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马秦地名为什么未在广州、泉州等沿海地区出现

马秦地名为什么未在广州、泉州等沿海地区出现

【摘要】:西亚各民族先后将北宋、南宋分别称为马秦,一般是以首都所在地为主要区域。相对来说广州、泉州等地远离中原,而明州则更靠近北宋的中原地带,离“马秦”更近。而至南宋时代,明州更是紧紧挨着“马秦”首都临安,因此西亚、南亚客商将即将跨入的“海上国门”称为马秦山,也就顺理成章。其次,广州、泉州之地,自古就有州名,也无须另行更名。而边陲海岛则往往没有正式定名,故而采用西亚、南亚远道而来的客商所取之名,亦有可能。

这可能与明州的地理位置有关。西亚各民族先后将北宋、南宋分别称为马秦,一般是以首都所在地为主要区域。相对来说广州、泉州等地远离中原,而明州则更靠近北宋的中原地带,离“马秦”更近。而至南宋时代,明州更是紧紧挨着“马秦”首都临安,因此西亚、南亚客商将即将跨入的“海上国门”称为马秦山,也就顺理成章。其次,广州、泉州之地,自古就有州名,也无须另行更名。而边陲海岛则往往没有正式定名,故而采用西亚、南亚远道而来的客商所取之名,亦有可能。

当然,本文关于马秦山地名的探源,仅仅是基于浙东“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一种猜测,这一论点是否正确最终还需要更多的史籍、文物来佐证、检验,笔者只是抛砖引玉,以期对古代朱家尖乃至舟山历史做更深入的研究,也为浙东“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研究提供更多的设想。

【注释】

[1](明)李言恭、郝杰:《丛书集成续编》第245册《日本考》,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10页。

[2](汉)司马迁:《史记》,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年版,第575页。

[3]张广达:《关于马合木·喀什噶里的〈突厥语词汇〉与见于此书的圆形地图(上)》,《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8年第2期,第41页。

[4]张广达:《关于马合木·喀什噶里的〈突厥语词汇〉与见于此书的圆形地图(上)》,《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8年第2期,第40页。

[5]张星烺编注,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2册,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224页。

[6]苏北海:《和阗名称新考》,《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版第3期,第50页。(www.chuimin.cn)

[7]张星烺编注,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2册,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191页。

[8]关于和田(于阗)别名“马秦”的论述,详细可以参见木子《历史上和田的别名——“马秦”辨析》,《和田方志》1989年第1期,第17—20页。

[9]于维诚:《新疆地名与建制沿革》,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4页。

[10]刘恒武:《宁波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以历史文化遗存为中心》,海洋出版社2009年版,第49页。

[11](晋)干宝:《搜神记》,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43页。

[12]刘恒武:《宁波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以历史文化遗存为中心》,海洋出版社2009年版,第30页。

[13](宋)梅应发等纂修:《四明续志》卷七《楼店务地》,宋开庆元年刻本。

[14](元)冯福京:《昌国州图志》卷七《叙祠·寺院》,钦定《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