其目的和目标到底是什么,像这些连不少自称或他称的教育家自己也说不清楚,且不去细说私塾、学堂,也不去辩论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但奇怪的是,莫名其妙的口号和理论却不断地盛行一时自然也昙花一现,仅如“教育是产业”“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两句,就让一线的教师和领导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世界是什么?马克思说是由物质和精神两大方面构成,且是先物质后精神的一个朦胧状态。这理论一出世,世界好多大大小小的实践和理论的问题和矛盾,豁然开朗、迎刃而解!中国要生存要发展应该怎么办?邓小平主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结果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经济突飞猛进,社会繁荣昌盛,香港澳门回归,百姓皆大欢喜!这两个例子都在说明同一个道理:与实际和实践协调一致的理论重要,破解核心问题和矛盾的理论更加重要!基础教育这个大课题的理论、破解核心问题和矛盾的理论到底是什么?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实践者、探索者,更是研究者和决策者面前亟待明确回答的问题!

任何教育理论只有与教育实际和实践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具备试行的科学性,推广的可行性,长存的活力性。要积极改革并正确导航中国的基础教育,必需基础教育研究者、决策者及其影响下的各级政府与一线实践相关阶层及人员进行协商并达成共识。只有通过激发理论、实践等相关工作者共同思考、对话、参与教育决策,最终汇成教育智慧;通过调动理论、实践等相关工作者共同反观自省、诚信沟通、理解对方,最终达成教育共识,才有可能形成共同的教育理论与和谐的教育实践,才有可能促成核心问题和矛盾的不断破解直至彻底破解。

基础教育理应基于人,人是基础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础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是全民基础事业,是大爱大智事业。管理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教学是精益求精的艺术,教研是敢为人先的探索。无论教育、管理还是教学、教研,都必须立足于基层,立足于实践,立足于师生。走马观花、浮光掠影、道听途说、浅尝辄止、凭空想象、闭门造车和信口雌黄,是基础教育实践者、探索者,更是研究者和决策者的大敌、死敌。基础教育研究者、决策者只有真正地走进学校基层,深入实践一线,全面地考察真实现状,虚心地听取一线声音,认真地研究师生特别是学生——不同城乡、区域、民族、群体等,以及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爱好等的共性和差别,综合地想想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而求真务实地理论联系实际、后顾结合前瞻地总结、整合、升华与抽象,才能找到并提出破解中国基础教育核心问题和矛盾的理论。从教35 年,做农村完全中学校长22 年的苏霍姆林斯基,终生从教并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的陶行知等,就是这样成为了正确导航当时的苏联和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的教育大家。约翰·卡雷说:“从书桌上瞭望世界是危险的。”仅坐办公室、仅读理论书、仅听洋人话,产生不出真教育家、大教育家!

基础教育的语文及其教学也一样,尽管似乎有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原则——文道统一、内容——听说读写、难点——阅读与写作等的宏观共识,但在其“人文性”如何区别于其他社会学科,“文道”如何去和谐统一,“听说”如何去落实到位,“阅读”用什么方法去指导鉴赏、用什么标准去衡量质量,“写作”用什么思想去统率教学、用什么序列去组织训练、用什么内容去引领认知、用什么材料(范文、素材)去规范形式、用什么方法去指导实践、用什么方式去实施批改和讲评等中观、微观方面,仍存在不少亟待研究的问题和矛盾,亟需语文教育理论者、语文教学实践者形成真正的共识,找到并提出破解核心问题和矛盾的系统理论。(www.chuimin.cn)

我们再也不愿看到理论与实践老呈不相协调的两张皮的现状,真诚地期待既借鉴书本、国外,更根于基层、源于实践、切合实际、有益孩子、面向发展和未来,破解基础教育及其语文教学核心问题和矛盾的系统理论,早日诞生在中华教育的沃土上,真诚地期待在中华教育的沃土上早日诞生大气、宏观、务实、民族、创新、正确导向、能够领航的真教育家和大教育家!

2015 年11 月20 日

注:此文发表于2016 年第08 期(2 月)《教育》(国内统一刊号为CN50-9238/G、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1-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