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是传递信息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的总和。单向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如图2-1所示。对于数字通信系统来说,发送设备的编码常常又可分为信道编码与信源编码两部分。信源编码是把连续消息变换为数字信号;而信道编码则是使数字信号与传输介质匹配,提高传输的可靠性或有效性。......
2023-11-22
基金会现场总线FF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控制网络的数字通信。为了实现通信系统的开放性,其通信模型是参考了ISO/OSI参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动化系统的特点经简化后得到的。基金会现场总线的参考模型只具备ISO/OSI参考模型7层中的3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并按照现场总线的实际要求,把应用层划分为两个子层:总线访问子层与总线报文规范子层;省去了中间的3~6层,即不具备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与表示层;不过它又在原有ISO/OSI参考模型的第7层应用层之上增加了新的一层———用户层,这样可以将通信模型视为4层。其中,物理层规定了信号如何发送;数据链路层规定如何在设备间共享网络和调度通信;应用层规定了在设备间交换数据、命令、事件信息以及请求应答中的信息格式;用户层用于组成用户所需要的应用程序,例如规定标准的功能块、设备描述,实现网络管理和系统管理等。不过,在相应的软硬件开发过程中,往往又把除去最下端的物理层和最上端的用户层之后的中间部分作为一个整体,统称为通信栈。这时,现场总线的通信参考模型可简单地视为3层。
变送器、执行器等都属于现场总线的物理设备,每个具有通信能力的现场总线物理设备都具有通信模型。通信模型的主要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如图7-1所示。
图7-1从物理设备构成的角度表明了通信模型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在分层模型的基础上更详细地表明了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通信参考模型所对应的4个分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和用户层的基础上,按各部分在物理设备中要完成的功能,可分为三大部分:通信实体、系统管理内核和功能块应用进程。各部分之间通过虚拟通信关系(Virtual Communication Relationship,VCR)来沟通信息。VCR表明了两个或多个应用进程之间的关联,或者说,虚拟通信关系是各应用之间的逻辑通信通道,它是总线访问子层所提供的服务。
图7-1 通信模型的主要组成及其相互关系(www.chuimin.cn)
通信实体贯穿从物理层到用户层的所有各层,由各层协议与网络管理代理共同组成。通信实体的任务是生成报文与提供报文传送服务,是实现信号数字通信的核心部分。层协议的基本目标是要构成虚拟通信关系。网络管理代理则是要借助各层及其层管理实体支持网络管理信息库(Network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NMIB),并借助对象字典(Object Dictiona-ry,OD)来描述。对象字典为设备的网络可视对象提供定义与描述,为了明确定义、理解对象,把例如数据类型、长度一类的描述信息保留在对象字典中。可以通过网络得到这些保留在OD中的网络可视对象的描述信息。
系统管理内核(System Management Kernel,SMK)在模型分层中只占有应用层和用户层的位置。系统管理内核主要负责与网络系统相关的管理任务,例如确立本设备在网段中的位置,协调与网络上其他设备的动作和功能块执行时间,并将系统管理操作的信息组织成对象,存储在系统管理信息库(System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SMIB)中。系统管理内核包含现场总线系统的关键结构和参数,它的任务是在设备运行之前将其基本信息置入SMIB,然后分配给该设备一个永久的数据链接地址;并在不影响网格上其他设备运行的前提下,把该设备带入到运行状态。系统管理内核(SMK)采用系统管理内核协议(SMKP)与远程SMK通信。当设备加入到网络之后,可以按需要设置远程设备的功能块,由SMK提供对象字典服务,例如在网络上对所有设备广播对象名,等待包含这一对象的设备的响应,而后获取网络中关于该对象的信息等。为协调与网络上其他设备的动作,执行功能块同步,系统管理还为应用时钟提供一个通用的应用时钟参考,使每个设备能共享公共的时间,并可通过调度对象,控制功能块的执行时间。
功能块应用进程(Function Block Application Process,FBAP)在模型分层结构中也位于应用层和用户层。功能块应用进程主要用于实现用户所需要的各种功能。应用进程AP 是ISO7498中为参考模型所定义的名词,用以描述留驻在设备内的分布式应用。AP一词在现场总线系统中是指设备内部实现的一组相关功能的整体。而功能块是为实现某种应用功能或算法,按某种方式反复执行的函数模块。功能块提供一个通用结构来规定输入、输出、算法和控制参数,把输入参数通过这种模块化的函数,转化为输出参数。例如PID功能块完成现场总线系统中的控制计算,AI功能块完成参数输入等。每种功能块被单独定义,并可为其他功能块所调用。由多个功能块相互连接集成为功能块应用。在功能块应用进程中,除了功能块对象之外,还包括对象字典OD和设备描述DD。功能块采用OD和DD来简化设备的互操作,因而也可以把OD和DD看作支持功能块应用的标准化工具。
有关现场总线及其应用技术的文章
通信系统是传递信息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的总和。单向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如图2-1所示。对于数字通信系统来说,发送设备的编码常常又可分为信道编码与信源编码两部分。信源编码是把连续消息变换为数字信号;而信道编码则是使数字信号与传输介质匹配,提高传输的可靠性或有效性。......
