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舟山地名与海丝文化的群岛探津

舟山地名与海丝文化的群岛探津

【摘要】:明朝天启《舟山志》中多次出现关于“碇齿”的文字记载,其《舟山境全图》中“碇齿”地名都标注成“碇”,该书中的有些文字则简化成“碇齿”写法。在《舟山志》的《舟山境全图》中,岑港附近分别标有“碇堠”“碇岙”,附近还有“涨岙”。《舟山志》认为碇齿是海防重地。《舟山志·卷之二·隘》专门介绍“碇齿隘”:“与外港相对,居民势孤,累被登劫。”清朝光绪年间的《定海厅志》,则有时把“碇齿”记载为“椗齿”。

碇齿地名,在明朝就有记载。

明朝天启《舟山志》中多次出现关于“碇齿”的文字记载,其《舟山境全图》中“碇齿”地名都标注成“碇”,该书中的有些文字则简化成“碇齿”写法。

在《舟山志》的《舟山境全图》中,岑港附近分别标有“碇堠”“碇岙”,附近还有“涨岙”。《舟山志》认为碇齿是海防重地。“按地之极冲者,沈家门诚重矣,……次冲者,岑江、碇二处,涂浅易登,入犯为易。”[5]明朝设置关隘六座,曰螺头,曰碇齿,曰小沙,曰路口岭,曰岱山,曰大展。《舟山志·卷之二·隘》专门介绍“碇齿隘”:“与外港相对,居民势孤,累被登劫。”[6]又,《舟山志·卷之二·岙》:“碇齿岙,土瘠,多资渔。”[7]

清朝的朱绪曾在《昌国典咏》中专门介绍碇齿在明朝抗倭军事斗争中的战略地位,云:“岑港又为定海要冲,有乌印岭台、碇齿台。”[8]又云,“(岑港)明设碇齿隘于响礁门,置木城以纪破倭功,在天妃宫侧。”[9]在介绍“响礁门”时,则引《筹海图编》之说法:“(胡宗宪)策普陀之贼与岑港之贼相距不远,陆路必由碇齿,水路必由响礁门,乃檄诸将设伏以待,已而,贼果由二处奔沈家门。”[10](www.chuimin.cn)

朱绪曾还有地名诗云:“岑港碇齿凿巉巉,六国舟航尾并衔。欲指木城谈往事,白龙抱雨带腥咸。”

清朝光绪年间的《定海厅志》,则有时把“碇齿”记载为“椗齿”。

而反观“椗次”地名的写法,则出现比较晚,在清代以前的舟山志书中则没有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