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舟山地名与海丝文化:水道的命名

舟山地名与海丝文化:水道的命名

【摘要】:又如虾峙门,别名桃花港,介于桃花岛与虾峙岛之间,由水道南侧的虾峙岛得名,而习称桃花港,由水道北侧的桃花岛得名。又如灌门水道,因水急如灌,遂称“灌门”。其三,得名于水道的海洋水文情况。该岛相关的两个水道就是以前门、后门方位命名的。其五,以水道地理环境、通航安全条件命名。呈南北向,航道深宽,无障碍物,因安全而称“吉祥门”,又名吉羊门。

水道的得名,一般有以下几个因素:

其一,直接来源于水道边的某一个岛屿地名,这是最常见的取名方式。如岱山的小峙门水道,介于大峙山和小峙山之间。该水道位于小峙山旁边,故名。又如虾峙门,别名桃花港,介于桃花岛与虾峙岛之间,由水道南侧的虾峙岛得名,而习称桃花港,由水道北侧的桃花岛得名。

其二,来源于当地的传说故事。如蛇移门水道,介于衢山岛与鼠浪湖岛之间。据传,有条大蛇曾在此水道一带移动,故名。又如灌门水道,因水急如灌,遂称“灌门”。元大德《昌国州图志》记载:“去州两潮。屹乎中流,有一砥石柱,望之如人拱手而立。水汇于此,旋涌若沸,舟行者必浮以物,杀其势而后过焉。风雨将作,有声如雷,震惊百里。岁旱有所祷,则持铁篆以投之,水辄腾起,雨随应,或者为蛟龙之窟宅云。”[8]传说中灌门是龙窟,那块拱手而立的中流砥柱之石,就是灌门龙王的象征。渔船出海之前,附近渔民也必来海边祭灌门龙王。灌门也是天旱祈雨的地方。灌门是著名的激流区,当地渔谚云“老大好当,灌门难过”。

其三,得名于水道的海洋水文情况。如响礁门,介于舟山岛与富翅岛之间,水道中多礁石,因此处潮流湍急,会发出声响,故称“响礁门”。又如响水门水道,介于定海南部西岠岛、东岠岛之间,因水深流急,不断发出声响,故名“响水门”。

其四,以水道所处方位、宽窄等命名。嵊泗的北鼎星岛西北端与里、中、外皇坟岛之间隔有大、中、小三个水道,分别叫“大门”“中门”“小门”。盘峙北水道,介于舟山岛与盘峙岛之间,水道因在盘峙北侧得名。盘峙南水道,介于盘峙岛与刺山之间,因水道在盘峙岛南,故名。(www.chuimin.cn)

又如,朱家尖有个岛屿取名后门山,因当地有两个航门,一在里黄礁与该岛之间,称前门,另一在朱家尖与该岛之间,称后门,该岛在后门旁,故称后门山。该岛相关的两个水道就是以前门、后门方位命名的。

其五,以水道地理环境、通航安全条件命名。如,嵊泗县海域的“剑门”,介于泗礁山岛北端与金鸡山岛之间,水浅潮急多礁石,航行危险如过刀剑林立之门,故名“剑门”。相反,也有通航条件较好的水道,则被称为“吉祥门”,吉祥门水道介于摘箬山、团鸡山连线东岠岛之间。呈南北向,航道深宽,无障碍物,因安全而称“吉祥门”,又名吉羊门。

其六,与当地的渔业作业方式有关。舟山向来为鱼盐之乡,渔业作业历史悠久,水道多为渔业作业之水域,水道命名当然与渔业习俗相关。如岱山的涨弹门,介于岱山岛西北岸与西垦山之间。该水道之水深于周围,似“潭”,渔民常在此张网,方言“潭”“弹”谐音,故称涨弹门。又如拷门(宋宝庆《四明志》等旧志又作“栲门”),可能与当地的栲网渔俗有关。栲淘,是制作网具的重要程序,为防止腐烂,用栲树汁浸煮网具两至三次,再用猪血浸染。

当然,有些水道的命名,有多方面的因素。而对一些地名的渊源探索,也会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演绎,有些是传说,有些是历史记载。如关于沈家门的地名由来。北宋宣和四年(1122)高丽国王王俣卒,徐兢奉命出使高丽,归来后撰成《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宣和五年(1123)五月二十四日,“八舟鸣金鼓,张旗帜,以次解发,……过虎头山,行数十里,即至蛟门。大抵海中有山对峙,其间有水道可以通舟者,皆谓之门。”[9]由此可推知沈家门这一地名,也是由自然地理实体“门”命名的。至于这个“沈”字的由来,后世有多种版本。相传是古代有沈国公在此居住,也有说是韩国孝女沈清在此居住,还有说是吴兴或慈溪沈氏先祖移居此地等等,这是根据故事传说而来。也有认为沈家门的得名与地理环境有关,沈家门当地老人马绪棠先生认为,沈家门地方相当古老,传说始于秦汉,本叫沉岬亹(门),意即沉没有岬角的海门,最早是指沈家门龙眼的小水埠头至对岸鲁家峙后泥山嘴这一带,根据地理成名。古代汉语“沉”“沈”同义同音,而“亹”“门”也是同音同义。这些说法莫衷一是。其实,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已经讲得很明白,其介绍“沈家门”:“其门山与蛟门相类,而四山环拥,对开两门,其势连亘,尚属昌国县。其上渔人樵客丛居十数家,就其中以大姓名之。”[10]说明沈家门之得名,与当地原住民姓“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