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沈阳市有线电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有的放矢地加快沈阳有线电视建设的步伐,市政府研究决定,设立沈阳有线电视筹备处,全称为沈阳电视台有线电视筹备处。围绕沈阳市有线电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部署,筹备处自成立之日起至1993年10月1日沈阳有线电视正式试播,共完成了宣传、工程总体设计、建设工程协调、工程款集资、价格听证、首期工程建设等项工作。......
2023-11-21
网络是沈阳有线开展各类业务的基础。沈阳有线建设时期,网络工程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沈阳有线网络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播控前端建设,主干网络、支干网络建设和网络线路进户等三个部分基础工程,整个工程累计投资7650万元;第二阶段是配合网络升级改造,加快建设数字基础网和宽带接入网,有效利用网建投资1500万元。
第一阶段的工程建设,整个计划是参照1993年沈阳市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总体方案进行的。
按照1993年制订的《沈阳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总体方案》,沈阳有线的节目传送能力规划为50套电视节目。节目传送先期计划为:
1.中央电视台节目6套。
2.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3套。
3.辽宁电视台节目3套。
4.沈阳电视台节目3套。
5.辽宁有线电视台节目4套。
6.外省(市)卫星节目4套。
7.预留高清晰度电视节目(频道)3套。
8.预留加密电视(频道)12套。
另,预留12个机动频道。
为了实现1993年沈阳市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总体方案中规划的可传送50套电视节目和16套以上广播节目的目标,沈阳有线投资了230万元,购置了播控设备、卫星接收设备、前端主机等,建立起手动形式的节目播出前端。
沈阳有线网络系统的结构和布局为FSA,即采用光纤到服务区型网络结构。是从各分前端经光纤到光节点,由光节点转换成RF信号,直接送入电缆线路。电视信号主要由电缆传输完成。电缆线路由多级干线放大器级联,信号由桥接放大器,线路延长放大器和分配放大器进户。
根据规划,沈阳有线网络建设线路走向主要有10条,分别是:
1.由沈阳有线电视台沿昆山路、塔湾街、保工街、南十马路到于洪广场。
2.由北二马路保工街到兴华街。(www.chuimin.cn)
3.由北二马路保工街到重工北街。
4.由南八马路保工街到勋望街。
5.由沈阳有线电视台昆山路、黄河大街到三台子。
6.由沈阳有线电视台昆山路沿北京街、青年大街、十一纬路、和平大街、南五马路、南京街、砂阳路到滑翔小区。
7.由大西边门沿青年大街到五里河。
8.由市政府广场沿市府大路、北顺城路、津桥路、珠林路、地坛街到黎明街。
9.由北顺城路大北门沿朝阳街、大南街、先农坛路、长青街到泉园小区。
10.由珠林路立交桥沿北海街到老瓜堡。
沈阳有线本着条件成熟地区先建设先开通的原则,线路敷设施工工程先期从皇姑区开始,逐步发展到和平区、沈河区、铁西区。采取架设主干、支干电缆、进户线同时进行的办法,最后发展到大东区。建设初期条件较为艰苦,工程车辆只有五台小型卡车,大部分工程建设人员依然是靠原始的手段进行,即靠人工运送工具,爬梯子架线施工,由外墙钻孔布线的作业方式进行施工。
工程建设中,多次出现主干线和支干线以及信号入户进度不平衡的问题,沈阳有线多次掀起集中建设会战。初建阶段,针对工程中主干线网络建设与支干线网络入户施工进度不平衡,特别是支干线网络入户滞后等问题,适时掀起了“沈阳有线电视大会战”,时任副市长张毓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韩凤奎,沈阳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高占文,党组副书记、副台长禹振侠,副总工程师孔军等领导多次亲临动员。经过会战,网络建设工程整体进度明显加快,加之处理故障及时,确保了网络建设工程又快又好地进行。
随着沈阳有线网络建设的不断拓展,施工条件和维修维护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到1998年,仅工程用车就由几辆发展到52辆。经过努力,到1998年底,沈阳有线完成了有线电视信号在市内五区的覆盖。
1997年8月12日,根据辽宁省广播电视厅和沈阳有线电视台的申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科技司按照《全国省级、省会市、计划单列市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验收规定(暂行)》的要求,对沈阳有线网络建设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与验收。验收内容包括:规划方案;技术方案;前端设备、电平测试;系统流程;干线线路评价;抽查惠工片区、马路湾片区、南京街片区、红领巾片区的干线、支线分配网情况。测评了皇姑区、和平区、大东区等片区的干线放大站调试电平记录表及干、支线和延长放大器电平记录表。检查了皇姑区、和平区、大东区等片区的开工报告、竣工交接记录、竣工报告以及工程验收报告。认为该系统完全符合《全国省级、省会市、计划单列市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验收规定(暂行)》的规定,并予以通过验收。1997年10月24日,辽宁省广播电视厅转发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沈阳有线广播电视系统工程”通过部级技术验收的批复》。
