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锡林郭勒盟实施的环保措施带来草原生态改善,绿色明天在路上

锡林郭勒盟实施的环保措施带来草原生态改善,绿色明天在路上

【摘要】:锡林郭勒草原是京、津地区及华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锡林郭勒盟牧草盖度提高7%~10%,牧草高度增加4~15厘米。从2002年开始,为保护草原脆弱生态,恢复草原植被,锡林郭勒盟实施了以“围封禁牧、收缩转移、集约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围封转移战略。锡林郭勒草原通过锡林郭勒盟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草原的生态得到了改善,绿色大地重归草原怀抱。锡林郭勒草原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再次成为人们向往的天堂草原。

锡林郭勒草原是京、津地区及华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加速治理草原退化、沙化、水土流失,不仅有利于实现草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改善周边地区乃至更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锡林郭勒草原的草地资源、土壤资源、水资源等状况曾在20世纪80年代做过系统的普查。至今已过去二十多年,草原的自然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想从根本上治理恶化的草原生态环境,必须全面、准确地掌握草原的现状资料。因此有必要对草原的现状进行一次综合性各学科的详查,根据普查结果,按草原现状进行科学的论证与规划,因地制宜地把生态环境建设搞好。要保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植被类型与区域水资源、土壤的条件相匹配,遵循自然规律,切实做到适地适水适草。在生态建设、水土流失治理、沙源治理工作中,合理配置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草、灌、乔,科学确定草种、树种和林种比例。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类科研院所和专业人才的作用,指导生态环境建设。同时应建立起生态系统的监测网络,以便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实施治理后的成效及作用,对组成生态系统各因素的影响做全面的监测,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法制体系也逐步形成。近十几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草原法》、《土地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防沙治沙法》等法律、法规,对草原的开发、保护、建设有着明确的规定。近年来,各地深入贯彻落实《草原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多种措施,广泛宣传动员,层层落实责任,不断推进和完善禁牧休牧制度。截至2005年底,全国禁牧草原面积5.7亿亩,休牧草原面积5.4亿亩,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草原植被得到初步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内蒙古西部地区禁牧区草原植被覆盖度提高10%~20%,牧草高度增加5~25厘米,亩产草量提高15~25千克。锡林郭勒盟牧草盖度提高7%~10%,牧草高度增加4~15厘米。

为了保护草原,从2000年开始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为首的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在内蒙古实施,春季休牧、禁牧轮牧、草畜平衡、生态移民等牧民们原本陌生的词汇开始与锡林郭勒牧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2002年开始,为保护草原脆弱生态,恢复草原植被,锡林郭勒盟实施了以“围封禁牧、收缩转移、集约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围封转移战略。他们以春季休牧为主,辅助全年禁牧和划区轮牧的方式实施禁牧。从2004年起每年的4月、5月份是内蒙古草原的春季禁牧期。为了草原顺利返青,这期间内蒙古不少草原禁止牲畜进入,在为期30~45天的禁牧期,蒙古族牧民需要改变祖先传下来的放牧方式,在棚舍里圈养牛羊。通过几年的治理,锡林郭勒大草原生态总体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的遏制,全盟的浮尘、扬尘和沙尘暴天气明显减少,由2000年的27次下降到2005年的6次;全盟草原植被平均盖度由1999年的30%提高到2006年的45%,西部荒漠半荒漠草场植被平均盖度由17%提高到41%。浑善达克沙地流动半流动沙丘面积由2001年的7120平方千米减少到目前的4053平方千米。(www.chuimin.cn)

锡林郭勒草原

通过锡林郭勒盟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草原的生态得到了改善,绿色大地重归草原怀抱。天蓝了,水清了,山绿了,民富了,美丽辽阔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又以它莽莽苍苍、雄浑万里的气势和悠悠千载、壮阔博大的情怀吸引着国内外游客。锡林郭勒草原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再次成为人们向往的天堂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