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越铁路除了承担运输物资和人员的重任,还上演了许多传奇故事。这里就有一个疑问,袁世凯的部下不少,滇越铁路如此多的经停站,为何会选择在阿迷刺杀蔡锷呢?究其原因,这与开远在滇越铁路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开远火车站台第二天一早,火车安全驶出阿迷站,1915年12月19日,蔡锷顺利抵达昆明。蔡锷回到昆明后便下令追捕二人,后得知张一鲲的情况。蔡锷以张一鲲妻子为诱饵,设下陷阱引张一鲲入境。......
2023-11-08
花鸟岛位于舟山群岛东北,再往东北渡茫茫大洋,便是日本、韩国等国,因此向来是东亚“海丝”之路的节点,“浙之海上,陈钱、下八、花脑诸山为两省之门户”[14],清代水兵巡哨,便常泊花脑山,因其与日本较近。雍正《浙江通志》记载:“羊山中游右哨,官兵同左哨,汛毕泊定海港。汛期出洋,泊花脑,东哨日本极东穷洋,南哨至陈钱、里西二岙,与中游左哨官兵会哨。”[15]
明朝时期的花鸟岛,也位于倭寇侵袭的必由之道。明代抗倭主帅胡宗宪论浙东海防时说:“花脑、求芝、络华、弹丸、东库、陈钱、壁下等山,界之下也,此倭宼必由之道也。”[16]胡宗宪把浙东海防分为上界、中界、下界三个防区,而花鸟岛则位于“下界”。万历十七年(1589),抗倭将领侯继高督率水师官兵和渔民,在花鸟、嵊山、浪岗洋面,奋勇歼敌,杀伤倭贼甚众,又称为“花鸟、浪岗”歼倭大捷。明代王在晋在《海防纂要》中记载“花脑之捷”:“万历十七年三月初二日,该分守宁绍吴参将督率中正游哨官兵陈梦斗、钱潜等,巡哨花脑、大小盘等洋,遇有贼船二只,奋勇攻剿,犁沉贼船,生擒真倭一名,斩获首级二十颗,夺获夷器一百十二件,余贼溺死者众。”[17]
处于海疆要隘的花鸟山,在南宋还有一段海上救援的故事。南宋开庆《四明续志》卷八《收养丽人》一文载,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十一月,水军向明州知州吴潜申报,在石衕山(即今花鸟岛)漂来一只高丽船,船中有六名高丽人,因买木材遭遇大风失事,船漂流到花鸟岛。高丽人获救,明州知州吴潜把这消息上报朝廷,“且从本司日支六名米各二升,钱各一贯。及归国,则又给回程钱六百贯,米一十二硕”[18]。十一月份,正好是东北季风盛行的时节,高丽船舶乘风漂流到花鸟山,浙江人民还是非常客气的,对这些流落的高丽船民,作为地方行政首长的吴潜既送钱又送粮食,给予生活补助,等到高丽人要回国了,还准备路上的盘缠和粮食,招待十分周到。南宋时期,高丽国与南宋朝廷的商贸往来比较多,明州(今宁波市)设有高丽馆,舟山普陀山上还建有高丽道头,而花鸟山则也是高丽商船经停的重要节点,南宋朝廷在这个边远海岛设有“边防站”。
古代沿海帆船往日本方向,无论从江苏沿海,还是从浙江、福建沿海,往往都要途经舟山群岛前往日本,而花鸟岛往往是其中重要的一个节点。清康熙前后成书的《指南正法》,是一本类似于航路指南的手册,其中“敲东更数”一节描述福建沙埕往日本的航线,途经舟山普陀一带海域,云:“西北普陀三更至思堂澳,思堂澳二更至花鸟,花鸟二更至青山,内抛得二三千船。好西北风单卯见高丽,辰巽五更取五岛……”[19]书中的思堂澳,可能就是嵊山岛的“泗洲塘岙”,往西北经花鸟岛,再向日本、高丽进发。
从江苏、上海方向而来的船舶前往日本,也多经过花鸟岛。不少出访日本的清代官员在日记中记录这一航线。如,光绪五年(1879)十月,曾担任湖北布政使的王之春,由上海赴日本,“二十一日,晴。早七点钟,展轮出吴淞口,罗针指东南。崇明、铜沙一带,岸树萧疏,古人所谓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者,庶几近之。午初,见大蕺(戢)山,针转正东。申正,越花脑山,舵转东向兼北一字,泛大东洋,一帆风利,真有破浪如飞之胜。”[20]王之春乘坐的是“东洋公司的明轮”,这条船是沿着“吴淞—崇明、铜沙—大戢山—花鸟山”这一航线前往日本。
