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萌发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学术性专业词汇的生态旅游首先出现于1983年,提出者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贝洛斯·拉斯喀瑞。......
2023-11-22
乡村旅游,亦称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东亚国家称之为农业观光。
欧美国家的旅游者称乡村旅游为“绿色度假”,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休闲观光式,游客住在农民家中,观赏农庄周围的自然风景和农舍,到附近不加任何修饰的小池塘里游泳、钓鱼,学习农家制作面包、奶酪、果酱、葡萄酒的手艺,吃农民自产自制的新鲜食品,通过感受农家的生活来增加对自己的认识。第二,务农旅游,即参与各种农业劳动的度假方式。务农旅游是否付费给游者各国不一。日本要求付费劳动,美国西部专门用于旅游的牧场上,旅游者放牧可以拿到牛仔通常的工资,以资助自己的旅游费用。大多数国家则是既无报酬也不付费的劳动。匈牙利与波兰是乡村旅游开发时间长久且很有特色的两个国家。匈牙利的乡村旅游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闻名,其特点是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旅游者在领略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的同时体味几千年历史沉积下来的民族文化。波兰则将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紧密结合,活动内容与其他国家一样,但参与接待的农户全都是生态农业专业户,一切活动在特定的生态农业旅游区内进行。到1996年,波兰全国有450家生态农业专业户参加了乡村旅游的接待工作,生态农业旅游总面积超过4000公顷。
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其最稳定的客源主体是受教育水平较高、经济条件也很好的人。他们选择乡村度假,不是为了收费低廉,而是为了找回和感受曾经失落了的净化空间和尚存的淳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他们追求劳动快乐和精神享受。
乡村旅游也是发达国家比较稳定的主要旅游方式之一。1998年,33%法国国内度假者选择了乡村旅游,仅次于海滨度假的44%的比例。据法国小旅店联合会统计,在1999年之前的7年中,一直采用乡村度假方式的度假者占44%,主要采用这种方式度假的旅游者占72%。更有15%的度假者每年都在同一地方度假。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北京、四川、浙江、江苏等地开始出现乡村旅游。例如四川成都的果蔬基地龙泉驿,利用成片的水蜜桃林,在春季桃花盛开满山含笑时吸引成都市民赏花观光,而桃熟时则用自选采摘、现购新鲜水果的参与性旅游方式吸引顾客。江苏省旅游部门开辟了古运河旅游线,将江南水乡与里下河水乡连于一河,将吴越文化与淮扬文化牵于一线,游人可沿河观赏江南千顷秧田,里下河万亩菜花,欣赏江南昆曲锡剧吴哥号子,江北评话淮音放鸭民谣,古老的风车、水乡的屋舍、繁荣的贸易市场、风味独特的民间小吃等,使游客流连忘返,曾被中外游客誉之为“神奇的旅游线”。江苏无锡市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尽情展示自己的特色,游客根据游线深入农村乡间,观赏水乡画境,体验民情风俗,参观村庄田园、耕作收割、养鸡放鸭、节日欢庆等一切劳动生活,并让旅客住宿农家、穿街走巷、游览市场、与农家座谈、亲自操作古老传统的农具、与农民到田间一起劳动等。
乡村旅游目前几乎遍布全国,但与当初相比有以下新的变化。(www.chuimin.cn)
(1)纳入旅游规划,建设乡村旅游景区。比如深圳市旅游规划中就包括了海上田园风光旅游区建设产品。其规划设计充分体现了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哲学理念和现代人类追求返璞归真的强烈愿望的结合,自然生态美和人文创造美的结合,田园享受感和环保责任感的结合以及静态景观展示和动态活动参与的结合。在建设上营造以珠江三角洲水乡基塘生态为基调,强化与城市文化的差异和互补,将水乡生态园林与乡土文化建筑、旅游业、农业、养殖业和生态娱乐文化结合在一起,对一个传统的渔农文化的初级生态环境,运用现代生态理念和旅游文化进行第二次改造,形成一个高品质、高水平、高创意、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融合的,适合现代人消费需求的,以农业生态文明为核心主题,融度假旅游产品、观光旅游产品和专项旅游产品为一体,具有五大主题文化的超大型旅游景区。
(2)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将乡村旅游与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结合。如山东枣庄准备成片建设万亩枣树林。云南罗城有目的地调整农作物的栽种布局,某一类作物相对成片种植,然后在整体上形成锦绣图案效果,增强旅游吸引力。
乡村的烤虹鳟鱼
(3)统一规划。现代新农村集镇建设,形成新的农村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景观资源。如号称中国第一村的江苏江阴县的华西村,以自己翻天覆地的村镇经济新景观为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旅游业成为谢村致富后重要的新兴经济产业,其旅行社已进入中国国内旅行社的前二十强之列。
(4)古乡村民居文化旅游异军突起。传统的乡村民居比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在生产生活方面与自然环境达到了某种诗意的和谐而被现代人憧憬,如江南的周庄、同里,安徽的西递村等。其中周庄在2000年获得了国际迪拜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这是一个由联合国人居中心创立,意在表彰世界各国在城镇规划、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环境保护以及改善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先进范例的国际奖项。
有关环保旅游中的点点滴滴的文章
生态旅游萌发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学术性专业词汇的生态旅游首先出现于1983年,提出者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贝洛斯·拉斯喀瑞。......
