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舟山地名与日本莲花洋:群岛探津与海丝文化

舟山地名与日本莲花洋:群岛探津与海丝文化

【摘要】:明代,日本派遣贡使,以朝贡贸易方式开展与明朝之间的贸易活动。这些来自日本的遣明船,大多数是通过舟山群岛抵达明州(今宁波),作为观音道场的普陀山是遣明使必经朝拜之地,而普陀山之侧的莲花洋,则是遣明船泊船之处,日本史料多有相关记录。五日,早朝修忏。一种说法,茶山、佛头山,即指普陀山上的佛顶山。但是考虑到书中记载茶山、佛头山距离普陀山约一天的航程,故该山也有可能位于今岱山县境内。

明代,日本派遣贡使,以朝贡贸易方式开展与明朝之间的贸易活动。这些来自日本的遣明船,大多数是通过舟山群岛抵达明州(今宁波),作为观音道场的普陀山是遣明使必经朝拜之地,而普陀山之侧的莲花洋,则是遣明船泊船之处,日本史料多有相关记录。如,日本宝德三年(明景泰二年,即1451年),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政任命东洋允澎为遣明专使,率船赴明进行勘合贸易。日僧瑞䜣同船入明,并著《入唐记》一册。明景泰四年(1453)四月四日,东洋允澎船队驶入唐地。书中记录舟山段的行程如下[15]

四月四日,鹰来息桅上。午后海水少浊。水夫曰:“已入唐地。”

五日,早朝修忏。忏未半,一夫见山。晓到此,或曰茶山,曰佛头山。

六日,午至补陀罗山。挂船于莲华洋,诣观音,而修忏摩法。

七日,画船一艘自沈家门来,问曰:“什么船?从哪里来?”通事赵文端答曰:“日本国进贡船。”

八日,彩船百余艘来绕船。浙东沿海将军刘万户送龙眼、荔枝等。

九日,马大人赠水一艘,刘大人赠酒一樽。

十日,闻日本三号、七号、十号船已到定海县(今宁波市镇海区)。

十一日,刘大人又送苋菜、笋干等。

十二日,到沈家门。半大人、马大人、刘氏、杨氏、王氏诸官人,画船五十余艘,吹角打鼓匝船。

十三日,官船一只自巡检司来迎船。

十四日,大雨,掩蓬而眠。

十五日,雨中推橹行三十里,至舟山(从此六町一里)。

这里涉及舟山群岛相关地名数个。首先是“茶山”和“佛头山”。一种说法,茶山、佛头山,即指普陀山上的佛顶山。茶山,处于佛顶山北麓的山窝,是普陀山野生茶树的主要生长地,出产闻名于世的普陀山云雾佛茶。佛顶山,又名“菩萨顶”,故亦可能称“佛头山”。但是考虑到书中记载茶山、佛头山距离普陀山约一天的航程,故该山也有可能位于今岱山县境内。佛头山,可能是指秀山岛上佛屿山,九子佛屿上有一石人,状如观音,背负一小佛,其形状极为逼真,据说这是当年观音路过秀山小憩留下的化身。又,明代史料记载大小衢山附近有大佛头,明代浙东海岛海防分上界、中界、下界三个防区,其中“滩山、浒山、洋山、马迹、两头洞、渔山、三姑、霍山、徐公、黄泽、大小衢、大佛头等山界之中也”[16],可见佛头山很有可能就是大小衢山附近的“大佛头”。

在日本僧人的笔下,普陀山常被写作“补陀罗山”或“补陀洛山”,这是“补陀洛伽山”的异译。而“莲花洋”则被写作“莲华洋”,则是“华”“花”通假。日本遣明船在莲花洋停泊了好几天,其间遣明使一行登普陀礼佛,而来自沈家门的明朝各级官员乘坐画船、彩船,数量众多,吹角打鼓来欢迎远方的客人,并送来龙眼、荔枝等果品,还有美酒、蔬菜等物。接着就有巡检司派来的官船做向导,前往宁波。

彩船百余艘,画船五十余艘,明代“海丝”路上的莲花洋,风帆云集,“莲洋午渡”堪称普陀一景。

慧锷渡海莲花洋

【注释】
(www.chuimin.cn)

[1](元)盛熙明:《补陀洛伽山传》卷二《品》。

[2](元)盛熙明:《补陀洛伽山传》卷二《品》。

[3](明)屠隆:《补陀洛伽山志》卷三《艺文·记》。

[4](清)裘琏:《南海普陀山志》卷九《方物·花之属》。

[5]王连胜主编:《普陀洛迦山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55页。

[6](宋)罗浚:《四明志》卷第十一《郡志十一·叙祠·寺院·十方律院六》。

[7](宋)志磐撰:《佛祖统纪》卷四十二,赵城金藏本。

[8](明)周应宾:《重修普陀山志》卷二《灵异》,《中国佛寺志丛刊》,台湾明文书局1980年版。

[9](明)邝露撰,黄灼耀校点,杨明新注释:《峤雅》,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87页。

[10]苏春生、房鑫亮主编,《苏渊雷文集》第4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21页。

[11](明)张岱著,云告点校:《琅嬛文集》,岳麓书社2016年版,第53页。

[12](明)屠隆:《补陀洛伽山志》卷三《艺文·记》。

[13](明)周应宾:《重修普陀山志》卷二《灵异》。

[14](明)钱希言著,栾保群点校:《狯园》,文物出版社2014年版,第178页。

[15]陈小法:《日本遣明使与普陀山》;郭万平、张捷主编:《舟山普陀与东亚海域文化交流》,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5—26页。

[16](明)胡宗宪:《海防图论》之《海防论·浙江四参六总分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