近代杰出的外交家何如璋,光绪二年(1876)出使日本,在途经嵊泗列岛时,他留下一首诗歌,“舟出吴淞望戢山,前头花岛又湾环。飞轮日夜真千里,弱水何愁径渡难”[21],把花鸟岛称为“花岛”。
处于国际航道之侧的花鸟岛,在近代中国航海史上也值得记上一笔,因为岛上建有著名的花鸟灯塔。关于这座灯塔的重要意义,《中国沿海灯塔志》说:“其指导由上海直达日本以及经过太平洋之远海航路,厥功则伟,而为绝不可少之标识也。”[22]这座灯塔也处于南北航路必经之地,北上船只把灯塔作为测定航行正路的航标,以避开鸡骨礁之险。
花鸟灯塔建于同治九年(1870),也是当时海关海务科筹设灯塔计划中的第一批灯塔。灯塔塔身呈圆柱形,高16.5米,下部为白色,混凝土砖石结构,上部为黑色,材料主要是铁板,内置直径1.8米牛眼透镜,射程24海里,是中国沿海规模最大的灯塔之一,素有“远东第一灯塔”之誉。
【注释】
[1](宋)张津等:《四明图经》卷七《昌国县》,宋乾道五年修,清抄本。
[2](宋)张津等:《四明图经》卷第二十《昌国县志全·叙山·山》,宋乾道五年修,清抄本。
[3](宋)张津等:《四明图经》卷七《叙兵》,宋乾道五年修,清抄本。
[4](宋)梅应发等纂修:《四明续志》卷五《指挥本末》,宋开庆元年刻本。
[5](宋)梅应发等纂修:《四明续志》卷五《指挥本末》,宋开庆元年刻本。
[6](明)何汝宾:《舟山志》卷二《山川》,明天启六年何氏刊本。
[7]嵊泗县地名办公室编:《浙江省嵊泗县地名志》,1990年内部印刷,第37页。(www.chuimin.cn)
[8](明)屠隆:《补陀洛伽山志》卷六《序跋》。
[9]嵊泗县地名办公室编:《浙江省嵊泗县地名志》,1990年内部印刷,第108页。
[10](清)朱正元撰:《江苏沿海图说》之《海岛表·长江口附近海岛表》。
[11]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志编纂办公室编:《象山县渔业志》,方志出版社2008年版,第769页。
[12](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二《浙江四》,上海图书馆藏稿本。
[13](清)清王昶纂修:《直隶太仓州志》卷六十五,清嘉庆七年刻本。
[14](明)郭正域:《合并黄离草》卷之二十二,明万历四十年史记事刻本。
[15]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浙江通志5》,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2239页。
[16](明)陈子龙等选辑:《皇明经世文编》卷二百六十七《胡少保海防论·论·浙江四参六总分哨论(御贼于海)》,明崇祯平露堂刻本。
[17](明)王在晋:《海防纂要》卷十,明万历四十一年刻本。
[18](宋)梅应发等纂修:《四明续志》卷八,宋开庆元年刻本。
[19]向达校注:《两种海道针经》,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76页。
[20](清)王之春:《玉之春集》,岳麓书社2010年版,第564页。
[21]《中华大典》编纂委员会等编纂:《中华大典·历史地理典·域外分典》,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448页。
[22]〔英〕班思德(Banister T.Roger)著,李廷元译:《中国沿海灯塔志》,海关总税务司公署统计科1933年版,第211页。
有关群岛探津:舟山地名与“海丝”文化的文章
滇越铁路除了承担运输物资和人员的重任,还上演了许多传奇故事。这里就有一个疑问,袁世凯的部下不少,滇越铁路如此多的经停站,为何会选择在阿迷刺杀蔡锷呢?究其原因,这与开远在滇越铁路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开远火车站台第二天一早,火车安全驶出阿迷站,1915年12月19日,蔡锷顺利抵达昆明。蔡锷回到昆明后便下令追捕二人,后得知张一鲲的情况。蔡锷以张一鲲妻子为诱饵,设下陷阱引张一鲲入境。......
