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太华山游记:唐代文学家韩愈徜徉于华山飞瀑畔

太华山游记:唐代文学家韩愈徜徉于华山飞瀑畔

【摘要】:今日苍龙岭峻峭的崖壁上雕刻着“韩退之投书处”六个大字,记载着唐代文学家韩愈游华山到苍龙岭时的故事。“车箱谷”是华山西较为宽敞的一条山谷,因古时通车,故名。登过华山而又写的平实的诗也有,如郑谷的《华山》:峭仞耸巍巍,晴岚染近畿。除李白的《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外,盛唐总算还有诗人,能够写出西岳华山的双重高度。

◎自古华山一条路(庶人)

唐代诗人中,尽管李白有著名的《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杜甫有著名的《望岳》(西岳华山),然而却只有韩愈和华山回心石等景点永远相连一起了。欲知究竟,先看韩愈的《古意》:“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痾痊。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 没有上过华山的学者,大多批评韩愈这首《古意》“虚诞”。殊不知,“虚诞”云云真冤杀了韩愈!韩愈谏迎佛骨舍利,差点丢了性命,岂会再无端“虚诞”?韩愈的《古意》有二:①西岳华山的确太神奇了!②华山的神奇,使韩愈从正襟危坐的宿儒变成了相信《山海经》的孩童。《古意》者,正取《山海经》也!的确,是华山之“险”把韩愈“震”住了。这既有广为流传的“回心石”“韩退之投书处”为证,也有韩愈的华山诗为证。韩愈在《答张彻》中写道:“洛邑得休告,华山穷绝径。依岩睨海浪,引袖拂天星。日驾此回辖,金神所司刑。泉绅拖修白,石剑攒高青。蹬藓澾拳跼,梯飙飐伶俜。悔狂已咋指,垂诫仍镌铭。”今日苍龙岭峻峭的崖壁上雕刻着“韩退之投书处”六个大字,记载着唐代文学家韩愈游华山到苍龙岭时的故事。相传韩愈登到此处,见山势高耸,两侧断崖深谷,雾起云漫,他心惊胆战,进退两难,不禁放声大哭起来。最后,只好给家里写了一封遗书和求救信投入山下。后来华阴县令知道了,千方百计地把他弄下山来。今天苍龙岭顶端的逸神岩,相传就是韩愈投书痛哭的地方。他攀登至华山绝顶,在石岩上斜望着海中的波涛,一举手衣袖就可以拂拭天上的星星。瀑布像白色长束带一般高悬山巅,峭立的石峰正如青色宝剑插空。石阶上的苔藓滑得人左顾右盼,不敢前行,大风中人歪歪斜斜站立不稳,当时后悔上山,简直要发狂,禁不住咬自己的手指。综合观之,韩愈是在华山《古意》做了一回天真的老顽童而已,是华山也是“绝径”魅力把韩愈还原成了一个信“古意”的老顽童。与务实而攀登了华山的韩愈相比,年轻时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的杜甫,面对华山也是敬而远之的。杜甫的《望岳》(西岳华山)写道:

◎太华与天语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车箱谷”是华山西较为宽敞的一条山谷,因古时通车,故名。当时杜甫在华山下做官,面对华山,杜甫实际的“山行”只是“车箱入谷”,已经感叹“无归路了”,其他只是“望”了及“望”后的思想活动。杜甫的思想活动有两个要点,要攀登华山:①需仙人相助(“安得仙人九节杖”);②推后再说吧(“稍待西风凉冷后”)。阎琦先生写道:“杜甫未登山,只是望,但准确地写出了华山的气势。”宋人画论云:“远望其势,近观其质。”由于未登山,杜甫无法“近观其质”,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到“稍待西风凉”,从东岳泰山到西岳华山,杜甫的确心境大变。实际上,与东岳泰山比起来,又高又险的西岳华山才真正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过华山之后,韩愈被“震”住了;从东岳到西岳,只在华山下“望”的杜甫同样被“震”住了。

登过华山而又写的平实的诗也有,如郑谷的《华山》:

峭仞耸巍巍,晴岚染近畿。

孤高不可状,图写尽应非。

绝顶神仙会,半空鸾鹤归。

云台分远霭,树谷隐斜晖。

坠石连村响,狂雷发庙威。(www.chuimin.cn)

气中寒渭阔,影外白楼微。

云对莲花落,泉横露掌飞。

乳悬危磴滑,樵彻上方稀。

淡泊生真趣,逍遥息世机。

野花明涧路,春藓涩松围。

远洞时闻磬,群僧昼掩扉。

他年洗尘骨,香火愿相依。

◎华山暮色

◎华山天梯

前四句:“峭仞耸巍巍,晴岚染近畿。孤高不可状,图写尽应非。” 是总写华山的峭拔险峻与攀登体会。“不可状”“尽应非”是登过山的过来人语,让我们既理解了韩愈的“古意”,也明白了杜甫的“高寻白帝”。文字世界里不会有真实的华山,真正的华山在每个登山者的生命深处。郑谷此处写华山的“孤高不可状,图写尽应非”与李白写终南山的“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异曲同工,所唱同意。“绝顶神仙会”与李白“苍苍与人绝”相似,写山顶与平原城市迥然相异的地貌体会与生命体验,“绝顶”是神仙世界(“神仙会”),“半空鸾鹤归”则写这神仙世界的广阔自由,鸟懂人意。“云台分远霭,树谷隐斜晖”,云台即北峰,华山五峰中最低的山峰,已经分隔“远霭”,斜晖隐映起来。“坠石连村响,狂雷发庙威”,有了高度,不小心坠落石块,山高幽静,石响连村,人心惊颤。

◎无限风光在险峰(何海霞)

“连村响”可分两种:①响声辽远,笼罩多村;②石响惊村,村民震呼。“狂雷发庙威”继“石响”之后,更具震撼力,已是“雷狂庙威”。“狂雷”使“庙威”,“庙威”显“雷狂”,从自然气氛到人文庙宇,渐进华山的深处高端。这一深处高端是由“石响雷狂”的声响造成的,在山下“望” 是“望”不到的。但是这里却可以“望”到山下:“气中寒渭阔,影外白楼微。”再回到眼前:“云对莲花落,泉横露掌飞”,到了西峰莲花峰与东峰仙掌了。莲花峰为西峰,为华山最险峰;南峰之南是秦岭主脊,白云对面飘落;既“对”又“落”,非登山者写不出。“泉横露掌飞”,仙掌在东峰也叫朝阳峰,无论位置还是光照都处于“露”,横泉飞下,逼真至极。“乳悬危磴滑”,山形地貌,往更高处望,是“自古属樵人”了。

在“自古属樵人”的高山顶,“淡泊生真趣,逍遥息世机”,人的世界观会受到影响:“息世机”“生真趣”“获逍遥”。“远洞时闻磬,群僧昼掩扉”,就是毕生以“息世机”“生真趣”“获逍遥”为天职召唤的佛道世界。华山莲花峰的“乳悬危磴滑,樵彻上方稀”,是自然地理高度;华山云台观的“远洞时闻磬,群僧昼掩扉”,是人文地理高度。站在华山顶上,人便向往人文高度,而不是杜甫那种在车箱谷“望岳”,老琢磨如何“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自然高度对人文高度的影响如此之大。杜甫的《望岳》的希望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郑谷由于登上山顶,其《华山》透出的愿望已是神仙世界:“他年洗尘骨,香火愿相依。”除李白的《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外,盛唐总算还有诗人,能够写出西岳华山的双重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