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普陀山:清代对日民间贸易的枢纽港

普陀山:清代对日民间贸易的枢纽港

【摘要】:唐宋以来,普陀山就是赴日贸易船舶候风放洋的港湾,岛上旧有高丽道头等设施,这种海上交通历史传统在海商家族代代相传,使普陀山成为重要的航海地标。地处东亚海域东西南北海路的枢纽,相对于定海县城,普陀山离日本更近,因此更具中转港的优势。因此很多民间贸易船选择在远海小岛普陀山偷偷进行交易,以逃征税收。

舟山群岛地处我国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又处于长江水道的出海口,且与日本、韩国相近,这些地理优势加上历史原因等,使普陀山更受到海商们的青睐。历史上的海禁使沿海港口“难以发船出海”,独普陀山借远海优势可以“隐秘出海”,因此在海禁期间(1674—1684)成为浙江唯一的民间贸易始发港。到“海禁”结束以后,宁波港成为中日贸易的始发港,“宁波船”的数量猛然超越了“普陀山船”,据统计,1685—1728年之间“宁波船”达到466艘,而同期“普陀山船”只有70艘。但是,从中转港角度看,普陀山的意义则非常大,多数的宁波船、福州船、台湾船以及少数的南京船、广东船、山东船等,都会选择到普陀山中转,等待装货、补充杂货、丝织品等,接送候船的海商,甚至在普陀山维修船舶等等,因此普陀山是东亚沿海东西南北各路海商的贸易中间站,堪称枢纽港。如,以康熙三十一年(1692)的统计数字为例,当年共有从福建始发赴日贸易的船舶25个航次,分别来自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四个港口,其中有15个航次的福建商船经停普陀山,占了60%,这个比例非常高。

那么海商们为什么选择普陀山这个小岛,而不是选择附近的定海县城作为停泊点呢?其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历史原因。唐宋以来,普陀山就是赴日贸易船舶候风放洋的港湾,岛上旧有高丽道头等设施,这种海上交通历史传统在海商家族代代相传,使普陀山成为重要的航海地标。

其次,是地理位置。地处东亚海域东西南北海路的枢纽,相对于定海县城,普陀山离日本更近,因此更具中转港的优势。(www.chuimin.cn)

第三,是功能上的优势。普陀山不仅具有一般港口的功能,如船舶修理,丝绸杂货等配置,避风的功能等,普陀山还具备独特的佛教祈祷功能,由于航海科技不发达,古代航运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程度很高,因此常常寄希望于通过拜菩萨来祈祷平安,海商的船上都供奉观音妈祖,在日本长崎的唐人交易区还有观音堂和天后宫,因此被称为观音道场的普陀山更是海商们的必拜之所。甚至有时候是特意前往普陀山,如康熙四十三年(1704)的那艘“三拾九番台湾船”,是在舟山补添货物,本来可以直赴日本,但是“六月五日从舟山出海,为完成宿愿,当日到达普陀山停泊,参拜观音菩萨”[11]。另外,在《华夷变态》的口述史料中,关于普陀山的描述很多,这也说明日本幕府对普陀山的询问也是十分重视。

第四,可能是为了避税。定海县城设立关市,对中外船舶的交易要征收关税。因此很多民间贸易船选择在远海小岛普陀山偷偷进行交易,以逃征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