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农旅游是否付费给游者各国不一。匈牙利与波兰是乡村旅游开发时间长久且很有特色的两个国家。据法国小旅店联合会统计,在1999年之前的7年中,一直采用乡村度假方式的度假者占44%,主要采用这种方式度假的旅游者占72%。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北京、四川、浙江、江苏等地开始出现乡村旅游。纳入旅游规划,建设乡村旅游景区。......
2023-11-22
生态旅游萌发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学术性专业词汇的生态旅游首先出现于1983年,提出者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贝洛斯·拉斯喀瑞。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对生态旅游进行了专题讨论,被得到正式确认,但概念一直存在争论,据研究,国外有20多个定义,代表性的有:“去往相对原始的地区或未污染的自然区的旅行活动,其目的是研究、欣赏和品味自然风光、野生动植物及当地文化遗迹。
“生态旅游是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
生态旅游是一种符合以下四个条件的旅游方式:①以相对没有受干扰的自然区域为基础;②不会导致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下降,在生态上是可持续的;③对自然旅游区的持续保护和管理有直接贡献;④有一个充分适宜的管理制度。
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为基础,涉及自然环境教育、解释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
“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1993年9月在中国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东亚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会议上,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倡导爱护环境的旅游,或者提供相应的设施及环境教育,以便旅游者在不损害生态系统或地域文化的情况下访问、了解、鉴赏、享受自然及文化地域。
美丽的田园
1999年,Ercan Sirakaya,Vinod Sasidharan和Sevil Sonmez在对以往有关生态旅游定义回顾与评论以及通过对美国282个生态旅游经营者的调查,从供给视角对生态旅游作了如下定义:生态旅游是一种非消耗性、教育性、探险性的新型旅游,其目的地是那些自然风景异常优美,文化和历史意义突出且几乎未受人类干扰破坏的地区,旨在欣赏当地的自然、社会文化历史。
在国内也有多种定义。
“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以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为主要旅游吸引物,以观赏和感觉生态环境、普及生态意识和知识,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
以上定义中至少有四个共同点:第一,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为旅游对象;第二,以环境教育为旅游目的;第三,生态旅游的内容,包含社会文化生态的内容,即人文旅游资源总是烙上自然地理环境的印记;第四,不损害原有生态环境或生态系统。
由于追求原汁原味,所以生态旅游在自然方面侧重于自然保护区。社会文化方面更倾向传统农耕文化与特色独具的民族文化和土著文化。这导致生态旅游流的规律在国际上整体是由发达国家指向发展中国家,国内则由发达区域指向未开发区或欠发达地区。
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旅游,旅游景区点的管理者和导游都应懂得生态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特别是要熟悉资源区所在的生态知识。旅游者应具备环境知识,并在景区内有引导地在严格限定的区域内旅游,还要求不损害自然生态环境和当地文化,自行将生活垃圾带出旅游区域并按规定处理掉。国际生态旅游者表现出人口统计学特征上的多项差异,比如男、女对某一项特定旅游活动的差异,而在文化水平方面生态旅游者远高于普通旅游者。据伊格尔斯1995年的调查,加拿大一般旅游者中有20.7%的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而生态旅游者中高达64.9%。怀特1994年的调查结果则是:一般生态旅游者中,有75%的人上过大学,而有经验的生态旅游者中的比例则高达95%。
总之,生态旅游是一项获取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为目的的高品位旅游,旅游者需要比普通观光游客进行更充分的游览准备,导游人员和管理中心不仅向游客介绍景区独特优美的风光资源,更要介绍其生态科学内容,以及科学游览方法、与社区民众交往的注意事项等。旅客行为的无污染和对生态与社会文化的无损害。开发上低度开发,仅提供简单的游览条件,基础设施投资约相当于传统旅游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对游客实行定线、定点、定时、定量“四定”管理,达到“合目的性与合科学规律性”的统一。(www.chuimin.cn)
干净的街道
生态旅游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且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概念理解的差异,导致生态旅游的经济学评估统计的较大差异。1998年,世界生态旅游大会估计全球约有200亿美元的生态旅游产值。鉴于生态旅游有泛化和经济作用被扩大的危险,世界旅游组织等在《议程》中明确告诫道:“生态旅游,就其根本意义上讲,在全球旅游市场上只占据一个很小的份额。现在对这个市场的估计差别很大,其比重在30%~7%之间。”
澳门
国内生态旅游是从自然保护区开始的,而且主要是进行科学考察、结合专业教育实习,实际上是一种较严格意义的生态旅游。我国的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是较早开展这种旅游及其研究的旅游目的地之一,20世纪80年代开展,区内设有展览中心、熊猫繁殖研究中心,备有一些专项研究资料著作。1988年中心还特别邀请澳大利亚的琼斯·戴维斯女士对到卧龙的旅游者和科学工作者进行了调查,为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规划依据,可以说,这也是国内最早有目的开展旅游市场行为调查的工作。当时的调查结果表明:旅游行为具有明显的时空波动,而且旅游范围、旅游季节、旅游意识和旅游需求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通常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游客热衷于徒步旅行,涉足范围广,对旅游小册子需求较高,旅游时间具有随机性,自然保护意识较强;国内旅游者喜欢带车旅游,限于指定的观光景点,旅游需求以吃、住和土特产品为主,自然保护意识相对较弱,旅游时间大多集中在夏季时节;而所有旅游者都对野生动物和动物标本感兴趣,但对野生植物和植物标本不够关心。
