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之得名,源于徐福东渡的传说。其次,徐福确实也有可能从浙东地区东渡日本。毛昭晰教授在文章中还提出徐福东渡路线的几种设想:1.徐福船队从琅琊附近出发,至宁波附近集结,修理船只,补充给养,然后经岱山、舟山诸岛直航日本。从这一推测看,徐福船队曾经驻留舟山群岛,山东到舟山的航线已经形成,且较为成熟,或许这也是“岱山”命名的一种可能性。这种猜测,是基于古代山东半岛与舟山的通航关系为依据的。......
2023-11-21
根据考古发现,岱山境内有孙家山遗址等几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早在4000多年前,岱山境内就有先民耕作牧渔。岱山诸岛在春秋战国时期属越国甬东地。
岱山诸岛,唐代设蓬莱乡,境内有蓬莱山,因秦朝徐福东渡而得名。
南宋乾道《四明图经·昌国县·叙山》载:“蓬莱山,在县东北四百五十里,四面大洋。耆旧相传,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入海求神仙灵药,尝至此。”[1]这里采用“耆旧相传”的说法,说明这是民间自古流传的故事。浙东地区关于徐福东渡的传说很多,慈溪、象山、岱山、普陀等地都有。如,象山有栖霞观,南宋宝庆《四明志》卷二十一记载:“栖霞观,县西南二百五十步,蓬莱山之下。旧名蓬莱观,秦徐福、梁陶宏景皆隐迹于此。”[2]舟山群岛的“东霍山”也有类似的史料记载,宋罗浚宝庆《四明志》卷二十记载:“东霍山,在东北,环以大海。世传徐福至此山,有石棋盘,修竹环之,风枝扫拂,常无纤尘,若有使之者。又相传以为仙,而旧志所谓虎豹龙蛇,人不可不到者,妄也。”[3]可见,南宋年间的史志都记载有徐福在浙东一带东渡日本的传闻。
元代《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引用南宋祝穆编撰的地理类书籍《方舆胜览》,也是这样说的:“蓬莱山,在昌国州,四(通)大洋,徐福求仙之所。”[4]
民国《岱山镇志》载:“徐巿,又称徐福。盱眙人。秦方士也。始皇二十八年,发童男妇数千人,遣巿入海,求三神山不死药。三神山者,蓬莱、方丈、瀛洲。其所称蓬莱者,谓即今之岱山云。”[5]故岱山自古有“蓬莱岛”之称。(www.chuimin.cn)
综上所述,岱山古称“蓬莱”,是因为徐福东渡自此而得名。蓬莱仙山,是徐福东渡求长生不老之药的目的地。
古代蓬莱山,最早多指向衢山岛。正如南宋乾道《四明图经·昌国县·叙山》载“蓬莱山,在县东北四百五十里”,而同书记载“西岱山,在县西北二百四十里,东岱山,在县北二百五十里”,东岱山、西岱山,即今岱山。而蓬莱山则非今岱山岛,最初实指衢山岛。
北宋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其所介绍的“蓬莱山”,也是指衢山:“蓬莱山,望之甚远,前高后下,峭拔可爱。其岛尚属昌国封境,其上极广,可以种莳,岛人居之。仙家三山,中有蓬莱,越弱水三万里乃得到,今不应指顾间见,当是今人指以为名耳。过此则不复有山,惟见远波起伏,喷豗汹涌,舟楫振撼,舟中之人,吐眩颠仆,不能自持,十八九矣。舟行过蓬莱山之后,水深碧色如玻璃,浪势益大,洋中有石曰‘半洋礁’,舟触礁则覆溺,故篙师最畏之。”[6]
根据徐兢的说法,蓬莱山是明州前往高丽等东亚诸国的“海丝”节点,其得名于“仙家三山”之一的蓬莱山,“当是今人指以为名耳”。
有关群岛探津:舟山地名与“海丝”文化的文章
蓬莱之得名,源于徐福东渡的传说。其次,徐福确实也有可能从浙东地区东渡日本。毛昭晰教授在文章中还提出徐福东渡路线的几种设想:1.徐福船队从琅琊附近出发,至宁波附近集结,修理船只,补充给养,然后经岱山、舟山诸岛直航日本。从这一推测看,徐福船队曾经驻留舟山群岛,山东到舟山的航线已经形成,且较为成熟,或许这也是“岱山”命名的一种可能性。这种猜测,是基于古代山东半岛与舟山的通航关系为依据的。......