2023-11-08
“小张住在你们隔壁哦,你们愿意和她一起玩吗?”语毕,马上有几个热情的女孩子过来拉着她的手,小张羞涩地看了看我,不一会儿就和她们嘻嘻哈哈地玩闹在一起。孩子,成长的路上会有很多眼泪,没关系,我们一点一点克服,慢慢就好了。课堂上,小张也在慢慢地改变。孩子,不会表达,不敢表达都没有关系,我们慢慢来就好了。虽然戴老师只是叙述了和一个小朋友的点滴日常,我却在这点滴日常中看到了戴老师施予小朋友的款款柔情。......
2023-07-18
等到了大胖家时,我们都疯狂了——大胖他家里要什么有什么,兴奋得我们上蹿下跳,哈哈,这回可得好好享受一下了。接下来的情形对于吕航同学,可谓是航行到了“伤心太平洋”。用大胖的话形容那就是,吕航的歌声好像受了潮的磁带在劣质录音机上播放,让人听得心里要多难受有多难受。“不是,不是,这几天嗓子不好,反正有点儿不对劲,不知怎么了。”“哦,吕航,你是不是到变声期了啊?”......
2023-11-17
017丝路上的座座墩台丝绸之路是个形象而且贴切的名字。月牙泉然而这条丝路并不太平,可谓危险重重,这种危险,一方面来自西部恶劣的气候,商队要通过世界上最荒凉的几座沙漠,另一方面来自盗贼悍匪。长城沿线多有烽燧设置,它们也是守卫丝路的座座墩台。久而久之,这条丝路上流动的不仅是货物而已,还有思想与文明。......
2024-05-05
在明代的一些书籍中大都将花鸟山称为“花脑山”。还有一些文人学者认为花鸟山周围一带,嵊山、壁下、东库都是美丽岛屿,但是其秀丽妩媚都无法与花鸟岛媲美,花鸟岛堪称“众花之脑”,故称“花脑”。蔡千爱吃豆腐,人们须把豆腐唤作“水花”。其中的海盗忌语“癞头”,就被改称为“花脑”。可见,明清时期的花脑山,土壤瘠薄,裸露的岩石比较多,植被零星分布,因此被形象地俗称为“花脑”。......
2023-11-21
《达摩流浪者》是凯鲁亚克的自传体小说,他宣扬的自由上路、追求理想与爱的理念,成为一代青年的精神标杆,影响力经久不衰。就向这5个内心强大的人学习,除了内心强大,《刀锋》还可以从修行这个维度来解读。正是这一次旅行,改变了格瓦拉,也改变了世界历史。玄奘不仅带回了当时中国极度缺乏的可靠佛经原本,并且组织起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译经活动。......
2023-12-06
从讲台上走下来,我感到很欣慰。这种亲子之情与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幼儿何等相似!“老师,我还想说……”一篇短短的《麻雀》,让孩子们感受到多么深沉的情怀。这是上课前我最为担心的一环,但也是自认为升华文本的一环。说实话,我没有预料到孩子们选的事例竟然如此的贴切而动人,对《麻雀》之内涵理解得如此透彻而精辟。他们可以不相信父母,但决不会不相信老师。......
2023-07-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