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道[唐]韩愈韩愈,字退之,孟州河阳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与柳宗元创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复古崇儒,抵排异端,攘斥佛老,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6];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汙之[7]。今其法曰[18],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19],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20]。......
2023-11-29
◎自古华山一条路(庶人)
唐代诗人中,尽管李白有著名的《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杜甫有著名的《望岳》(西岳华山),然而却只有韩愈和华山回心石等景点永远相连一起了。欲知究竟,先看韩愈的《古意》:“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痾痊。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 没有上过华山的学者,大多批评韩愈这首《古意》“虚诞”。殊不知,“虚诞”云云真冤杀了韩愈!韩愈谏迎佛骨舍利,差点丢了性命,岂会再无端“虚诞”?韩愈的《古意》有二:①西岳华山的确太神奇了!②华山的神奇,使韩愈从正襟危坐的宿儒变成了相信《山海经》的孩童。《古意》者,正取《山海经》也!的确,是华山之“险”把韩愈“震”住了。这既有广为流传的“回心石”“韩退之投书处”为证,也有韩愈的华山诗为证。韩愈在《答张彻》中写道:“洛邑得休告,华山穷绝径。依岩睨海浪,引袖拂天星。日驾此回辖,金神所司刑。泉绅拖修白,石剑攒高青。蹬藓澾拳跼,梯飙飐伶俜。悔狂已咋指,垂诫仍镌铭。”今日苍龙岭峻峭的崖壁上雕刻着“韩退之投书处”六个大字,记载着唐代文学家韩愈游华山到苍龙岭时的故事。相传韩愈登到此处,见山势高耸,两侧断崖深谷,雾起云漫,他心惊胆战,进退两难,不禁放声大哭起来。最后,只好给家里写了一封遗书和求救信投入山下。后来华阴县令知道了,千方百计地把他弄下山来。今天苍龙岭顶端的逸神岩,相传就是韩愈投书痛哭的地方。他攀登至华山绝顶,在石岩上斜望着海中的波涛,一举手衣袖就可以拂拭天上的星星。瀑布像白色长束带一般高悬山巅,峭立的石峰正如青色宝剑插空。石阶上的苔藓滑得人左顾右盼,不敢前行,大风中人歪歪斜斜站立不稳,当时后悔上山,简直要发狂,禁不住咬自己的手指。综合观之,韩愈是在华山《古意》做了一回天真的老顽童而已,是华山也是“绝径”魅力把韩愈还原成了一个信“古意”的老顽童。与务实而攀登了华山的韩愈相比,年轻时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的杜甫,面对华山也是敬而远之的。杜甫的《望岳》(西岳华山)写道:
◎太华与天语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车箱谷”是华山西较为宽敞的一条山谷,因古时通车,故名。当时杜甫在华山下做官,面对华山,杜甫实际的“山行”只是“车箱入谷”,已经感叹“无归路了”,其他只是“望”了及“望”后的思想活动。杜甫的思想活动有两个要点,要攀登华山:①需仙人相助(“安得仙人九节杖”);②推后再说吧(“稍待西风凉冷后”)。阎琦先生写道:“杜甫未登山,只是望,但准确地写出了华山的气势。”宋人画论云:“远望其势,近观其质。”由于未登山,杜甫无法“近观其质”,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到“稍待西风凉”,从东岳泰山到西岳华山,杜甫的确心境大变。实际上,与东岳泰山比起来,又高又险的西岳华山才真正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过华山之后,韩愈被“震”住了;从东岳到西岳,只在华山下“望”的杜甫同样被“震”住了。
登过华山而又写的平实的诗也有,如郑谷的《华山》:
峭仞耸巍巍,晴岚染近畿。
孤高不可状,图写尽应非。
绝顶神仙会,半空鸾鹤归。
云台分远霭,树谷隐斜晖。
坠石连村响,狂雷发庙威。(www.chuimin.cn)
气中寒渭阔,影外白楼微。
云对莲花落,泉横露掌飞。
乳悬危磴滑,樵彻上方稀。
淡泊生真趣,逍遥息世机。
野花明涧路,春藓涩松围。
远洞时闻磬,群僧昼掩扉。
他年洗尘骨,香火愿相依。
◎华山暮色
◎华山天梯
前四句:“峭仞耸巍巍,晴岚染近畿。孤高不可状,图写尽应非。” 是总写华山的峭拔险峻与攀登体会。“不可状”“尽应非”是登过山的过来人语,让我们既理解了韩愈的“古意”,也明白了杜甫的“高寻白帝”。文字世界里不会有真实的华山,真正的华山在每个登山者的生命深处。郑谷此处写华山的“孤高不可状,图写尽应非”与李白写终南山的“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异曲同工,所唱同意。“绝顶神仙会”与李白“苍苍与人绝”相似,写山顶与平原城市迥然相异的地貌体会与生命体验,“绝顶”是神仙世界(“神仙会”),“半空鸾鹤归”则写这神仙世界的广阔自由,鸟懂人意。“云台分远霭,树谷隐斜晖”,云台即北峰,华山五峰中最低的山峰,已经分隔“远霭”,斜晖隐映起来。“坠石连村响,狂雷发庙威”,有了高度,不小心坠落石块,山高幽静,石响连村,人心惊颤。
◎无限风光在险峰(何海霞)
“连村响”可分两种:①响声辽远,笼罩多村;②石响惊村,村民震呼。“狂雷发庙威”继“石响”之后,更具震撼力,已是“雷狂庙威”。“狂雷”使“庙威”,“庙威”显“雷狂”,从自然气氛到人文庙宇,渐进华山的深处高端。这一深处高端是由“石响雷狂”的声响造成的,在山下“望” 是“望”不到的。但是这里却可以“望”到山下:“气中寒渭阔,影外白楼微。”再回到眼前:“云对莲花落,泉横露掌飞”,到了西峰莲花峰与东峰仙掌了。莲花峰为西峰,为华山最险峰;南峰之南是秦岭主脊,白云对面飘落;既“对”又“落”,非登山者写不出。“泉横露掌飞”,仙掌在东峰也叫朝阳峰,无论位置还是光照都处于“露”,横泉飞下,逼真至极。“乳悬危磴滑”,山形地貌,往更高处望,是“自古属樵人”了。
