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诗派最大的特征是暗示和神秘主义。......
2023-12-05
中国素以诗国相称。有唐一朝,二百八十九个春秋,千余名骚人墨客,更是诗国文明中的绚烂华章与绝唱国风。基于此,盛唐又被称之为“诗唐”,即“诗的唐朝”与“诗的王国”。闻一多先生也说要认识唐诗,须先认识“诗唐”,即“诗的唐朝”,他说:“‘诗唐’的另一个含义,也可解释为唐人的生活是诗的生活,或者说他们的诗是生活化了的……唐人作诗之普遍,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凡生活中用到文字的地方,他们一律用诗的形式写,达到任何事物无不可以入诗的程度。”(阎琦《唐诗与长安》)
◎杜陵诗意图
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就诗歌文本看,秦朝与唐朝无法相比。秦岭简直是一座唐诗之山、诗唐之山,是一座人类诗歌创造的“诗山”和“灵山”。盛唐的诗歌创作,使秦岭成为诗唐之山,秦岭仍然未演变为“唐山”。我们对此并不以为憾,反之加感更觉到诗唐之大气与唐诗之意境美。唐诗中一般称秦岭为南山、终南山、太乙山,这一方面是文化传承上的周秦汉遗风,一方面来自于秦岭的地望审美。在唐诗中,最接近“唐山”的,是“秦山”名称。皇甫冉的《送孔党赴举》:“楚水通荥浦,秦山拥汉京。爱君方弱冠,为赋少年行。”杜甫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在皇甫冉的《送孔党赴举》中,“秦山拥汉京”与“楚水通荥浦”相对应,“秦山”呼应“楚水”。在杜甫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中,“秦山忽破碎”,写家国之愁。“秦山”在诗唐的出现,或为纯粹文本上的对称修辞需要(皇甫冉),或因登高怀古的家国愁情(杜甫)。至于诗唐出现的“秦岭”,则直接意味一种悲剧之缘,韩愈著名的“云横秦岭”,是纯粹的个人悲剧与国家悲剧。在诗唐文化语境,一般而言,“秦岭”与南山(寿比南山)相比,总是一种否定性、悲剧性的命名呼叫。在诗唐世界,一个自然地理实体,呈现出“南山”和“秦岭”的两重天:一个乐观赞美,一个消极否定。再举数例,可知诗唐中的“秦岭”意境的否定性和悲剧色彩。
白居易的《初贬官过望秦岭》:“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
尚颜的《冬暮送人》:“长安冬欲尽,又送一遗贤。醉后情浑可,言休理不然。射衣秦岭雪,摇月汉江船。亦过春兼夏,回期信有蝉。”
岑参的《登总持阁》:“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杜甫的《阆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闻道王乔舄,名因太史传。如何碧鸡使,把诏紫微天。秦岭愁回马,涪江醉泛船。青城漫污杂,吾舅意凄然。”(www.chuimin.cn)
杜甫此诗,道出了“秦岭”意境否定性和悲剧色彩的三种因素:①在“紫微天”比照下的“低”。岑参的《登总持阁》中,是以“金仙”和“逼诸天”高阁,引出“槛外低秦岭”。杜甫此诗,是以“闻道王乔舄” 的“紫微天”,写“愁回马”的秦岭。②离开京畿长安的“悲”。杜甫的“吾舅意凄然”,源于“自京赴任青城”。“初贬官”的白居易,是从长安去江州的“过望秦岭”。③在天涯漂泊的“醉”。尚颜的《冬暮送人》是在长安的“醉后情浑可”,杜甫是在四川的“涪江醉泛船”。
与此相反,诗唐对于“南山”和终南山基本是赞美和歌颂的。王维的《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写终南山接近“天都”。李世民的《望终南山》:“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写终南山“恬千虑”的巨大作用,等于“访九仙”。
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写“明主弃”“故人疏”,只有“南山敝庐”才是咱的家啊!
杜甫的《曲江三章章五句》:“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面对南山,从《曲江三章章五句》开始,杜甫“自断此生休问天”。“南山桑田”才是咱的家啊!与王维的“天都”、李世民的“九仙”对照,孟浩然的“南山敝庐”和杜甫的“南山桑田”就是南山诗的两重天。杜甫的《曲江三章章五句》中的“自断此生休问天”,甚至于不想“问天”。尽管与天子(李世民)、骄子(王维)们的终南山无法比较,孟浩然的“南山敝庐”和杜甫的“南山桑田”表明:对于他们而言,南山还是陶渊明的“吾亦爱吾楼”啊!
