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开启王牌学生的钥匙:教师国际视野

开启王牌学生的钥匙:教师国际视野

【摘要】:国际视野是现代优秀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科学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汲取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创新的概念,是现代综合性、开放性、全局性思维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上的成功运用,不仅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体现了宽广的世界视野。科学发展观是教师国际视野的核心价值观。

国际视野是现代优秀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何为国际视野?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科学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汲取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创新的概念,是现代综合性、开放性、全局性思维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上的成功运用,不仅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体现了宽广的世界视野。

教师的国际视野具体指的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教师国际视野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展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需要不断地同外界进行信息、能量和物质交换。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离开外部世界而求得发展。科学发展观在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发展的开放性,要求以开放的思维方式来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与教育的衔接,把经济社会发展置于一个开放性的教育视阈来考察;要求处理好国内发展、对外开放和教育的关系,要求能在教育中以世界的眼光来着力对学生进行引领。

【典型案例】2-1

立足岭南,胸怀世界

广州市知用中学是广东省一级中学,更是一所具有82年历史的越秀名校。在知用中学的历史上,鲁迅茅盾、欧阳予倩、廖承志夏衍等著名文人学者都曾在这里任教。此外,知用中学还培养出众多革命家、科学家、艺术家、学者等社会名流,无论是政治界还是文化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到处都活跃着知用学子的身影。丰厚的历史遗产凝聚成了深厚的知用文化。和许多历史名校一样,如何继承文化遗产、如何面向未来是知用中学在当代面临的一大难题。历史是一笔财富,但历史并不是未来,今天的知用人用“求知致用,全面发展”和“小赢在智,大赢在德”赋予了“知用”二字新的内涵,并在办学理念、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重新诠释了知用文化的精髓。这一切都使得古老的知用中学重新焕发出年轻的朝气,更使得知用的师生们获得了“立足岭南,胸怀世界”的大气和自信。

一所名校为什么有名?多因为有名师而有名。这样的学校实例,举不胜举。

其实,高瞻方能远瞩。高瞻就是视野,高瞻就是未来,高瞻就是前行的方向和勇气。如果想使王者在未来的社会取得主动,能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今天的教育就应该着眼于将来,让学生能够预先触摸到将来。(www.chuimin.cn)

“立足岭南,胸怀世界”“立足现代,放眼未来”不仅是一种大气、一种自信,更是一种卓越的境界和风度。教育不再是一个传统领域的封闭,而应该是跨越地域、超越时代的超越。突破课堂和学校,融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现实与理想的文化于一体,建构起跨越时空的宏大的教育视野,应该是培育王者的老师必备的素质。只有具有这种大文化视野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大气的人才,才能培养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和优秀的建设者。

余秋雨在《山居笔记》中,讲述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岳麓书院兴盛千年、历代不衰的故事。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岳麓书院聚集了一大批有见识、有眼光的大方之家,如朱熹王阳明王夫之曾国藩等,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也在其中。不难想象,如果没有这些视野广阔的老师的存在,岳麓书院能不能成为岳麓书院,毛泽东能不能成为后来的毛泽东,恐怕都还是一个问题。

【建议】

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教师,狭窄视野必然导致目光的短视、见识的短浅、行为的短期。只有让自己放眼于全球,心怀天下,家事、国事、天下事都融入其教学之中,才会让其教育意义无穷。

1.宽阔的国际视野。在人类都生存在一个地球村的今天,“小国寡民”的生存状态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要以世界性的眼光,以历史的、发展的、动态的眼光来看待和思考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时代的学生视野开阔,具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开发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同时,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所以,教育需要的整个社会背景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作为走向未来的教师,应该让自己跟上这一变化了的时代步伐。要积极地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关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发展动态,关注教育的有关变化,关注教育新的发展方向。树立国际观念、国际意识,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树立放眼全球的思想观念。放宽教育目光,延伸教育视野,进而拓宽和发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应对未来的能力。

2.宽广的世界胸襟。教师要能够立足平凡职位,胸怀天下。古人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之说。在今天的信息网络化时代里,这已经是轻而易举之事。但是,这也仅仅是一个浅层现象。我们所提倡的世界胸襟,是一种博大、一种内涵,更是一种境界。这种宽广的胸襟,对于教师来说,更多地应该表现在对前沿知识的吸收融入,对不同观点的包容,以及对人类整体命运的关注之上。也许有人觉得,这只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大空话。其实,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就是培养人性向善的本性,让人类的善良的触须越来越发达。当我们处在自己天天出入其中,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校园的时候,我们考虑的不仅仅是今天给学生们讲授什么,不仅仅是明后天的考试学生的得分情况,我们还要考虑国外的战争、他乡的海啸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很多很多……

3.走向世界的勇气。也许提出这个观点,会遭到诸多教师的嘲笑和反对。确实,囿于现实的诸多因素,囿于个人的生存环境,许多教师在目前这个经济为主的社会里,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能够让自己“脱贫致富奔小康”。正如一个专家说过的一样,在这个社会里,不考虑经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还是提倡,要把“小利”看得淡一点,想想自己肩负的重责;作为王者的老师应该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想方设法地通过各种活动方式,拓宽自己对外交流的渠道,增加自身接触世界文化的机会,增强国际交流的实践体验。没有直接的渠道,我们可以有间接的方法;没有现实的环境,我们可以有网络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参观、交流、阅读和对话,加深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吸收他人之长,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走向世界的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