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舟山群岛:碇齿与海丝地名

舟山群岛:碇齿与海丝地名

【摘要】:沿海各地的地名往往都带有海洋文化的印记,取名“碇齿”的海岛地名也时有所见。除定海的碇齿外,福建、台湾、香港等地也有类似的地名。由此可见,鼎星是“碇身”的谐音,这两个海岛地名也与“碇”这一船舶工具相关。关于汀子山的地名由来,可从舟山志书中寻找线索。汀齿山,得名于碇齿。汀子山的地名由来,与泊船工具矴、碇齿有关。

沿海各地的地名往往都带有海洋文化的印记,取名“碇齿”的海岛地名也时有所见。除定海的碇齿外,福建、台湾香港等地也有类似的地名。如,台湾澎湖有碇齿屿,“在(澎湖)厅治东北水程四十三里。一名碇拘”[19];福建莆田湄洲有“碇齿礁”,形如船碇齿,故名;在香港清水湾也有古地名曰“碇齿湾”等等。舟山群岛境内,嵊泗县还有南鼎星岛、北鼎星岛,据《浙江省嵊泗县地名志》考证,北鼎星“岛形狭长(含前小山),似大捕作业中抛碇的‘碇身’,谐音为‘鼎星’。与黄龙乡的南鼎星一起从南北两旁抛碇锚住泗礁山,故名北鼎星”[20]。由此可见,鼎星是“碇身”的谐音,这两个海岛地名也与“碇”这一船舶工具相关。

普陀区也有一个地名“汀子港”,探其词源,也与“碇齿”有关。

汀子山,在佛渡岛,岛呈长条形,东北—西南走向,长约650米,宽约300米,面积约0.156平方千米。介于汀子山与梅山岛南侧干出滩之间的水道,则取名“汀子港”。关于汀子山的地名由来,可从舟山志书中寻找线索。

汀子山,舟山志书中写作“汀齿山”。

《定海厅志》卷二十《海防》中,介绍明清舟山海防巡洋,多次出现汀齿山、汀齿港的地名写法,如“南至汀齿山,二十里”[21];“西至汀齿山,三十里”;“汀齿港,汀齿山,佛肚山,温州屿,蒲门,东属本营,西南属象山协辖”,等等。

这段话,说明两个问题:其一,汀子山,在古代写作“汀齿山”;其二,汀子山是明清时期海军巡哨的海防要地。

那么,“汀齿”两字又做何解释?

这个“汀”字是取“矴”(碇)字的谐音。汀齿山,得名于碇齿。

康熙《定海县志》在卷五《军制》介绍“旗头洋、青龙港汛”,关于“汀齿山”,是这样说的:“汀齿山,象山老岸。东至佛肚山,计水程十五里……”[22]舟山市文史专家凌金祚老师在点校康熙《定海县志》的时候,还对“汀齿”这一地名做了注释,认为“汀齿”是汀子、碇次、碇齿、椗次的谐音。现在的汀子山,古代叫“汀齿”,也是碇齿、椗次的谐音。

汀子山的地名由来,与泊船工具矴、碇齿有关。其地名含义则可能是汀子山附近自古是军船巡洋泊驻之地或渔民抛碇作业之地,因为碇齿是碇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借代为泊船的含义,于是把当地称为“矴齿山”。也可能是古代汀子山这一地带的渔民,经常在海边存放碇齿这一泊船工具,于是就取名“矴齿山”。在舟山方言中后来被谐音读成了“汀子山”。

每一个地名,都有一个故事。碇齿,是定海岑港街道的一个小乡村;汀子山,尽管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岛屿,但是这些地名蕴含着航海文化的痕迹,这就是舟山海岛地名的魅力所在。

【注释】

[1](春秋孔子、左丘明:《春秋左传》(上),北方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第52页。

[2]浙江省舟山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舟山渔业史话》(舟山文史资料第十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91页。

[3]定海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舟山市定海区地名志》,1999年12月内部印刷,第184页。

[4]定海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舟山市定海区地名志》,1999年12月内部印刷,第184页。

[5](明)何汝宾:《舟山志》卷之一《沿革》,明天启六年何氏刊本。

[6](明)何汝宾:《舟山志》卷之二《隘》,明天启六年何氏刊本。(www.chuimin.cn)

[7](明)何汝宾:《舟山志》卷之二《岙》,明天启六年何氏刊本。

[8](清)朱绪曾:《昌国典咏》卷三《岑港岙》,金陵丛书本。

[9](清)朱绪曾:《昌国典咏》卷三《岑港岙》,金陵丛书本。

[10](清)朱绪曾:《昌国典咏》卷三《岑港岙》,金陵丛书本。

[11](清)张廷玉等:《佩文韵府拾遗》卷84,第二十五径,清光绪点石斋石印本。

[12](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钦定《四库全书》本。

[13]许路:《海澄郑氏造船图谱与月港福船》,《南方文物》2012年第3期。

[14]陈希育:《中国帆船与海外贸易》,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05页。

[15]向达校注:《两种海道针经》,《顺风相送》,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47页。

[16](清)朱绪曾:《昌国典咏》卷三《舵岙》,金陵丛书本。

[17]崔恒升编著:《中国古今地理通名汇释》,黄山书社2003年版,第653页。

[18](清)朱绪曾:《昌国典咏》卷三《岑港岙》,金陵丛书本。

[19]高贤治主编:《台湾方志集成·续修台湾府志(上册)》,宗青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85年版,第37页。

[20]嵊泗县地名办公室编:《浙江省嵊泗县地名志》,1990年内部印刷,第116页。

[21](清)史致驯等:《定海厅志》卷二十《海防》,清光绪十一年黄树藩刻,二十八年补刻本。

[22](清)周圣化原修,缪燧重修:《定海县志》卷五《军制》,康熙五十四年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