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应大力发展城市规模,但是怎样发展才是问题的关键。城市规模的科学合理扩张必须通过内涵式的增长实现,即构建合理的经济产业结构、完善的社会文化体系、更大的环境承载能力等。这说明,青岛市的金融功能、社会服务业、文化功能等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在城市网络体系中没有发挥外向功能。因此,青岛市若要扩大城市规模,必须从其薄弱环节入手,实现内涵式的扩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大对金融行业的支持力度。......
2023-11-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也高速发展。1979年我国城市人口共1.85亿,城市化率为18.96%;截至2015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增加到7.7亿,城镇化率达到52.61%[1](图1-1)。联合国经社事务部人口司在2010年3月25日发布的《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版)》报告中写道,在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城市化速度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而且该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在其经济发展初期的发展速度。
图1-1 1979—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0—2015年)
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增长不仅表现在城市人口总体规模的发展上,更表现为单个城市人口规模尤其是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迅猛增长[2]。据《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版)》报告称,全球有四分之一的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分布在中国;未来50年,中国还将增加100个左右这样的城市。2000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数目为259个,2014年为288个。其中,50万以下的小城市数目从2000年的69个减少到2014年的51个;2000年50万~100万的中等城市数目有103个,2014年减少到98个;2000年超过100万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数目有90个,2014年增加到143个;2000年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有8个,2014年增加到16个(图1-2)[3]。从2000年到2014年的15年间,城镇的总数增加了29个,增加了11.19%。但不同规模的城市数目的增长比率差别很大:小城市和中等城市的数目减少了,其中小城市尤为明显,减少了26.1%;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增长迅速,其中大城市的数目增加了58.9%;特大城市尤甚,增加了100%。
图1-2 2000—2014年期间中国不同规模地级以上城市的数目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5年)(www.chuimin.cn)
理论上讲,城市规模的扩大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人口增加导致人口需求增加,引致供应商品种类和数量增加,促进生产的发展和城市产业规模的扩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导致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成本降低和市场范围扩大,在城市内部形成需求和生产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但是,如果城市规模一味地持续扩大,超出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正常承载能力,将导致城市资源枯竭、服务水平下降、环境污染加剧、土地和房地产价格飙升、住房拥挤、交通堵塞等等。城市经历高速发展后,城市规模的迅猛增长造成的规模不经济使得城市成本超过收益,抵消正向效应,引发一系列的城市问题。特别是近几年,这些问题在我国尤为严重。
专栏1.1 典型城市环境问题案例
深圳 深圳土地面积仅为1 952.8km2,但是常住人口已经从1979年(开始建市)的31.41万人增长到2010年年底的1 037.2万人(增长了32倍),仅用了31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小城市到特大城市的蜕变,人口密度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五。快速的膨胀发展使全市已面临空间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环境资源等方面发展压力过大、难以为继的局面。虽然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但多条河流被严重污染,成为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之一,2009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下降到1989年的1/8。深圳市副市长李锋说道:“深圳已背上了沉重的人口包袱,成为制约深圳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突出瓶颈。”
