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神秘的福建泗洲神-群岛探津

神秘的福建泗洲神-群岛探津

【摘要】:福建等地又称“泗洲神”,信众极多。泗洲堂供奉的是哪一方神灵?宋代史料中有不少关于舟山泗洲堂的记载,而且多数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有关。人们遂于榕树上设龛安香位,奉祀泗洲神,成为福建地区的习俗。可见福建船商对泗洲神极为信仰。嵊山之泗洲堂应该算是一个古称。如果嵊山泗洲堂真的是始建于宋代,那么这个“神前”,很有可能指的就是“泗洲神”了。

神前祈祷,有神在前。这位神灵可能就是泗洲大帝,亦称泗洲佛。福建等地又称“泗洲神”,信众极多。

嵊山岛上有一个老地名,叫泗洲塘。这个“塘”字,不是海塘的意思,而是“堂”字的谐音。因为嵊山历史上曾经建有泗洲堂。至今留下了泗洲塘隧道、泗洲塘社区、泗洲塘湾等地名。

泗洲堂供奉的是哪一方神灵?

古代泗洲堂供奉的是泗洲大帝(亦写作“泗州大帝”)。宋代史料中有不少关于舟山泗洲堂的记载,而且多数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有关。如,北宋时期的日僧成寻所撰写的在华见闻录《参天台五台山记》,内有关于岱山泗洲堂的记载:“(四月)二日辛亥,辰时,出船。依潮满,以舻进船。午时,到着东茹山。船头等下陆,参泗州大师堂。山顶有堂,以石为四面壁僧伽和尚木像数体坐,往还船人常参拜处也。”[10]文中所谓的“泗州大师堂”,在岱山东茹山,这是往来船舶参拜之地。内所供奉的僧伽和尚,就是泗洲大帝。南宋宝庆《昌国县志》说:“普明院,县西北,海中,古泗州堂也。……绍兴十八年,僧昙解侈大之,高丽入贡,候风于此。”普明院古泗洲堂,就是岱山的泗州大师堂,“高丽入贡,候风于此”,说明依旧是“往还船人常参拜处”。宝庆《昌国县境图》中还画有另一处泗洲堂,位于岑港与金塘之间的一个小岛。泗洲堂和后来兴起的妈祖庙、天后宫一样,都是航海者顶礼膜拜的祈福地。

据说,泗洲神本是唐初来自西域的高僧僧伽大师,据南宋书法家赵孟《重建大圣寺灵瑞塔碑》,僧伽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东游至长安,过洛阳,入淮泗,居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龙兴寺,曾被唐中宗召见,赐号国师。“灵异不可悉数,人谓观音化身云”。[11]相传后有一泗洲(今江苏盱眙,又作泗州)人到福州当官,病时祈求泗洲神,忽见榕树现一道光芒,其病立愈,以为是泗洲神显灵。人们遂于榕树上设龛安香位,奉祀泗洲神,成为福建地区的习俗。《参天台五台山记》中,记载成寻所在商船就有好多福建人,一个叫曾聚的船头送给成寻和尚泗洲大师绣像一幅,还告诉他“有日本志者,随喜千万”,意思就是“往来日本,拜此必利”。可见福建船商对泗洲神极为信仰。

嵊山的泗洲堂,极可能建于宋代。因为近代的嵊泗、六横海岛,新建的供奉泗洲大帝的庙宇,都称为“泗洲殿”或“泗洲庙”,而不是叫“泗洲堂”。如青沙的泗洲殿、六横的泗洲庙等。嵊山之泗洲堂应该算是一个古称。值得一提的是,泗礁岛的地名由来,也与泗洲殿有关,泗礁为“泗洲”之谐音。可见,嵊泗两个大岛嵊山(泗洲塘)、泗礁的地名由来,皆与泗洲信仰有关,也都与航海祈福有关。(www.chuimin.cn)

如果嵊山泗洲堂真的是始建于宋代,那么这个“神前”,很有可能指的就是“泗洲神”了。

明清时期,嵊山岛的泗洲堂岙,在中日书籍里也被谐音记载为薯塘澳和祠堂澳、思堂澳等,可能都是船员的口述误传所致。明代的航路书籍《指南正法》“敲东更数”一节描述福建沙埕往日本的航线,途经舟山普陀一带海域,云:“西北普陀三更至思堂澳,思堂澳二更至花鸟,花鸟二更至青山,内抛得二三千船。好西北风单卯见高丽,辰巽五更取五岛……”[12]

根据“西北普陀三更至思堂澳,思堂澳二更至花鸟”的描述,可以断定“思堂澳”在嵊泗海域,靠近花鸟岛。因此,北京大学历史系向达教授认为“思堂澳,在浙江普陀北花鸟南”。

查花鸟岛南侧的附近岛屿中,与“思堂澳”发音相似的岛屿地名有“泗洲塘岙”。实际上,思堂澳、薯塘澳、祠堂澳,都是渔民和船民对古代“泗洲堂岙”地名的一种语音上的称呼,大多数渔民、船员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因此对地名的渊源了解不够,表达不规范。

清康熙年间,有几条去日本的商船,经停祠堂澳、薯塘澳,都是遇到西北大风(逆风),而将嵊山作为避风地,这也符合泗洲塘港可避西北风的特征。泗洲塘岙至今还是渔民避风的港湾,船只到嵊山避风,东南风泊嵊山岛北侧的箱子岙,西北风则泊于嵊山岛南侧的泗洲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