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孙思邈:《千金方》治愈长孙皇后

孙思邈:《千金方》治愈长孙皇后

【摘要】:长孙皇后身患沉疴,御医多方治疗,均无疗效。孙思邈被召入宫,引丝诊脉,几贴方剂,使皇后很快痊愈。据《旧唐书·孙思邈传》载,他“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千金方《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孙思邈一生最主要的著述,也是中医学的经典巨著。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将他自己的两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字。

班固的《西都赋》唱曰:“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在长安璀璨的历史星空中,既南之杜霸留影又北之五陵载名者,当首推药王孙思邈。《诗经·南山有台》写道:“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在三秦的盛唐英雄中,既采桑于南山又拂杨于北山者,应首推真人孙思邈了。

孙思邈,出生于西魏时代,至少是个百岁老人。孙思邈的年龄,现今有六种说法:最小的为101岁,最大的为168岁。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后世尊为“药王”。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州区)人。北周大成元年(579年),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

◎孙思邈像

太白山为秦岭的主峰,海拔3767.2米,位于陕西眉县、周至、佛坪之间,因山顶积雪时间长,加之石头为白色而得名。主峰巍峨磅礴,高入云端。峰间有三大水池,上下鼎列。池水清澈见底,鱼虾俯首可拾。孙思邈在太白山隐居,前后达40年之久。他固定的隐居处在汤峪河谷内23千米处的碓窝坪。碓窝坪在山谷中部,地处两个山谷的交合处。地势开阔,气候温和,风光宜人。这里现在还保留着许多孙思邈当年生活的遗迹。在进山20千米左右的绝壁上,有一段古代栈道,传说是孙思邈进山出山的通道,人称“药王栈道”。向前行进1千米左右,道边有一块大石,传说是孙思邈休息的地方,人称“神仙石”。再走1千米多,就是碓窝坪。碓窝坪是由于有一古代石臼得名的(当地人称石臼为碓窝)。传说这个石臼是孙思邈捣药用过的,人称“药王碓窝”。在原石臼的北面,当初有两孔石砌的窑洞,传说是孙思邈隐居的住所。

◎耀州药王山

在隐居太白山40年中,孙思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炼气养神。道家保真全生、治病去疴,所赖者,神气而已。故道医修持,旨在炼气养神,也就是炼制“内丹”。所谓“内丹”,是以身体为炉鼎,体内精、气、神作为药物,经过一定的步骤,使精、气、神在体内凝成大丹的养生术。他在这一时期写成的《内丹四言古诗》,论述了自己内丹修炼的步骤和修炼过程中的感应及体会。

隐居太白山40年,孙思邈做的第二件事,是服气采气。服气即吐故纳新之呼吸锻炼,它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服内气。道家认为人体生命之初,元气入胎;成人之后,藏于气海。服用之法,有意守、咽气、闭气和存想等具体方法。二是服外气。所谓外气,主要是指日月星辰云雾及草木山石之精华。采气,即采取天地日月之精气,以培补自身的生命元气。孙思邈在《卫生歌》中写道:“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父母遗体宜保之,箕裘五福寿为最。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其真元气。”