北京 由于城市规模过大让北京患上了严重的“大城市综合征”,给资源、环境、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等都带来严峻的挑战。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紧张以及空气污染等问题,成为市民生活的压力,也成为北京必须破解的难题。欧洲太空总署公布的卫星数据曾显示,北京曾经是全球汽车废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北京市公安局户籍处宣传科副科长关玺华曾感慨地说:“现在北京的大街快成了全国最大的停车场了。”据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北京市未来水资源供水能力(包括南水北调供应量)约35.6亿~37.1亿m3,据此发展下去,未来十年内,人均水资源量将不足300m3,远低于国际公认人均1 000m3 缺水警戒线。
据2011年11月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城市人口[4]超过1 000万的巨大型城市有6个,其中上海更是高达2 231.5万人。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预计中国未来20年的平均城市化速度有可能保持在年增长0.8个百分点左右,每年新增城镇人口可达1 500万人以上。如此大规模的城市化即意味着城市人口规模的快速提高、城市空间规模的大幅度扩张,必然带来自然资源匮乏、环境质量下降、公共服务供需矛盾、交通拥堵、用水紧缺、空气污染等众多“大城市病”的产生。
城市政府目前面临两难的抉择困境:一方面,城市规模的扩张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如何为城市规模扩张提供足够的土地、就业、可支付的城市住房,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又严峻地摆在城市决策者的面前。
因此,城市规模发展及其最优值的选择,成为一个理论与实践兼备的主要命题,该命题既是城市学者的研究重点,又是行政当局城市治理迫切之急需。
有关基于生态城市的城市最优规模研究的文章
青岛市应大力发展城市规模,但是怎样发展才是问题的关键。城市规模的科学合理扩张必须通过内涵式的增长实现,即构建合理的经济产业结构、完善的社会文化体系、更大的环境承载能力等。这说明,青岛市的金融功能、社会服务业、文化功能等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在城市网络体系中没有发挥外向功能。因此,青岛市若要扩大城市规模,必须从其薄弱环节入手,实现内涵式的扩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大对金融行业的支持力度。......
2023-11-22
所处的通道类型决定了该城市在城市网络体系中的信息控制能力,从而影响城市的发展。城市在城市网络体系中联系的强弱即在城市网络体系中与其他城市联系的密切程度和发挥功能的大小,对城市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3-11-22
城市最优规模到底存不存在,有没有研究的必要,许多学者也有不同的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城市“最优规模”存在具体的数值,从理论上讲,对特定时间、特定城市来说,应该存在着最优规模的特定值,但这个值却很难准确计算,或者说是不可知的。城市最优规模是一个相对命题,是相对于某一城市、某一时期所处的经济、社会、科学技术以及其生态环境而言的。......
2023-11-22
另一方面,每个城市本身又是一个子网络体系,它有自己的交通和市政设施、人员、物资配送、金融、信息流通和行政管理等网络。城市间相互交流和作用的基础是通过联系网络实现的,它们也是城市网络体系得以形成和存在的基础。......
2023-11-22
有的学者认为可以将城市规模与城市要素的集聚度与扩散度相关联[2],以利于城市规模形成动因的研究。城市规模具有静态与动态、时间与空间的相对属性,因此,城市规模研究是城市科学领域相对性、复杂性、挑战性都比较高的命题。城市规模即指城市的大小,它是一个综合概念,不仅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自然规模、经济规模,也应该包括生态环境规模。理论分析过程中,各种表征城市规模的规模指标都和人口规模有着密切的关系。......
2023-11-22
图2-1城市适度规模示意图注:横轴为由人口表现的城市规模,纵轴为城市收益和成本,B 为城市基础设施投入,C 是城市总投入成本,R 是城市总产出收益。由成本曲线C与效益曲线R 相交的D、E 点所对应的区间就是城市适度规模范围。城市适度规模理论是对以往最优城市规模理论的批判和改进,认为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而用静止的观点来研究城市最优规模则被认为并不科学。......
2023-11-22
1984年,在上海举行的“首届全国城市生态学研讨会”,是中国城市生态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同年,成立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为推进中国城市生态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和国际交流开创了广阔的前景。自此,生态城市建设在全国全面展开。国内生态城市建设已初步形成以各级行政区域为主体的梯级体系,呈点、线、面相结合,齐头并进的建设格局。......
2023-11-22
地处山区和半山区的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必然受限,不仅土地开发的成本加大,还有可能破坏生态环境。有的小城市,由于交通环境的改善而发展成为大城市,如石家庄、郑州等。综上所述,城市规模受城市系统内部状态变量和外部环境控制参量的共同影响、共同制约。系统内部状态变量决定了城市规模发展的基本走向,外部环境参量则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正。......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