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水利质检机构技术要求-结果质量控制

水利质检机构技术要求-结果质量控制

【摘要】: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是体系运行中对各种因素控制好坏的综合反映。统计技术就是识别、分析和控制变异的重要手段。质检机构进行质量控制时,应尽可能在质量控制数据尚未超出预先设定的判据时提前采取措施。

5.7 结果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导致不合格、不满意的因素,以取得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和结果。采取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可监控检测/校准工作过程,预见到可能出现问题的征兆,或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使质检机构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不符合情况的出现。

5.7.1 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计划以监控检测和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监控和/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b)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

c)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或校准;

d)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或再校准;

e)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www.chuimin.cn)

检测过程是质检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主要过程。影响检测过程输出的因素很多,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环境条件、检测方法、量值溯源、抽样及样品的处置等。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是体系运行中对各种因素控制好坏的综合反映。为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质检机构应有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计划,以控制检测/校准工作的全过程。

质检机构应经常利用内部手段,如对盲样检测、留样检测、人员比对、方法比对等来验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也应借助外部的力量,如实验室间比对和参加能力验证等验证检测能力。实施质检机构的实验室间比对和检测能力验证的计划,是评判实验室水平很重要的内容,可反映一个实验室的综合能力。对水利水电行业来说,水环境、水质监测类的质检机构开展实验室之间的比对可以采取行业组织的方式进行。质检机构也可以自行组织,一般采用质检机构在技术主管的领导下由办公室自行组织的形式。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实施比对和检测能力验证的计划,每年不应少于一次,并应有一定的覆盖面和相应的记录。

质检机构在标准更新、人员交替、仪器设备变化和检测质量发生波动的情况下,尤应加强技术校核工作。当质检机构没有技术校核计划、不能提供技术校核证据时,就不能认为是检测过程控制有效、体系运行良好的质检机构。在资质认定现场考核中,应将技术校核作为重点考核项目,这对提高质检机构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十分重要。

5.7.2 实验室应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当发现质量控制数据将要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断依据时,应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

质检机构应记录并分析质量控制的结果数据,记录的方式应便于发现其发展趋势;应制定质量控制结果是否可接受的判断依据,对所有被判断为不可接受的质量控制结果,质检机构应查找原因并采取有计划的纠正措施,消除造成不可接受结果的影响因素。质检机构的质量控制,应建立在统计技术的基础上,是在大量观测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统计技术就是识别、分析和控制变异的重要手段。质检机构进行质量控制时,应尽可能在质量控制数据尚未超出预先设定的判据时提前采取措施。

在评审中主要检查该质检机构是否建立了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计划;采取了哪些质量控制措施;是否进行定期评审;质检机构是否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并能发现测量系统的变化趋势;是否预先确定质量控制结果合格的判断依据;是否分析了质量控制的数据;是否针对不合格的质量控制结果采取有计划的纠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