2023-11-22
现有的旅游资源分类总体上主要考虑了其成因属性和市场吸引力,其间虽然含有一些可持续应用的内容,但不完整、不系统。旅游资源绿色分类的原则整体上就是可持续利用发展原则,可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所以,无论是国际组织的文件、法规,还是国内的文件、法律都表明,旅游资源的保护是首要的。旅游资源的绿色分类是以环境价值评估为依据和基础的,它不同于工业和农业资源的评估。......
2023-11-22
锡林郭勒草原是驰名中外的天然草牧场,草原总面积2.95亿亩,占全盟总土地面积的97.3%,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为2.67亿亩。丰美的草原本来应该是锡林郭勒盟的骄傲,但是草原的命运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得多舛。据介绍,仅乌拉盖农牧场管理局开垦草原就达50万亩。另外,全自治区每年还有1.7亿亩草地因滥采、滥挖、滥割而遭到破坏,其中6000万亩草场已完全沙化。据当时内蒙古畜牧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研究表明,内蒙古几大草原已形成了大面积沙地或沙带。......
2023-11-22
在第三章第五条款中要求各国政府“为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保护包括人文、自然、社会、文化的旅游环境”,体现了旅游权利的代际公平。世界旅游组织在1990年提倡全球各国“为旅游而保持清洁的海滩”。1995年4月24日至28日,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等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兰沙罗特岛召开了“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包括中国在内的75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2023-11-22
旅游是人类个体暂时离开居住地并在间歇性空间位移过程中的一种赏异性基本权利活动及其引起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世界旅游组织1980年通过的《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明文规定,作为人的基本权利,世界各国政府及其地方政府,应创造条件努力满足其实现,人类个人所从业的单位也应提供条件满足,这一点以后应纳入各国的旅游法中。......
2023-11-22
根据这一模式,旅游资源的绿色分类有以下几种方法。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相互衬托,相映生辉,二者结合的景观质量高于单项资源的景观质量。比如峨眉山的遇仙寺,它因形借势,借洞立意,将寺庙建筑与自然岩洞融为一体。遇仙寺位于仙峰寺和洗像池的中间。人们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都必须穿庙而过,庙门却对着“仙洞”,洞内云烟缭绕,佛像隐现其间,恰似“遇仙得道”,遇仙寺便“名副其实”了。......
2023-11-22
随后,来自国际饭店连锁组织的资深入士共同提议成立了非营利性组织“国际饭店绿色管理协会”,其宗旨是帮助所有饭店加强对环境的重视及管理,并保持饭店行业在国际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地位。这次奖项的重点是水资源和能源的节约,这标志着以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为核心的“绿色管理”已成为全球酒店业共同关注的大事。另外,国际上众多国家的旅游企业还遵循ISO14000精神,进行企业的绿色管理改造,取得绿色标志,进行企业绿色形象的新营销。......
2023-11-22
草原文明和农业文明一样,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支柱之一。草原民族在历史上形成了很好的保护环境和生态的意识和观念,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遗产。草原的形成史和人类的发展史密切相关,中华民族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保护草原、善待草原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可以说他们与草原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爱护草原、珍惜草原,与草原和谐相处,应该是一种“天然的本能”。......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