我国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的丰富资源,仅从自然保护区来看,自1956年设立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开始,截至1999年底,全国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146个,总面积8815.2万公顷,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8.8%。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5个,面积5751.15万公顷。其中鼎湖山、卧龙、长白山、武夷山、梵净山、锡林郭勒、博格达峰、神农架、盐城、西双版纳、天目山、茂兰、九寨沟、丰林、南麂列岛等15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扎龙、向海、鄱阳湖、东洞庭湖、东寨港、青海湖和香港米浦等7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九寨沟、武夷山、张家界、庐山等4个自然保护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或自然与文化遗产。
生态旅游在20世纪90年代被正式引入国内,特别是在国家旅游局将1999年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和2002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的推动下,这些旨在引起民众对环境的重视,加强环境意识和教育的善举,却使生态旅游存在一种泛化的危险。在中国生态旅游年来临之际,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全国100个省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区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82个正式开办旅游,年旅游人次在10万以上的达12个。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已开展旅游的保护区中,仅有16%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有的则对旅游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一无所知。根据科学监测,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的保护区仅占20%。另外,竟然有23%的保护区的核心区也有旅游活动。中国的生态旅游刚刚起步,缺乏严格科学的规范。从旅游从业人员和国内游客的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意识等方面考察,中国至今缺乏生态旅游,却赶时髦地以生态旅游的牌子大搞旅游促销,结果带来更大的现实与潜在的危害。
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一些急待澄清的问题。
首先,生态旅游就是可持续旅游的趋势。在实践中表现为发展可持续旅游,就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其实二者的差别是巨大的,世界旅游组织也仅承认生态旅游是整个旅游的一小部分。中国人至今存在比较浓厚的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什么好使使什么,不问究竟一哄而上。这是需要在新一轮旅游开发中警惕的。
英雄沟
其次,在好的环境,特别是在自然保护区或生态农业区范围内的旅游是否就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者和普通观光客在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差别,他们走在同样的道上,游在同一片景区,处在同一景观面前,但二者的游览目的不同,游览的行为方式不同。目前众多的景区和旅行社却没有这种区分,生态旅游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品牌。
再次,生态旅游是新世纪旅游的主流方式,主流产品。若从科学生态旅游的含义出发,严格照办,很显然是不能实现这样的“宏愿”的,观光旅游才是旅游产品中的“永远的朝阳产品”。
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是国内旅游界的热门话题。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国内开展生态旅游比较成功的保护区之一。卧龙198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汶川县境内,距成都约134千米,全区总面积2000平方千米。以保护高山自然生态系统和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为主。其主要经验是:第一,在深入研究游客行为和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科学设置旅游景观区。旅游景观设置在实验区和缓冲区的镶嵌耦合地带,如英雄沟、银厂沟、正河沟等景点。第二,充分展示生态多样性和生态规律性。建设了介绍保护区野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自然博物馆、动植物标本室。室外专门设计了从木江坪到巴郎山长约110千米的能观赏植被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的游览线。第三,区内的任何活动都以不影响野生动植物的生长发育为宗旨。比如根据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繁殖规律,进行旅游管理。大熊猫繁殖期严格控制游客数量和涉足区域,旅游高峰期安排在野生动物的非繁殖季节。
有关环保旅游中的点点滴滴的文章
务农旅游是否付费给游者各国不一。匈牙利与波兰是乡村旅游开发时间长久且很有特色的两个国家。据法国小旅店联合会统计,在1999年之前的7年中,一直采用乡村度假方式的度假者占44%,主要采用这种方式度假的旅游者占72%。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北京、四川、浙江、江苏等地开始出现乡村旅游。纳入旅游规划,建设乡村旅游景区。......
