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陈将军庙:元代祈福之地

陈将军庙:元代祈福之地

【摘要】:元末,多年经略浙江的方国珍,其手下有幕僚刘仁本,曾经有诗题“岱山陈将军庙”,并曾经赴岱山以牲醴祀庙,为漕运海路祈福。获救以后的刘仁本,到古庙来祭祀。刘仁本跑到岱山陈将军庙,祈求海运安全,其背景也即在于此。陈稜将军作为航海神被岱山百姓所供奉,反映了岱山、衢山等海岛自古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海运业向来繁荣。

元末,多年经略浙江的方国珍,其手下有幕僚刘仁本,曾经有诗题“岱山陈将军庙”,并曾经赴岱山以牲醴祀庙,为漕运海路祈福。

刘仁本,字德元,浙江天台人(一说黄岩人)。工书,善属文,为元代进士,授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至正十四年(1354),方国珍统辖台温,刘仁本应聘为幕僚,辅助方国珍创立基业,并受命在庆元(今宁波市)、定海(今宁波市镇海区)、奉化兴儒学,修上虞石塘,著有《海道漕运记》《羽庭集》等书。至正二十一年(1361),元廷命方国珍海运漕粮,授刘仁本为枢密院副使,连续三年出没风涛,万里趋京,海运江淮之粟计30余万石。

至正十六年(1356)九月底,刘仁本自钱塘江放舟至庙山,“值风搁浅且遇寇几不免”,庙山即今余姚临山镇,庙山地处杭州湾南岸、宁绍两府中心,背山面海,控扼海口,形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宋代设庙山寨屯兵,为海防要地。元代设庙山巡检司。明洪武二十年(1387)汤和曾设临山卫。在这一航程之中,刘仁本碰到大风,船舶搁浅在沙地之中,还差点遇到贼寇。晚上,刘仁本梦到一位神仙,这位大神穿着金甲,是一副武将打扮,他告诉刘仁本:“吾岱山之陈侯也,来迎护,尔须臾获济。”[11]这位将军托梦,说自己是岱山的“陈侯”,是特地来保护刘大人的,你很快会脱险的。可能是潮水涨起,大风也消停了,船舶化险为夷,刘仁本获救,后来乘船路过岱山,果然发现这一座陈将军庙,非常雄伟,和自己梦中所见的神庙一般式样,刘仁本马上备下“牲醪”,也就是祭神用的牲口和甜酒,向这位陈将军表示感谢,并有题诗一首:

江回沙浅海舟胶,胥浪掀腾风怒号。

星斗光沉和月黑,蛟龙气吐值秋高。

赭山在望难回棹,黄帽相逢出佩刀。

恍忽惠徼神力佑,试来古庙奠牲醪。

诗歌中的“赭山”,是位于萧山的赭山,该山地处钱塘江南岸,以山石呈赭色而得名,为江海门户。黄帽,汉代水军以黄帽裹头,故泛指水军或船夫,这里应该是指遇到的海上盗船。获救以后的刘仁本,到古庙来祭祀。这一桩灵异故事,出自刘仁本的笔下,或许是一种梦幻情景,但是故事背后,反映了元朝时期舟山群岛在南北航路的要冲地位,因为舟山是漕运必经之地,故而刘仁本这位督漕总管先生,希望通过祭祀海神,来保佑海道平安。元代江南粮船自浙江开洋,航行入直沽(今天津大沽口),行程几千里,海难频繁。刘仁本跑到岱山陈将军庙,祈求海运安全,其背景也即在于此。

刘仁本与舟山的缘分很深。

元代,普陀山出过第一本地方史志《普陀洛迦山传》,作者盛熙明就是刘仁本的好友,一种说法,盛熙明南下浙江普陀山,与刘仁本所邀有关。《普陀洛迦山传》有刘仁本在普陀山所作的诗歌《普陀大士桥》。《普陀洛迦新志》记载刘仁本的普陀山之行,说:“至正乙未十月初六日,天台刘仁本督漕还。至普陀,见大士像于潮音洞,与人闲画帧者无异。又见大将军与罗汉身,于洞口石壁上。一时群众所见,又各不同。”[12]据舟山市文史专家王自夫先生考证,刘仁本“督漕还”到普陀山,应是指他主持漕粮北运归来,为祈求海运安全而到普陀山。

到了明朝洪武年间,岱山庙在宁波瞻岐开设“分庙”,这一岱山庙也与航海保护神陈稜有关。

明洪武年间海禁,海岛百姓举家内迁。有枫树墩周、赵、滕三大家族,准备搬迁到鄞县瞻岐一带。船至半洋遇风,有木一株随于舵后,船上的人祈祷:“木如有灵,能保平安,至彼岸即以此木雕神像祀之。”[13]祈祷以后,风浪遂平,船至瞻岐,众家即将此木雕神像,立庙祀之,把庙命名为家乡的岱山庙,其神即陈将军。

这个瞻岐岱山庙的故事,包含了两个信息,一是这些枫树墩的岱山乡亲,一直把陈稜将军视作航海神,故木雕神像亦为陈稜将军。其次,也说明这些岱山乡亲人在异乡,不忘故土。周、赵、滕三大家族原住一个村庄,建起岱山庙。后来赵家移居别村,又建起一座新的岱山庙。

陈稜将军作为航海神被岱山百姓所供奉,反映了岱山、衢山等海岛自古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海运业向来繁荣。

【注释】
(www.chuimin.cn)

[1](宋)张津等:《四明图经》卷七《昌国县·祠庙》,宋乾道五年修,清抄本。

[2](民国)汤浚:《岱山镇志》卷二十《余录·附录》,民国十六年定海汤氏一梅轩木活字印本。

[3](清)张伯行:《正谊堂文集》卷十,清乾隆刻本。

[4](民国)汤浚:《岱山镇志》卷十《志社庙》,民国十六年定海汤氏一梅轩木活字印本。

[5](元)冯福京:《昌国州图志》卷七《叙祠》,钦定《四库全书》本。

[6](宋)罗浚:《四明志》卷二十《昌国县志全·叙县·仓库场务等》,钦定《四库全书》本。

[7](宋)罗浚:《四明志》卷二十《昌国县志全·叙县·官僚》,钦定《四库全书》本。

[8](民国)汤浚:《岱山镇志》卷十《志社庙》,民国十六年定海汤氏一梅轩木活字印本。

[9](民国)汤浚:《岱山镇志》卷十《志社庙》,民国十六年定海汤氏一梅轩木活字印本。

[10](元)冯福京:《昌国州图志》卷七《叙祠·陈大王庙》,钦定《四库全书》本。

[11](元)刘仁本:《羽庭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王亨彦辑,苏云、梅重点校:《普陀洛迦新志》,浙江摄影出版社1990年版,第147页。

[13](清)张伯行:《正谊堂文集》卷十,清乾隆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