在第一阶段的工程建设中,沈阳有线建成了具有布网2000多公里的当时国内较为先进的有线电视网络,使得终端用户从1993年的3.8万户发展到1998年的42.1万户。还帮助新城子区、新民市和法库县建设了有线电视台,3个台终端用户为18万户。
第二阶段的工程建设,是按照网络升级改造总体方案进行的。
2000年,完成71公里光缆管网的施工,完成3处分前端机房的购置工作;2001年,积极推进管网施工。完成管道工程206沟公里,折合560孔公里,已敷设光缆3150芯公里,完成人工井120个,引上工程96处;2002年,完成管道工程144沟公里,224孔公里(累计达789.9孔公里),9079芯公里(累计达12579芯公里),引上工程715处,安装光站432个;2003年,完成有线电视模拟总前端和数字总前端的搬迁改造工作,完成102公里光缆的敷设和230个光站建设任务。经过四年的快速网络建设和两年的数字电视试验工作,沈阳有线正式向社会推出了数字电视业务和宽带介入业务。这是沈阳有线电视事业向着数字化、互联网迈出的意义深远的一步,它将为增值业务的开展和有线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到2004年,沈阳有线网络的建设不仅具备了几百套数字电视节目传输能力,而且在工程布局上为宽带网发展铺平了道路。这一年,还带动了政务网、资料网和加密网等增值业务的开展。
有关沈阳有线志:1989-2014的文章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沈阳市有线电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有的放矢地加快沈阳有线电视建设的步伐,市政府研究决定,设立沈阳有线电视筹备处,全称为沈阳电视台有线电视筹备处。围绕沈阳市有线电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部署,筹备处自成立之日起至1993年10月1日沈阳有线电视正式试播,共完成了宣传、工程总体设计、建设工程协调、工程款集资、价格听证、首期工程建设等项工作。......
2023-11-21
沈阳有线在充分研究各企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市场运作方式,以资本为纽带,以现有网络为基础,一次性收购买断其网络资产及网络资源。企业有线电视网络合并到沈阳有线后,由沈阳有线实施统一管理;对中小企事业单位,采取网络买断后,直接划入沈阳有线网,由所在区域的沈阳有线下属部门实施管理,不涉及人员安置问题。沈阳有线对企事业单位网络整合的过程十分艰苦。......
2023-11-21
沈阳有线,转制为文化企业后,积极探索有线电视网络市场运营体系,以谋求在激烈的有线电视网络市场竞争中拓展网络。沈阳有线结合自身的企业性质及沈阳地区有线电视网络市场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切合实际的有线电视网络并网流程。在政府危旧房改造工作中,沈阳有线及时掌握信息,积极与各区政府沟通,大力宣传沈阳有线电视网络的节目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服务优势和未来发展。......
2023-11-22
2002年,沈阳有线对收费管理系统进行改造,提高了上传下发数据的速度和准确性,各区的收费人员第一次可以使用电脑收费管理系统进行收费账目核对。同年2月12日,盛京银行正式开始办理代收沈阳有线用户收视费业务。这是沈阳有线历史上第一个收费系统自主管控的银行代收费项目,也是沈阳有线收缴工作的一个创举。以新的综合业务收费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为标志,沈阳有线的收费系统建设基本完成。......
2023-11-21
沈阳有线的用户资源管理,是通过“沈阳有线综合业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实现的。为了解决SMS系统与综合业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用户资源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满足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需要,沈阳有线对综合业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进行了更新改造。......
2023-11-22
1993年至2004年,这11年为沈阳有线建设期。自1993年末开始,沈阳有线进入了大规模的建设时期。这一时期,沈阳市政府决定设立沈阳有线电视台,获得国家广电部正式批准。这时的沈阳有线管理体制为事业单位,对外启用沈阳有线电视台的呼号,对内简称“有线”。到这一时期末,沈阳有线的内设机构调整为:网络运营部、网络技术开发部、网络工程部和网络管理部等4个部门。加快推进沈阳有线体制创新,有线电视网络产业化的格局初见端倪。......
2023-11-21
大规模的集中建设,为沈阳有线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迎来了沈阳有线后10年的大发展。身份的转换,迸发了活力,极大地促进了沈阳有线的蓬勃发展。进入2013年,沈阳有线开始思索“后沈阳有线时代”的发展。......
2023-11-21
沈阳有线的“政务管理”,是通过建立现代化流程管理体系,理顺各个职能部门工作关系,落实督办决策事项,规章制度向着理念先进、简便易记、操作性强的方向改进,提高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等办公系统职能来实现的。政务管理,是沈阳有线扁平化高效运行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运转的神经中枢,在日常工作中起到承上启下、联系内外、沟通左右的纽带作用,是落实公司决策的关键环节。......
2023-1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