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群岛探津:舟山地名与海丝文化

群岛探津:舟山地名与海丝文化

【摘要】:舟山渡所在位置,是一座叫“舟山”的小山。宋元时期的舟山,指的是道隆观所在的观山,即今所谓的道隆山。先有舟山,后有观山,观山这个地名是在明代才出现,道隆山的概念则更晚些。查东岳山地名演变,宋元时期称为“大椎山”,明代称为“关山”。清代以后始称“东岳宫山”“东岳山”,是因山上建有东岳宫。由此可见,元代的“舟山”地名指向,已经由“观山”拓展到昌国州的州城南侧范围。

舟山渡所在位置,是一座叫“舟山”的小山。那么这座小山究竟位于何处?很多人以为是现在的定海东岳山。其实不尽然,不能从现在的定海地貌看宋元时候的昌国,千年沧桑,舟山渡所在的定海城南地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舟山历史学者夏志刚曾经撰文提出:在历史长河中,“舟山”概念屡有变化。“最晚在明朝初年之前,‘舟山’其实指的是定海城南现在已经消失的道隆山,后又指道隆山更南的东岳山,最后才逐渐成为本岛的称谓,乃至扩大为对(舟山群岛)整个行政区域的代称。”[6]这一说法相对比较完整。

宋元时期的舟山,指的是道隆观所在的观山,即今所谓的道隆山(今道隆山新村一带,山已无存)。但是,那时候不叫观山,只叫“舟山”。为什么呢?因为“舟山”上所建的道观建筑,最初叫“东岳行祠”,后来才叫“道隆观”,故一开始并没有“观山”这个概念,宋元地方史志上没有“观山”的记载,只有“舟山”。先有舟山,后有观山,观山这个地名是在明代才出现,道隆山的概念则更晚些。

宋元时期的舟山,道隆观外侧,就是一片滩涂,乃至汪洋元朝诗人吴莱曾经畅游舟山群岛,并写有《登岸泊道隆观》诗,可见元时道隆观就是泊舟之处,舟山渡乃至舟山,就在道隆观附近。

道隆山弄老地名

到了明代,道隆观所在的小山,也就是舟山,随着周围海涂慢慢淤积成陆,和现在的东岳山连成了一片,东岳山成了船舶停泊之处。但是明代的一些志书,还是确认“观山即旧时舟山”。如明代嘉靖《定海县志》云:“舟山,一名观山,县东,昌国城南,状如覆舟……”[7]这里的“县东”,“县”指的是明代定海县,即今宁波市镇海区。(www.chuimin.cn)

但是,东岳山由于在明代成为“舟山关”之门户,兵船的驻守之处,成为军事上的“舟山渡”,山上有“舟山堠”。隆庆元年(1567),把总李诚立坊,题“东南第一关”,因此当时的东岳山又称为“关山”。明朝天启《舟山志》记载:“关一,曰舟山关,在城南二里。”[8]今《舟山市志》认为“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建舟山关”[9]

清《定海厅志》云:“关山,城南二里。圆峰耸矗,……上有洋山庙、关山烽堠。”[10]关山连着东江山,清康熙《定海县志》云:“东江山,城南二里,与关山相连。南面临海,船多维泊。水势宽缓,可以避风。”[11]在天启《舟山志》所附的《舟山全境图》上,城南关山标绘有“舟山堠”三字,成为“舟山关”的代名词,关山也因此与“舟山”扯上了关系。

查东岳山地名演变,宋元时期称为“大椎山”,明代称为“关山”。清代以后始称“东岳宫山”“东岳山”,是因山上建有东岳宫。

总之,宋元时期的“舟山”地名,指的是道隆观所在的小山,即观山。到了元代,昌国由县升州,设立城门六所,其中西南隅的城门取名“舟山门”。由此可见,元代的“舟山”地名指向,已经由“观山”拓展到昌国州的州城南侧范围。而明代的“舟山”,至少有三层意思:从舟山堠、舟山关的位置所在看,舟山指的是“关山”;从地名的拓展看,舟山又指整个群岛,即旧时翁山、昌国之县域;而从“舟山”地名的历史渊源看,还是指“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