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群岛探津:李氏家族与普陀山灯塔的关联

群岛探津:李氏家族与普陀山灯塔的关联

【摘要】:于是出资请人在普陀山修建灯塔,造福往来船民。普陀山,常常被称为“普陀洛迦山”,其自南宋起就称“补陀洛迦”,因此宁波李氏家族所称的洛迦山其实应该是指普陀山。实际上洛迦山仅仅为普陀山附近的一个小岛,其上灯塔为上海海关所建,非李家所建,而普陀山上的佛顶山天灯塔倒是确为僧侣募集民间资金所建。

李氏家族在19世纪初以经营沙船业起家,至20世纪30年代历经五代人的发展,先后投资于钱庄业、房地产、垦殖业、银行业和民族工业,在各行业中颇有影响,是镇海地区典型的“宁波帮”家族集团。

发起“燃灯照海”善举的李太夫人张氏(1843—1918),浙江鄞县(今属宁波市)人。年十八适嫁镇海李家,李氏为当地富族。夫人善于当家,主持家政有条不紊。平日乐善好施,曾兴办学校,出重资赎回乡里被贩运到南洋的苦力,捐款支援抗法战争等等,故尤为乡人称道。及其卒,其子李云书等择取夫人一生中“创学惠乡、振廪捍侮、燃灯照海”等八件美德善行,请当时的名画家绘成《八徽图》,并遍征名人题咏。

李氏家族发迹于航运业,李太夫人早年曾往普陀礼佛,深知航海风险,其公公李也亭隔洋过海,经营艰辛,船员漂泊汪洋,九死一生,更不容易。于是出资请人在普陀山修建灯塔,造福往来船民。

民国时期的佛顶山天灯塔

宁波地区的相关文献都认为李老太修建的灯塔为洛迦山灯塔。如《镇海县新志备稿》卷下《列女传》云,张氏“建灯塔于落伽山上,以利舟行”[2]。(www.chuimin.cn)

民国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为李太夫人所作的《张太夫人神诰》中,也说是建洛迦山灯塔。其云:“初,宁波工商善航海,而舟山、象山海皆窈博容军舰,太夫人自少时出入岛屿,识波涛期候,以普陀尤险恶,而落伽山无灯塔,舟夜行不便。乃发家资植灯塔山巅,航行赖之。”[3]

清末寓居上海的安徽淮南诗人陈诗曾经作《洛伽灯塔歌》,其在引语中说:“洛伽灯塔为镇海李伯母张太夫人所建,海舶经此遂免倾覆之患,云书道兄绘《燃灯照海图》征题且述遗事,爰作歌纪之。”[4]诗歌云:

洛伽山,碧海环,四明回望有无间。俗传观音现身地,隐现莲花波浪际。海客谈瀛洲,归帆趁急流。天风苍苍兮海水浪浪,石矶林立兮淡月昏黄。阿母礼佛登此,悲怜之怀触起。建筑灯塔临高台,度人觉。岸归乎来。迄今令子能继述,云书居士笃式谷,播之图画纪芳躅。演光明经,塑燃灯佛。俨转旋坤,轴耀若木。光华大宙,唤起以烛龙衔烛。绘图者谁?潇湘曾熙。题诗者谁?淮南陈诗。千秋万世,李氏子孙永宝之。[5]

陈诗的诗歌也强调张氏李太夫人所建的灯塔为洛迦山灯塔。但从诗歌中所说的“阿母礼佛登此,悲怜之怀触起”来看,一般善男信女登临礼佛所到之处都为普陀山,而很少会去附近的洛迦山。普陀山,常常被称为“普陀洛迦山”,其自南宋起就称“补陀洛迦”,因此宁波李氏家族所称的洛迦山其实应该是指普陀山。实际上洛迦山仅仅为普陀山附近的一个小岛,其上灯塔为上海海关所建,非李家所建,而普陀山上的佛顶山天灯塔(即“天灯台”)倒是确为僧侣募集民间资金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