2023-11-21
2008年,徐福东渡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慈溪周边的象山县和岱山县,也有徐福东渡时曾做短暂休息的传说。事实证明,徐福东渡已成为秦代以来华夏文明向东传播的一个缩影,成为中日韩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象征,也成为东亚人民友谊的纽带。《象山蓬莱山与徐福东渡》《徐福与象山》《徐福东渡传说》图书相继出版。......
2023-10-31
第32问:西湖上有一座桥叫断桥,是因为桥断了才得名的吗不少人都知道《白蛇传》的故事,而许仙和白娘子的千古传奇更是通过台湾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而家喻户晓。在这个传说故事中,白娘子在杭州西湖的断桥上找到了前世的救命恩人许仙,并以身相许,结为夫妻。日出映照,断桥向阳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因此叫断桥。因此关于断桥得名的第三种说法便由此而来。......
2023-08-08
在近代的日本史书中,徐福已经很少被人谈起,有关他的一切也被看作传说,但是,他对日本的影响却终归是无法抹去的。对于徐福的出海路线,后人有很多种推测。据统计,在日本各地,与徐福姓名联系在一起的墓、祠、碑、宫、庙、神庄等遗址有50余处,登陆点20余处,传说故事30余个。日本新宫市徐福公园内的徐福雕像画外旁白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
2024-01-20
汉代的凉州,所管辖的范围是很大的,按现在的概念就是陕西的西北部、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的部分地区。当时的凉州是“天下要冲”“国家藩卫”,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关于凉州的得名,有两种说法。持后一种说法的主要观点是,公元前126年,包括凉州在内的河西一地尚在匈奴的手中。元封五年,汉武帝正式分天下为十三州,设置凉州刺史部管理包括武威郡在内的河西。......
2023-08-07
印度在科学方面的工作既古老又年轻,作为一宗独立的尘世间的事业它是年轻的,但作为僧侣的附带的兴趣则是古老的。宗教既然是印度生活的核心,有助于宗教的科学便首先被培植,天文学的成长,是由于天体的崇拜,观察它们的运行则是为了确定载有节期祭祀等事的历法。和西方中古时代一样,印度的科学家,姑且不论利弊如何,都是一些僧侣。印度论音乐的文章分析,[3]并且用数学计算音符与音程。......
2023-11-20
在上级党组织和村支部的领导下,党员同志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分子纷纷响应,南高而村中各种形式的抗日活动搞得轰轰烈烈,热火朝天。1942年4月又成立了南高而儿童剧团,成员多数是学生。抗战期间,南高而这个当时仅有200余户的山村,就有300多人参加了八路军和县大队等抗日武装;20多名同志以身殉国。故此他们又亲切地称南高而村是“革命摇篮”,而当地的群众则称赞南高而村为“小延安”。......
2023-10-11
综上,小雁塔是唐代景龙年间荐福寺浮图院所立的佛塔,原名荐福寺浮图,或称荐福寺塔,明清以来俗称小雁塔。但这只是佛教典故的使用,而并非小雁塔的正式得名。唐代大、小雁塔建立之初,其名分别为“慈恩寺塔”“荐福寺塔”。推测在上述历史环境下,因西安南郊有两座雁塔,为便于区别,遂有大、小雁塔之称。这些证据说明,小雁塔之名是大约明代以后出现的对荐福寺塔的俗称。......
2023-1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