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浙东海上丝绸之路地图探津

浙东海上丝绸之路地图探津

【摘要】:舟山岛和普陀山岛下面,绘有一条由宁波前往日本的红线,这条红线就是一条东亚“海上丝绸之路”。《大清广舆图》中程赤城写的《序言》长久保赤水在《大清广舆图》上特意画出这一条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红线,因为他深刻体会到这一条航线对日本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幅《大清广舆图》的产生,也是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产物。所以“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海上书籍之路”。

对舟山群岛来说,这幅地图的最重要之处,是一条途经舟山海域的红线条。舟山岛和普陀山岛下面,绘有一条由宁波前往日本的红线,这条红线就是一条东亚“海上丝绸之路”。在红线的右端,也有一段注解:“自是日本舩路三千里,今清商舶每年往来通交易。”

舩,在古籍中就是“船”的意思。舩路,就是航路。红线所描绘的就是一条去日本的航路,来自清朝的贸易船,最主要的赴日航路就是由宁波往日本的航线,而途经的舟山港,也是重要的对日贸易港口

明末清初的普陀山,海禁期间曾经是浙江对日民间贸易的唯一港口,大量的商船从这里起航赴日贸易,来自福建的很多商船也在普陀山中转前往日本。

康熙三十七年(1698),浙海关监督张圣诏建议在定海设立海关的请示终于得到户部首肯。于是在定海县设立浙海关,并建造了红毛馆,俗称西洋楼,作为接待外国商人和船只的机构。此后,“东、西洋船,愿往宁波者,听其驾赴宁波,愿往定海者,听其停泊定海”[7]。于是,各国商船停泊定海者日多,“一时称为盛事”。那时的定海港,不仅是英国人贸易的大本营,也是赴日贸易的主要港口。为此,康熙、雍正年间几次颁布律令,规定“再各处商船,往东洋者,必由定海镇所辖之要汛挂号而出”[8],说明定海浙海关在缉私、边防管理中的战略地位。

明清时期赴日贸易的宁波船

定海港的赴日贸易,到乾隆年间也一直持续着。据日本永积祥子《唐船输出入品数量一览(1637—1833)》引用史料记载,乾隆二十七年(1762),“九号(赴日贸易船的编号)定海船载色绢丝1600斤”[9]前往日本。

《大清广舆图》中程赤城写的《序言》

长久保赤水在《大清广舆图》上特意画出这一条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红线,因为他深刻体会到这一条航线对日本的意义。

长久保赤水是一位汉学家,他曾经去过长崎,长崎是当时日本唯一的接待中国商船的港口。在那里生活的数日里,他写有《长崎行役日记》。在长崎港,虽然因法律所禁止,不能与华人交往,但是他还是通过日本的翻译官员,结识了来自清朝的诸多商人、文人,与他们书信往来,吟诗唱和,并结下了友谊

这一幅地图的作序者之一程赤城,就是一位来自苏州的商人,此人多次往返日本与中国之间,并长期旅居日本。程赤城也是一名书画家,写得一手好字,在长崎、大阪等地留有遗墨。

程赤城在序言中对这一幅《大清广舆图》赞美有加:“夫天地之山川云物,终古不变。以耳目之所历,心思之工妙,穷究古今,著为图说,未有若赤水长君所绘增补我朝《广舆图》之善而美者。兹图十有二幅,披阅一周,不啻登太山之巅,遍观沧海,万象森然,皆在吾目。盖长君恭膺侯命,殚心研究,详考诸志,而增广之。命余序之,不揣固陋,聊识其端,以公同好云尔。”序言中的落款为“吴趋程赤城”,吴趋,是苏州的吴趋坊,此处代指苏州。程赤城是一个典型的亦儒亦贾的商人,他从中国采购大黄、丝织品等到日本,又从日本采购铜料回国,活跃于中日间的“海上丝绸之路”。这幅《大清广舆图》的序言就是一个佐证。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幅《大清广舆图》的产生,也是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产物。长久保赤水所阅读参考的大量中国文化典籍,无论《广舆记》,还是《大清一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都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东瀛。所以“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海上书籍之路”。(www.chuimin.cn)

在《大清广舆图》中发现这么多与舟山有关的元素,可见海外文献的重要意义。舟山作为国际化的海洋历史文化名城,是东西方文明传播交流的中间站。在国外图书馆、档案馆,还珍藏着很多舟山题材或与舟山相关的历史文献,需要我们文献、文史工作者去深入挖掘这一宝库

【注释】

[1](清)蔡方炳:《广舆记》卷之十一,清康熙间刻本。

[2](清)蔡方炳:《广舆记》卷之十一,清康熙间刻本。

[3](元)冯福京:《昌国州图志》卷四《叙水·水》,钦定《四库全书》本。

[4](元)吴莱:《渊颖集》卷七,元诗选本。

[5](明)张岱著,云告点校:《琅嬛文集》,岳麓书社2016年版,第51页。

[6](宋)李肪《太平御览·卷九百八十八·药部五·磁石》。

[7](清)周圣化原修,缪燧重修:《定海县志》卷四《田赋》,康熙五十四年刊本。

[8](清)蒋廷锡等:《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祥刑典·第七十一卷·律令部汇考五十七·皇清》

[9]范金民:《十六至十九世纪前期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以生丝、丝绸贸易为中心》,见朱诚如、王天有主编《明清论丛》第11辑,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4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