◎秦岭九重接云天
从诗唐大的范围看,秦岭南山诗的创作可分为主体全景、背景特写和比兴喻指三个类型。主体全景类型是指诗作的内容全部是秦岭的山水描写,如王维的《渭川田家》、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常建的《梦太白西峰》和李世民的《望终南山》,以孟浩然的《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为例,其诗写道:“樵牧南山近,林闾北郭赊。先人留素业,老圃作邻家。不种千株橘,惟资五色瓜。邵平能就我,开径剪蓬麻。”背景特写类型指秦岭的山水描述仅为整个诗境的一个自然要素,如李白的《黄葛篇》、杜甫的《昔游》、王维的《早秋山中》,以李白的《黄葛篇》为例,其诗写道“黄葛生洛溪,黄花自绵幂。青烟蔓长条,缭绕几百尺。闺人费素手,采缉作绤。缝为绝国衣,远寄日南客。苍梧大火落,暑服莫轻掷。此物虽过时,是妾手中迹。”在《黄葛篇》中,李白固然写了秦岭山中的“黄葛”和“洛溪”,描写了秦岭山中“黄葛”的“青烟蔓长条,缭绕几百尺”,但诗的主体乃是“闺人”的“素手”和“妙手”。通过“闺人费素手”,远方的那位“南客”获得了人间的温暖情感,百代的我们认知了秦岭的一件“国衣”。比兴喻指类型,既不同于主体全景类型,也不同于背景特写类型——前两种唐诗类型都落脚于自然景物及其生成延伸的生活环境,比兴喻指唐诗则落实于政治社会背景。在把秦岭山川仅仅作为诗歌的一个要素上,背景特写与比兴喻指是一致的;而在将秦岭山川作为自然描写方面,主体全景与背景特写又是相一致的。李白的《白马篇》、杜甫的《义鹘》、白居易的《秦中吟》系列,皆属于比兴喻指类型,我们以白居易的《草茫茫》为例,其诗写道:“草茫茫,土苍苍。苍苍茫茫在何处?骊山脚下秦皇墓。墓中下涸二重泉,当时自以为深固。下流水银象江海,上缀珠光作乌兔。别为天地于其间,拟将富贵随身去。一朝盗掘坟陵破,龙椁神堂三月火。可怜宝玉归人间,暂借泉中买身祸。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凭君回首向南望,汉文葬在灞陵原。”《草茫茫》虽然也有“骊山”“秦皇墓”和“灞陵原”,其旨趣根本上在社会政治内涵,更多内容是围绕王朝变迁的历史地理与秦岭的政治地理。以白居易、元稹为领袖的唐诗比兴喻指类型,其诗学无疑来源于《诗经》的比兴风格。
唐代之后,秦岭终南山也并未因诗唐文化而改名叫作“唐山”,华夏国人却被称呼为“唐人”。欧美许多国家有“唐人街”,美国旧金山有著名的“唐人街”。世界各地的“唐人街”,经常就有唐诗朗诵。唐诗,构成华夏伟大的历史文明,有九州的大好河山,“唐人”更多属于海外赤子,是华夏同胞的梦里江山。
有关终南幽境:秦岭人文地理与宗教的文章
到了盛唐时期,也就是唐玄宗开元年间,道教徒普遍要求回归道教原有的独具特色的神仙追求,由此,道教理论又出现了一次转向,这就是从偏重精神修养的重玄学,发展为性命双修之学,再由性命双修之学过渡到内丹学。关于“主静”的修养方法,司马承祯进一步解释道:“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因住无所有,不著一物。”司马承祯指出,这四种错误的根源......
2023-11-20
在半个多世纪的诗歌创作实践中,艾青在无拘无束的“自由诗”体那里,找到了最能充分表现新生活和新的思想感情,最适于容纳有较大感情容量的口语化语言以及繁复的意象结合的诗的形式。......
2024-03-26
通过王维的“空山”——《辋川集》,我们可以看到一位盛唐大诗人的山水意识和秦岭世界。在盛唐文豪中,王维被誉为“诗佛”。从以上“空林”“空山”和“空观”等频频出没于秦岭终南山看,视王维为“空手道”更为贴切。《奉寄韦太守陟》略有不同,已不是“空山”,而是“万里山河空”,是“故人不可见”的寂寞、思念与深情。终南山的“空山之美”,既显出盛唐的强大与优越,也显出王维的强大与优越。......
2023-11-22
李世民称帝前,被封为秦王。事实上,李世民对秦岭终南山的咏叹赞美也许存在着个人情怀与故事,更为根本的是:秦岭以其绵延的气派,成为唐朝的国脉护法。如果要选择一个人来代表盛唐与秦岭的鱼水关系,则非李世民莫属。秦王与秦岭,多么亲切、脉气相通啊!这种美,可称之为战争与和平的双融性言说,这种双融性言说,构成秦岭对“秦王”的独特之美。......
2023-11-22
他的这次创作高峰期的作品,代表了那个时期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水平。这期间他出版了《归来的歌》《彩色的诗》《雪莲》等3部诗集和1部诗论集《艾青谈诗》,显示了他不同寻常的创作活力。艾青诗歌创作实践是其“诗的散文美”理论命题的成功实践。......
2024-03-26
成帝时期,阶级矛盾也日趋尖锐,许多地区爆发了武装起义。与此同时,广汉郡又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刑徒郑躬,素有威望,因事被关进牢里,判了死罪。鸿嘉三年(前18)冬十一月,刑徒聚众打下监牢,救出郑躬,推其为首领,公开起义[39]。郑躬率众攻打官府,声势日振。广汉太守扈商平时骄横跋扈,在起义军面前却一筹莫展。起义军以山为营,据险而守,持续了一年。赵护因镇压起义有功,获赐黄金百斤,升为执金吾。......
2023-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