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镇海李太夫人捐助佛顶山天灯塔

镇海李太夫人捐助佛顶山天灯塔

【摘要】:[6]文中明确镇海李云书之母,即李太夫人曾为修佛顶灯塔捐资若干。民国癸亥年即1923年,而李太夫人已于民国七年仙逝,所以应该是李云书亲手捐助灯塔的灯油费。太夫人亦为佽助若干圆。其二,李太夫人生前也曾经捐助若干圆筹建此灯塔。其三,李太夫人生前有遗愿,希望其儿子李云书设法“供永年灯油”。综上所述,镇海李老太家族捐建的灯塔,是佛顶山的灯塔,而不是洛迦山的灯塔;其次,其出资额分三次,分别由李太夫人和其子李云书完成。

最早记述镇海李氏家族捐建普陀山灯塔的舟山志书是王亨彦所撰的《普陀洛迦新志》,其关于“天灯塔”,如此记载:“一在短姑道头。一在佛顶山。彻夜燃灯,照耀海面。俾行舟知所向,无触礁之患。佛顶灯塔,清光绪三十三年,慧济寺僧德化募建。并置沈家门市房两间,收租充费。镇海李云书之母,前修灯塔,亦助若干。民国癸亥,复捐若干,为长年灯油费。”[6]文中明确镇海李云书之母,即李太夫人曾为修佛顶灯塔捐资若干。民国癸亥年即1923年,而李太夫人已于民国七年(1918)仙逝,所以应该是李云书亲手捐助灯塔的灯油费。该文对捐资方式及数量未做介绍。

1924年成书付梓的民国《定海县志》则记载该灯塔“旧然(燃)油烛,民国三年镇海李氏助资改用打汽灯”[7]

方长生主编《普陀山志》介绍“天灯塔”时,说:“在佛顶山白华顶。彻夜点燃,照耀海面,指航行舟。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慧济寺僧德化募建。因灯塔建于全山最高处,故称‘天灯’。民国初年,镇海李云书之母捐洋三千元,资作灯油之费。1950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岛,此塔作瞭望哨。1990年新建瞭望楼,登楼远眺,四周岛群尽收眼帘。”[8]

上述《定海县志》和《普陀山志》未说明李家捐建佛顶山灯塔之事,只认定其为修灯塔而出资,以及民国初年,镇海李云书之母捐洋三千元,资作灯油之费。

舟山地方文献中最详细的关于李氏家族捐助普陀山天灯塔的记载,当属普陀山高僧印光大师所著的《镇海李太夫人燃灯照海记》,该文收录于《印光大师文汇》等各种书稿中。

印光大师的这篇文章对李氏家族捐助普陀山天灯塔的过程和捐助方式有详细的记述:

普陀悬峙大海,为观音大士应化道场。其最高处,名曰佛顶。登峰四望,海阔天空,诚堪开扩心怀,增长智识。清光绪三十年甲辰岁,赵君馥畴、屠君景三,于此造一灯塔。俾常夜燃之,以破船行迷方之险。又建三楹佛堂,令凡来此妙高峰顶者,一一亲见观音。太夫人亦为佽助若干圆。继念此灯,原属佛光。不但令来往船筏,不迷方向,兼复使四远见者,忆念大士。欲供永年灯油,以净业纯熟,即便西归,因嘱其子云书为之设法。[9](www.chuimin.cn)

上述这一段话,讲述了三件事情。其一,佛顶山灯塔为民间募集资金而建,沪上企业家、慈善家赵馥畴、屠景三等人于光绪三十年(1904)所建。其二,李太夫人生前也曾经捐助若干圆筹建此灯塔。其三,李太夫人生前有遗愿,希望其儿子李云书设法“供永年灯油”。

关于李云书为完成其母遗愿捐助灯油费,印光大师更是做了详细的说明:

癸亥春,山灵欲令规模廓大,兼使后来之人,同种善根。遂假祝融之力,以撤去旧建佛堂。慧济寺僧,复为募建。云书遂以七年长期公债票五千圆,施于慧济寺,指定专供灯塔灯油之费。该票利息周年六厘,计银三百圆。俟抽签还本时,即将此银,用置田产,以所收租,充灯油费。佛顶常住,此灯不灭,而贤母孝子之心光,亦随佛光常昭明于亿万斯年也。[10]

1923年春,佛顶山上的天灯台佛堂因失火而废。慧济寺僧人重新募建。李云书遂以七年期债券五千银圆捐助灯塔,取其年利息300银圆作为灯塔灯油之费。并约定,七年公债期满,即将此银用置田产,以所收田租,充当灯油费。

综上所述,镇海李老太家族捐建的灯塔,是佛顶山的灯塔,而不是洛迦山的灯塔;其次,其出资额分三次,分别由李太夫人和其子李云书完成。天灯在光绪末年初建时,李太夫人出资若干圆,1914年又捐洋三千元作灯油之费。后灯塔佛堂因火损坏,1923年李云书又以债券五千银圆施助,以利息作为灯油之费,其出资方式非常科学,通过公债券和不动产的稳定收益,来确保天灯的长期运作,反映了早期宁波帮商人办事周详务实的风格。

被称为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印光大师,光绪十九年(1893)时应普陀山法雨寺化闻和尚之请,护送藏经南下,后便常住法雨寺,熟悉普陀山的地理风貌,也亲历普陀山的各种佛事善举,因此印光大师关于佛顶山灯塔的记述最为详细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