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枯燥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你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契机产生于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有内向害羞的学生在多次登台训练后变得更为大胆自然,有表达凌乱的同学经过调整变得条理分明,更多的同学在通过“以点带面”作文训练后,能化繁为简,不再畏惧800字的考场作文。......
2023-11-16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原则。苏格拉底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传播真理,而是要做一个思想的“产婆”,激发学生主动地去探寻问题的答案,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懂得如何去获得知识。“创造教育”的缔造者陶行知先生也曾诚恳地劝告教师,要“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眼睛,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由此可见,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用教育去唤醒、催化、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中,为真正体现出主体性和趣味性,我们主张通过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潜能都被发掘出来,彰显出生命独特的魅力。
【典型案例】3-2
学生课堂参与现状的定量分析
通过教师访谈和课堂观察,我们对学生在一堂课40分钟内积极参与的平均时间,以及好、中、差三类学生积极参与的平均时间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根据调查所得平均结果,对学生在一天、一周内的参与情况进行推算,结果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仅一天之内,学生因不参与而浪费的时间就达2节课,累计一周则要浪费10节课。更值得注意的是,差生与好学生相比,一天之内,相当于要少上3节课,累计一周则要少上15节课。(资料来源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作者曾琦)
作为教师,我们看到调查中呈现的那些数据,恐怕有点难以接受。但当你非常细心地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后,你就会觉得这一切又如此真实。
我们在讲台上挥汗如雨、苦口婆心,收到的可能是“对牛弹琴”的结果。有时候,我们会因此而产生巨大的挫败感。但我们是否静下心来思考过,这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我们是否有意无意地把学生当成了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教”无论多么精彩,始终只是“敲门砖”。如果不能打开学生的心门,引发学生“学”这块玉,那么,这样的教只能是失败的,必将不为学生所接受。(www.chuimin.cn)
【建议】
课堂上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那就要了解学生,科学地研究课堂教学。
1.了解学生的所能。“跳一跳,摘桃子”,学生在第几级台阶上开始跳?在课末要跳到哪一级台阶?中间要设置几个台阶?每一级台阶设置多高最为合适?这些都需要用教师的教来解决。如果不了解学生的所能,那么,教师的教就只能是盲目的、低效的。
2.了解学生的所异。曾有一堂讲述《猴子捞月》的课。当多数学生异口同声地用“不好”来回答老师“猴子好不好”的提问时,唯有一位学生不同意,他认为“小猴子好”。但他的话未说完,教师就极不耐烦地抢白道:“好什么好?坐下!”课下,别的听课教师询问这孩子为何说小猴子好,他委屈地答:“小猴子怕月亮被水淹死,去救月亮。这么善良,还不好吗?”学生的思想、思维是有差异的,教师应该以包容、开放的心态来接纳,从而更好地进行引导。只有了解学生的差异,教育才能理性地对待学生的差异,进而主动地为有差异的学生服务。
3.了解学生的所需。优秀生懒得听;学困生不想听,也听不懂;中等生唯恐遭人耻笑,只好装模作样地听。于是,课堂时间就在这样的怪圈中浪费了。事实上,我们只有了解整个群体的学习需要,了解群体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继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促进每一个王者的健康发展。
4.了解学生的所患。经常听到教师们的抱怨:“这么简单的知识,讲了几节课,反复强调,学生还是做错,这些学生真笨!”的确,我们一线教师曾经或多或少地遇到过这样“不开窍”的学生。但是,为什么学生会那样地犯错呢?习惯性地,我们总是把原因归结为学生的失误与粗心。但我们是否想过,自己的教学准确地把握住了学生的脉搏吗?拿捏准确了学生建构上的难点吗?例如,在角的度量中,学生量角总是出错。问题在哪?是粗心吗?强震球老师却通过审慎地思考,将教学的重点放在量角器的探索而不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操作上。他带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明”了量角器。出自学生“创造”之手的量角器,学生对用法的掌握已经不是停留在怎么用的层面,而是已经深入到为什么要这样用的层面。有了对量角器的深入了解,使用起来自然如鱼得水,量角错误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了解了学生的所能、所异、所需、所患,我们就能正确理解和对待很多看起来不可理喻的问题了。有了这样深刻的理解,我们倡导的“培育王牌学生促学生为王”的教育理想才可能落实到实践中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枯燥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你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契机产生于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有内向害羞的学生在多次登台训练后变得更为大胆自然,有表达凌乱的同学经过调整变得条理分明,更多的同学在通过“以点带面”作文训练后,能化繁为简,不再畏惧800字的考场作文。......
2023-11-16
乔本武是一位有能力满足包括学生、家长、学校等各方期待的老师。他是学生的经师、人师,更是学生的恩师。我们都知道,经师易做,人师难为,至于当学生的恩师,那将是为师者的一种愿望、理想和追求。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碰到恩师,也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做学生的恩师。以便主动锤炼自我,朝着做学生恩师的目标奋进。我们可能穷其一生也很难达到如此的高度,但不影响我们学做学生的恩师。......
2023-10-29
我们对这些学前儿童进行一种被称为“思维课”的特别的活动。这一套思维课是我们训练思考的学校,没有它,我们就很难设想不仅在小学的所有课堂上,而且在以后的教学和智力发展各阶段,会有完满而有效的脑力劳动。我校低年级的全体教师认为,思维课的教育意义,首先在于它能使知识得到经常不断的运用。我们深信,由于上了思维课,学生变得善于思考了。当然,这种思维课并不是什么万能的东西,也不是培养智力和学习愿望的唯一手段。......
2023-12-03
所以,少数民族大学生应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格品质和修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应端正择业心态,培养主动经营自己人生的信心,培养自己应对挫折的能力,培养自己敬业的心理素质。据调查显示,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因职业选择而引发的心理障碍,已位居心理问题的第四位。扎实的专业知识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要素,是一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否成为一名专业工作人员的重要考量。......
2023-08-20
哪个学校里有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数学就会成为学生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学科,就会在许多学生身上发现杰出的数学才能。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譬如说,你在八至十年级给200个学生教物理,他们都是你的学生。从“思考之角”开始,训练学生接触科学知识。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
2023-12-03
虽然可能存在不够自律的学生,但是老师通过布置与授课内容紧密结合的拓展性思考题,并以“小组研学”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凸显了学生主体,改变了以往只是老师一味输出、学生默然接受而不假思索的常态。在“小组研学”模式中,每一位学生可以就某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发散思维,不论是提出问题还是发表意见,都需要学生利用已有的学科知识和能力基础,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2023-11-06
我曾经修改过一位老师的文章,文章主要内容是讲他接了一个新班级,学生都很自卑,不敢在课堂上举手。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让学生慢慢敢于举手回答问题。我感觉这个题目太空太大,建议标题定为“教育就在‘举手’之间”。这里的“举手”具有多重含义,比较切合文章的内容。那些能够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文章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还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题目才是好题目。......
2023-10-25
可是,我想告诉老师们、校长们的是:考试成绩排名,对于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而言,排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让中间状态、后进状态的学生,通过“考试之后的教育”,树立前进的信心,找到前进的路径,才能对考试排名在前的学生形成“威胁”,进而产生激励作用。每次考试之后,关注如何改进学生的学习,胜过关注学生的排名100倍!......
2023-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