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舟山群岛:明代泗湾设宝陀巡检司

舟山群岛:明代泗湾设宝陀巡检司

【摘要】:由于倭寇骚扰,明朝加强海防,并实施海禁政策,在舟山群岛设立若干个巡检司、烽堠,还有水寨。次年,设立宝陀巡检司,并筑宝陀巡检司城。[5]查看明朝嘉靖年间的《定海县志》《筹海图编》等书,在其收录的地图里发现,宝陀巡检司都清清楚楚地标绘在舟山本岛东部的沈家门一带。嘉靖年间《筹海图编》浙江地图中的“宝陀巡检司”今沈家门老城区一带,在明代都是一片汪洋大海。沈家门时有日本贡船入港,宝陀巡检司行使引航等管理职能。

古代的沈家门是一个大海湾,由若干个小海湾组成,由此而成天然避风良港。这些小海湾包括司湾、大蒲湾、小蒲湾、茶湾等天然海湾。由于倭寇骚扰,明朝加强海防,并实施海禁政策,在舟山群岛设立若干个巡检司、烽堠,还有水寨。沈家门地处要塞,自古屡遭倭患。明洪武二十年(1387),始设水寨。次年,设立宝陀巡检司,并筑宝陀巡检司城。明成化年间《宁波府简要志》云:“宝陀巡检司城,周围四十四丈,在定海县(今宁波市镇海区)沈家门。洪武二十一年筑,南开一门,上建谯楼。”[4]同期的《宁波郡志》也说:“宝陀巡检司,府城东一百六十五里,昌国大岸沈家门,城四十四丈。”[5]查看明朝嘉靖年间的《定海县志》《筹海图编》等书,在其收录的地图里发现,宝陀巡检司都清清楚楚地标绘在舟山本岛东部的沈家门一带。

嘉靖年间《筹海图编》浙江地图中的“宝陀巡检司”

今沈家门老城区一带,在明代都是一片汪洋大海。在民国十三年(1924),戚家湾口开凿神功池(习称大井潭)时,出土过船板、铁锚及桅杆,证实明清以前戚家湾、外泗湾一带都濒临海滨。古时沈家门几乎没有平地,军民皆依山而居。宝陀巡检司的大约位置在今青龙山与宫墩之间的海湾处,最有可能在今泗湾路南端的山脚下,因为那里依山傍水,有一条小溪流经,可以解决巡检司百余弓兵的生活用水需要。且该地山势平缓,可以建立“司城”。(www.chuimin.cn)

虽然明代实施海禁,但是日本通过遣明使实施“勘合贸易”也被明朝政府许可。沈家门时有日本贡船入港,宝陀巡检司行使引航等管理职能。如,明景泰四年(1453)四月,以日本允澎为正使的遣明使船9艘,载1000余人,停泊莲花洋,由沈家门地方派出彩船百艘,环绕欢迎使船,赠给酒水、龙眼、荔枝等物。进入沈家门港后,又有官员乘画舫五十余艘,吹角打鼓迎接,然后由宝陀巡检司官员做向导,经定海(今宁波市镇海区)进入宁波城。

日本遣明使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