2023-11-22
现有的旅游资源分类总体上主要考虑了其成因属性和市场吸引力,其间虽然含有一些可持续应用的内容,但不完整、不系统。旅游资源绿色分类的原则整体上就是可持续利用发展原则,可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所以,无论是国际组织的文件、法规,还是国内的文件、法律都表明,旅游资源的保护是首要的。旅游资源的绿色分类是以环境价值评估为依据和基础的,它不同于工业和农业资源的评估。......
2023-11-22
在第三章第五条款中要求各国政府“为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保护包括人文、自然、社会、文化的旅游环境”,体现了旅游权利的代际公平。世界旅游组织在1990年提倡全球各国“为旅游而保持清洁的海滩”。1995年4月24日至28日,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规划署等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兰沙罗特岛召开了“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包括中国在内的75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2023-11-22
锡林郭勒草原是驰名中外的天然草牧场,草原总面积2.95亿亩,占全盟总土地面积的97.3%,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为2.67亿亩。丰美的草原本来应该是锡林郭勒盟的骄傲,但是草原的命运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得多舛。据介绍,仅乌拉盖农牧场管理局开垦草原就达50万亩。另外,全自治区每年还有1.7亿亩草地因滥采、滥挖、滥割而遭到破坏,其中6000万亩草场已完全沙化。据当时内蒙古畜牧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研究表明,内蒙古几大草原已形成了大面积沙地或沙带。......
2023-11-22
草原文明和农业文明一样,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支柱之一。草原民族在历史上形成了很好的保护环境和生态的意识和观念,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遗产。草原的形成史和人类的发展史密切相关,中华民族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保护草原、善待草原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可以说他们与草原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爱护草原、珍惜草原,与草原和谐相处,应该是一种“天然的本能”。......
2023-11-22
旅游是人类个体暂时离开居住地并在间歇性空间位移过程中的一种赏异性基本权利活动及其引起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世界旅游组织1980年通过的《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明文规定,作为人的基本权利,世界各国政府及其地方政府,应创造条件努力满足其实现,人类个人所从业的单位也应提供条件满足,这一点以后应纳入各国的旅游法中。......
2023-11-22
绿色旅游管理一般与国家发展水平一致,所以德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旅游业绿色管理的现状较好。国家公园事业已经成为全人类普遍认同的文明社会的公益事业。在格莱莫吉恩斯国家公园,要求游客带走自己产生的废弃物。为此,加拿大政府组织专家研究并应用了旅游卫星账户,试图通过建立一套虚拟的国民账户,反映旅游业活动的全景。......
2023-11-22
根据这一模式,旅游资源的绿色分类有以下几种方法。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相互衬托,相映生辉,二者结合的景观质量高于单项资源的景观质量。比如峨眉山的遇仙寺,它因形借势,借洞立意,将寺庙建筑与自然岩洞融为一体。遇仙寺位于仙峰寺和洗像池的中间。人们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都必须穿庙而过,庙门却对着“仙洞”,洞内云烟缭绕,佛像隐现其间,恰似“遇仙得道”,遇仙寺便“名副其实”了。......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