2023-11-22
为满足实时性要求,也为了实现工业网络的低成本,现场总线采用的通信模型大都在OSI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简化。图2-24 OSI与部分现场总线通信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图2-24中的H1指IEC标准中的61158。图2-25是OSI模型与另两种现场总线的通信参考模型的分层比较。其中LonWorks采用了OSI模型的全部七层通信协议,被誉为通用控制网络。......
2023-11-20
CAN通信程序的设计需要充分利用双CAN构建的环形通信网络,实现正常情况下的高效、快速的数据通信,以及实现故障情况下的及时、准确的故障性质确定和故障定位。CAN通信数据包的分帧情况见表11-7。......
2023-11-22
通信系统的任务是传递信息,因而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是通信系统最主要的质量指标。通信有效性实际上反映了通信系统资源的利用率。通信系统中的字符或者字节一般由多个二进制位即多个比特来表示。误码率是衡量数字通信系统可靠性的指标。幅频特性指不同频率信号通过信道后,其幅值受到不同衰减的特性;相频特性指不同频率的信号通过信道后,其相角发生不同程度改变的特性。......
2023-11-22
将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应用于焊接自动化设备中是大势所趋。图5-4-24 基于现场总线的焊接工作站的控制系统2.现场总线控制的特点和优势数字化通信方面 基于FCS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是数字化车间的基础,作为子系统可以方便地接入车间监控或管理网络,进行数据通信和交换,便于管理和监控。现场总线最高通信速率为10Mbps,最长距离可达1200m,完全能够满足系统的通信要求。......
2023-06-26
TCP/IP是一个协议簇,采用四层结构,在OSI七层级结构模型中的各个层次中分布不同的子协议发挥特定功能;现场总线的通信协议采用了3层结构,见表9-10。目前阶段,将TCP/IP标准协议作为BAS通信网络的核心标准的实现成本较高。而32位和64位的微处理器构成的BAS控制器就能较好地胜任现TCP/IP的能力,因此,在BAS控制器中内嵌和使用TCP/IP就能够构成性价比高和通信确定性好的BAS通信网络架构的解决方案。......
2023-08-29
PCI总线是由Intel公司提出的。PCI总线不是由ANSI通过的标准,但由于它是由厂家自发制定执行的标准,具有众多的优点,拥护者,执行者众多,成了事实上的标准。PCI总线共有100个引脚,如果只作为目标设备,至少需要47条,如作为主设备则需要49条。本设计使用位命令字,其定义如下:3.PCI总线基本协议PCI上的基本总线传输机制是突发成组传输。......
2023-11-22
基金会现场总线,是在过程自动化领域得到广泛支持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技术。屈于用户的压力,这两大集团于1994年9月合并,成立了现场总线基金会,致力于开发出国际上统一的现场总线协议。基金会现场总线分低速H1和高速H2两种通信速率。H1的传输速率为31.25 kbit/s,通信距离可达1900 m,可支持总线供电,支持本质安全防爆环境。H2总线标准也已形成。......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