40年隐居太白山的,孙思邈做的第三件事是炼制外丹。《云笈七签》卷七十一收有孙思邈《太清丹经要诀》。这部丹诀记有“神仙大丹异名三十四种”“神仙出世大丹异名十三种”和“非世所用诸丹等名有二十种”。隋大业年间,孙思邈几次炼制太一神精丹都因为缺少雄黄、曾青而失败。直到唐贞观年间,在蜀中遇到雄黄大贱,后又在玄武(今四川中江县)、飞鸟(今四川蓬莱镇)购得大量曾青,终于在蜀县(今四川成都东)魏家炼成太一神精丹。“以之治病,神验不可论,宿症风气,百日服者,皆得痊愈。”孙思邈用含砒霜的药物治疗疟疾的方法,较之欧洲18世纪末用“砒霜”治疗疟疾早了1000多年,在世界药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孙思邈40年隐居太白山,做的第四件事,也是他一生所做的最主要的事,就是“救疾济危”。太白山可以说是一座“药山”。这里有植物1200余种,其中可入药的就有510多种,当地群众把部分重要药物归纳为:“太白山七十二样七。”“七”是群众对重要药物的总称。孙思邈亲自涉步深山老林,采集药物,品味药性,探究种植技术。据传,一次在太白山深山采药时,他看到一条六尺来长的乌梢大毒蛇正在跟一只黄鼠狼模样的红脸小动物恶斗。这只小动物叫作獴,是毒蛇的天敌,趁着毒蛇垂头歇息的时候,獴突然闪电般地扑上去,一口咬住了蛇头。毒蛇毙命了,而獴也在搏斗中被毒蛇咬伤了腿部,鲜血直流。孙思邈突然发现,这只獴钻进草丛,寻到一种小叶子野草,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接着用舌头舔了舔自己受伤的腿,又在草丛中打了几个滚,就活蹦乱跳地跑开了。看到这里,孙思邈又惊又喜,他双眼紧盯着獴吃过的那种小叶子草,径直奔过去,采集了一大捆。后来,他用这种草治活了不少被毒蛇咬伤的人,在总结医案时,他想起当时这种草是在毒蛇尾部的草丛中发现的,于是就给这种草起名叫“蛇根草”。(www.chuimin.cn)

◎药王庙古柏

旧唐书·孙思邈传》载,唐太宗李世民原本以为孙思邈是个庞眉皓首的八旬老者,谁知见他面色红润、耳聪目明,竟然如同三四十岁的精壮男子,大为惊讶,慨然叹曰:“我这才懂得了得道真人极可尊重的道理!传说中羡门子、广成子的仙迹,难道是子虚乌有的戏言吗?”长孙皇后身患沉疴,御医多方治疗,均无疗效。孙思邈被召入宫,引丝诊脉,几贴方剂,使皇后很快痊愈。唐太宗十分高兴,准备赐给他爵位,孙思邈婉言谢绝。孙思邈的博大胸怀,深得唐太宗敬佩,于是,拜封他为“真人”,并做了《赐真人颂》。孙思邈的精湛医术、高尚医德,在京城内外传为佳话,广泛流传。民间还有许多传说,传颂这位“药王”。

据《旧唐书·孙思邈传》载,他“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全国著名的药王庙有二十几个。陕西耀州药王庙位于陕西耀州区城东的药王山上。药王山,也叫五台山或磬玉山。在药王山,孙思邈利用修炼的空隙、大量采集山间药材。现在药王山(磬玉山)上还存有孙思邈“洗药池”和“晒药场”的遗址。在微斜的岩面上,凿有一圆形池和一半圆形池。上一龙头吐水,宜泻圆形之池,水满即顺槽流入半圆形池中,再满便随石流槽排入水道中流走。水流甘洌,夏不秽,冬不涸。这就是“洗药池”。

◎千金方

《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孙思邈一生最主要的著述,也是中医学的经典巨著。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将他自己的两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字。这两部书的成就在于:首先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很深的研究,为后世研究《伤寒杂病论》提供了可靠的门径,尤其对广义伤寒增加了更具体的内容。他创立了从方、证、治三方面研究《伤寒杂病论》的方法,开后世以方类证的先河。《千金要方》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书中内容一类是典籍资料,一类是民间单方验方。广泛吸收各方面之长,雅俗共赏,缓急相宜,时至今日,很多内容仍起着指导作用,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确实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

秦岭关中地区,是华夏文明的人文故乡,也是中医学的重要宝地。西秦岭宝鸡,是炎帝神农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中医本草学的第一部重要著作,即是《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迄今为止最伟大,也最重要的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的内容结构,是以黄帝和岐伯的对话展开的:黄帝问,岐伯回答。岐伯者,就是西周发源地岐山的京都伯爵,就是来自于“西岐有凤,鸣于昆岗”的周原。《诗经·南山有台》写道:“南山有桑,北山有杨。”面对药王孙思邈,面对药王山和太白山,我们愿意学唱:“南山仙草,北山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