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佛照禅师与《舆地图》:群岛探津与海丝文化

佛照禅师与《舆地图》:群岛探津与海丝文化

【摘要】:圆尔的弟子也效仿其师,先后入宋学佛,其中以佛照禅师较为著名。元朝至元十六年,佛照禅师返回京都。虽一路艰辛,这位中日海路上的苦行僧,还是带了很多的佛学书籍回国,并从大宋带回一张拓印地图,即《舆地图》。据一些专家考证,《舆地图》为石刻拓本,大约绘于南宋咸淳元年至二年的明州,时正值佛照禅师渡海入宋前后。《舆地图》是一幅包括宋代疆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大型地图。

唐代以来,中国僧人鉴真等东渡日本,大批日本僧侣也随着遣唐使来到中国,他们把中国的佛教文化传播到日本。至宋代,东亚诸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更趋频繁,许多来自新罗、日本等国的商人、僧侣漂洋过海,途经舟山群岛前往宁波。宁波、舟山两港,是古代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佛照禅师,讳惠晓,字白云,故史书上也称“白云惠晓”,是京都东福寺圆尔辨圆的弟子。东福寺,是临济宗在日本京都传播而建成的一所规模宏大的寺院,圆尔辨圆被尊为开山师祖。圆尔大师,曾经于1235—1243年间涉海求法,在江浙一带学佛八年,声名大振,还曾经为日本天皇授菩萨戒。圆尔的弟子也效仿其师,先后入宋学佛,其中以佛照禅师较为著名。

史载,佛照禅师于南宋咸淳二年(1266)渡海入宋,在明州(今浙江宁波)的端岩寺学法,受教于希叟绍昙。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佛照禅师返回京都。时南宋灭亡,战乱四起,禅师几经磨难,始达日本,在东福寺修行。虽一路艰辛,这位中日海路上的苦行僧,还是带了很多的佛学书籍回国,并从大宋带回一张拓印地图,即《舆地图》。(www.chuimin.cn)

据一些专家考证,《舆地图》为石刻拓本,大约绘于南宋咸淳元年至二年(1265—1266)的明州,时正值佛照禅师渡海入宋前后。其图巨大,高207cm,宽196cm,由于图幅巨大,分成两版印刷,左右两幅接合为一。

《舆地图》是一幅包括宋代疆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大型地图。其所绘范围广阔,东括日本,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地区),南涉印度及南海上的一些国家与岛屿,北达蒙古高原。其标注内容丰富,包括宋朝疆域内的政区名称,东北部的女真、契丹,西北部的高昌龟兹、乌孙、于阗、疏勒、焉耆、碎叶。东部及南部涉及海外诸国,西南有天竺、汉身毒等地名,东南有占城、三佛斋,东边绘出了日本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