在“自古属樵人”的高山顶,“淡泊生真趣,逍遥息世机”,人的世界观会受到影响:“息世机”“生真趣”“获逍遥”。“远洞时闻磬,群僧昼掩扉”,就是毕生以“息世机”“生真趣”“获逍遥”为天职召唤的佛道世界。华山莲花峰的“乳悬危磴滑,樵彻上方稀”,是自然地理高度;华山云台观的“远洞时闻磬,群僧昼掩扉”,是人文地理高度。站在华山顶上,人便向往人文高度,而不是杜甫那种在车箱谷“望岳”,老琢磨如何“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自然高度对人文高度的影响如此之大。杜甫的《望岳》的希望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郑谷由于登上山顶,其《华山》透出的愿望已是神仙世界:“他年洗尘骨,香火愿相依。”除李白的《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外,盛唐总算还有诗人,能够写出西岳华山的双重高度。
有关终南幽境:秦岭人文地理与宗教的文章
原道[唐]韩愈韩愈,字退之,孟州河阳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与柳宗元创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复古崇儒,抵排异端,攘斥佛老,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6];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汙之[7]。今其法曰[18],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19],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20]。......
2023-11-29
杂说(四)[唐]韩愈本文原题四则,这是第四则。所谓杂说,是一种文艺性较强的议论文,近似于现代的杂感、随笔。它不拘一格,形式灵活,偶感于心,发而为文,发抒一点不必是系统的看法,因此称为“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於奴隶人之手,骈死於槽枥之间[2],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其真不知马也[7]![2]骈死:相比连而死。[5]见:通“现”,表现出来。......
2023-11-29
进学解[唐]韩愈本文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 任国子 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韩愈作为散文家,也很推重汉代杨雄的辞赋。......
2023-11-29
祭鳄鱼文[唐]韩愈元和十四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了唐宪宗,几乎被杀,幸亏裴度救援才被贬为潮州刺史。于是写下了这篇《祭鳄鱼文》,劝戒鳄鱼搬迁。不久,恶溪之水西迁六十里,潮州境内永远消除了鳄鱼之患。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17],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2023-11-29
柳子厚墓志铭[唐]韩愈此文是韩愈于元和十五年,在袁州任刺史时所作。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刻石纳入墓内或墓旁,表示对死者的纪念,以便后人稽考。众谓柳氏有子矣[16]。子厚与设方计[45],悉令赎归[46]。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69]。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79],年四十七。行立有节概[83],重然诺[84],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85],竟赖其力。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86]。......
2023-11-29
张中丞传后叙[唐]韩愈张中丞,即张巡,邓州南阳人。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1],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2],得李翰所为《张巡传》[3]。授之柄而处其下[8],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9]。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13],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14]。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30]。......
2023-11-29
送孟东野序[唐]韩愈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3]。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10]。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16]。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17]。臧孙辰、孟轲、荀卿[18],以道鸣者也。秦之兴,李斯鸣之[20]。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26]。东野之役于江南也[27],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
2023-11-29
蓝田县丞厅壁记[唐]韩愈自唐朝以下,朝廷各官署的办公处所,常常有“壁记”,叙述官署的创置、官秩的确定以及官员的迁授始末等,刻在壁间。崔斯立于元和十年任蓝田县丞,当时韩愈任考功郎中兼知制诰,本文即作于此年。丞位高而偪[4],例以嫌不可否事[5]。至以相訾謷[18]。丞厅故有记,坏漏污不可读。县丞的办公处原来刻有一篇壁记,但房屋损坏漏水而遭污损,已无法阅读。公文经县令签署之后,还要县丞副署。......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