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应大力发展城市规模,但是怎样发展才是问题的关键。城市规模的科学合理扩张必须通过内涵式的增长实现,即构建合理的经济产业结构、完善的社会文化体系、更大的环境承载能力等。这说明,青岛市的金融功能、社会服务业、文化功能等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在城市网络体系中没有发挥外向功能。因此,青岛市若要扩大城市规模,必须从其薄弱环节入手,实现内涵式的扩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大对金融行业的支持力度。......
2023-11-22
我国生态城市实践建设的全面推进开始于2003年,但有关生态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探索则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根据其发展特点,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17]。
1.认识深化与理论摸索阶段——1971—1988年
在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以及与人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为:第一,人口高度集聚产生了日益严重的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住房短缺、供水不足、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第二,严重的交通拥堵以及由此带来出行成本增加、安全、能耗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第三,快速城市化给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与能源等供给造成了巨大压力;第四,伴随着城市化过程出现水环境污染、温室效应、酸雨危害、空气污染、垃圾随意堆放、有害废弃物扩散、噪声污染等污染问题;第五,不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使城市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渐渐遗失等。
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很低,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仍不明显,但我国积极参与了联合国的“人与生物圈”(MAB)研究计划,并被选为理事国。1978年,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研究被正式列入国家科技长远发展计划,许多学科开始从不同角度研究城市生态学,在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年,建立了中国MAB 研究委员会。1982年,举行了第一次城市发展战略会议,提出“重视城市问题,发展城市科学”的新主张,并把北京和天津的城市生态系统研究列入国家“六五”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84年,在上海举行的“首届全国城市生态学研讨会”,是中国城市生态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同年,成立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为推进中国城市生态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和国际交流开创了广阔的前景。1988年,江西省宜春市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试点,开启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探索之旅。
2.城市生态环境整治阶段——1988—1999年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开始于对城市具体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1988年7月,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决定》,提出“当前我国城市的环境污染仍很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为了推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深入发展……使城市环境保护工作逐步由定性管理转向定量管理”,将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纳入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实行市长负责制并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制定包括大气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噪声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置和绿化等五个方面在内的共20项具体指标进行考核。因此,“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可作为我国城市建设思想发生转变的开始,标志着我国开始认识到污染防治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提升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又从单纯的环境问题整治提升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综合高度。“九五”期间,我国提出了城市环境保护“要建成若干个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示范城市,大多数城市的环境质量基本适应小康生活水平的要求”。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1997年开始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先后有30多个城市获此殊荣,为全面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www.chuimin.cn)
3.生态城市建设全面推进阶段——2000年至今
2000年,国务院颁发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等的建设。2003年5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了《生态县、市、省建设指标(试行)》,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2006年,先后制定了《全国生态县、生态市创建工作考核方案(试行)》和《国家生态县、生态市考核验收程序》,对生态城市的建设、验收、评价、考核等工作提供了具体的考查标准和有力的政策指导。2008年1月又进行了修订,以期在实践工作中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
专栏3-1 生态城市案例:珠海市
珠海市自建设之时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城市规划指导方针,以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为目标,并坚持高标准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发展经济。珠海市规定,沿海、河边80m 之内不准修建筑物,而只能建景观路;山体等高线25m 内不能建商业和住宅建筑;城市用地人口密度不能超过8 000人/km2;每个城区段,高层建筑不能超过区域总面积的25%,多层建筑不超过28%;留出部分预留地以备将来之用。珠海市还特别注重城市绿化,规定任何一块建筑用地,都必须保证不少于35%的绿化用地。目前,全市5万多hm2 的山地绿化覆盖率达到98%,在已建成的56km2 的城区内,绿化覆盖率为4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城市大气、水、噪声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蓝天、碧水的绿色家园,空气清新,风景宜人,一个立体的自然生态保护格局已形成。1998年珠海被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行动奖”。
自此,生态城市建设在全国全面展开。截至2008年11月,全国已经有海南等13个省区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奋斗目标,有150多个城市编写了生态城市规划,开展生态城市建设。国内生态城市建设已初步形成以各级行政区域为主体的梯级体系,呈点、线、面相结合,齐头并进的建设格局。
有关基于生态城市的城市最优规模研究的文章
青岛市应大力发展城市规模,但是怎样发展才是问题的关键。城市规模的科学合理扩张必须通过内涵式的增长实现,即构建合理的经济产业结构、完善的社会文化体系、更大的环境承载能力等。这说明,青岛市的金融功能、社会服务业、文化功能等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在城市网络体系中没有发挥外向功能。因此,青岛市若要扩大城市规模,必须从其薄弱环节入手,实现内涵式的扩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大对金融行业的支持力度。......
2023-11-22
有的学者认为可以将城市规模与城市要素的集聚度与扩散度相关联[2],以利于城市规模形成动因的研究。城市规模具有静态与动态、时间与空间的相对属性,因此,城市规模研究是城市科学领域相对性、复杂性、挑战性都比较高的命题。城市规模即指城市的大小,它是一个综合概念,不仅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自然规模、经济规模,也应该包括生态环境规模。理论分析过程中,各种表征城市规模的规模指标都和人口规模有着密切的关系。......
2023-11-22
图2-1城市适度规模示意图注:横轴为由人口表现的城市规模,纵轴为城市收益和成本,B 为城市基础设施投入,C 是城市总投入成本,R 是城市总产出收益。由成本曲线C与效益曲线R 相交的D、E 点所对应的区间就是城市适度规模范围。城市适度规模理论是对以往最优城市规模理论的批判和改进,认为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而用静止的观点来研究城市最优规模则被认为并不科学。......
2023-11-22
所处的通道类型决定了该城市在城市网络体系中的信息控制能力,从而影响城市的发展。城市在城市网络体系中联系的强弱即在城市网络体系中与其他城市联系的密切程度和发挥功能的大小,对城市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3-11-22
城市最优规模到底存不存在,有没有研究的必要,许多学者也有不同的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城市“最优规模”存在具体的数值,从理论上讲,对特定时间、特定城市来说,应该存在着最优规模的特定值,但这个值却很难准确计算,或者说是不可知的。城市最优规模是一个相对命题,是相对于某一城市、某一时期所处的经济、社会、科学技术以及其生态环境而言的。......
2023-11-22
从生态城市的角度讲,城市是一个复合的、外向的巨系统,也是上述思想的体现。因此,基于这个角度研究城市的最优规模,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把城市看成一个系统的、由多个组分构成的复合系统,这些组分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它们都对城市规模的发展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城市的规模都是由城市系统内部要素和系统外部环境共同决定的。......
2023-11-22
本书采用的无量纲化方式是,每一指标都与该指标的最大值相除。调查表是特尔斐法的重中之重,直接决定着所获得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专家选择的合适与否是特尔斐法成败的关键。一般来讲,特尔斐法的过程分二轮或四轮进行。......
2023-11-22
对上述前两种情况下的曲线求其转折点,即为城市规模的极值点,至于是最大值或最小值,需要视具体情况再做进一步分析,但是城市规模的最优值为唯一解。结合曲线的实际情况,可以确定出城市的适度规模范围。......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