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所谓伦理之根本概念者有三:曰善,曰德,曰义务是也。惟吾国儒家之说,则善论、德论、义务论莫不皆备。兹先述德论,次及义务论。前章已论孔子一贯之道,存于外者为礼,存于内者为仁。孟子称仁义尤数,且并举仁、义、礼、智为四端。今当考孔子之义务论。孔子夙主五伦,然其渊源实肇自孔子以前。至孔子时,国家伦理始著。《大戴礼·哀公问于孔子》篇尝言夫妇、父子、君臣之义务。......
2023-11-2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盖文者文学,行者德行,忠谓政事,信谓言语。(李充曰:“为人臣则忠,与朋友交则信。”)即孔门之四科也。《论语》又曰: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先进》)
然此四科之中,学者平日致力尤多者为德行、文学二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朱子《集注》曰:“传谓受之于师,习谓熟之于己。”然则传习者,文学之事;“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者,德行之事。故德行、文学二科,尤学者平日所致力矣。孔子以教育英材为任,苟来尽其相当之礼敬者,即有所诲焉。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
《盐铁论》、《列女传》等并以束脩谓年十五以上,皇侃疏则以束脩为十束脯,最是贽之至轻者也。今当进而论孔子之教育法。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朱子《集注》曰:“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欲学者勉于用力,以为受教之地也。”又引程子曰:“不待愤悱而发,则知之不能坚固。待其愤悱而发,则沛然矣。”按,愤是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是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必待其如此,乃启发之。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
朱子《集注》曰:“孔子谦言己无知识,但其告人,虽于至愚,不敢不尽耳。叩,发动也。两端,犹言两头。言终始本末、上下精粗无所不尽。”焦循《论语补疏》曰:“鄙夫来问,必有所疑。惟有两端,斯有疑也。故先叩发其两端,谓先还问其所疑,而后即其所疑之两端而穷尽其意,使知所问焉。”
孔子教人,盖无不尽,未有所隐。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述而》)
然孔子虽无所隐,犹必因材施教,使闻者各得其益焉。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同上)(www.chuimin.cn)
孔子薄轻华而贵笃实,常以此教人。
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论语·述而》)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
孔子于弟子之所长,则不惜奖借而诱掖之。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同上)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论语·颜渊》)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同上)
孔子于弟子之所短,亦不吝直斥之。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谚。(《论语·先进》)
吴械以为此章之首脱“子曰”二字,然此自是孔子之言耳。
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
孔子于弟子之失,谴责不少假借,何其威严若此,故门人诚服之如子之事父。孔子待门人,亦犹父之于子,是所以立师道也。
有关孔子研究的文章
近世所谓伦理之根本概念者有三:曰善,曰德,曰义务是也。惟吾国儒家之说,则善论、德论、义务论莫不皆备。兹先述德论,次及义务论。前章已论孔子一贯之道,存于外者为礼,存于内者为仁。孟子称仁义尤数,且并举仁、义、礼、智为四端。今当考孔子之义务论。孔子夙主五伦,然其渊源实肇自孔子以前。至孔子时,国家伦理始著。《大戴礼·哀公问于孔子》篇尝言夫妇、父子、君臣之义务。......
2023-11-21
孔子的心性学说结构[1]杨泽波“是”与“应该”的矛盾是西方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圆满解决。一孔子心性之学结构的第一个层面,是利欲问题,一般的作法是套用西方哲学的概念,称之为感性。因为总的来说,西方的感性和理性处于两分结构的两极,彼此对立,而孔子心性结构中的利欲与其他层面是一种价值递进的关系,并不构成绝对的对立。所谓仁性,亦即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因是从心性结构层面上讲,故以性字相连,合称仁性。......
2024-04-04
当自然和宇宙呈现在我们面前时,不是经过了论述和表意系统的转化,就是通过身体已经社会化的感官和知觉的转化,已然具有社会性。人类的空间观念,本质上反映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宇宙的关系。然而与白色立方体不同的是,伦敦蛇形画廊将自然和商业的元素融入白色气氛中。文化空间的建筑构成一种对宇宙的比喻。水立方是最古老的宇宙愿望推动的结果,这是一种探索真理并以美丽结束的愿望。......
2023-07-25
因为士并不安于之为士,在孔子死后几百年里,中国的士大夫,一直孜孜不倦的奉孔子的学说为教条,并创立孔子学派使它成为这个大帝国中,最具影响力的集团。孔子的学说由孟子加以发扬,由其门徒并代代加以修订发扬。这一派曾在孔子的政治学说中,图争一席的领导地位,还曾影响了国家的政策。孔子的思想传到了海外,尤其深深影响了日本哲学的发展。从汉到清,孔子的学说主宰中国达2000年之久。中国的历史就是孔子思想的影响史。......
2023-08-16
图4-4磷酸浓度对延缓凝结时间的影响[17]在硅酸钠激发矿渣水泥中添加磷酸可起到缓凝的作用,但其对H3PO4浓度有很强的敏感性,如图4-4所示。当H3PO4的浓度低于0.78 M时,对凝结几乎无影响,当浓度为0.80~0.84 M时有轻微影响,但当磷酸浓度增大到0.87 M时,缓凝时间能增加6 h,即有极强的缓凝作用,但加入0.87 M的H3PO4也降低了早期抗压强度、增大了干燥收缩。......
2023-06-23
孔子之于伦理,尤重实行而不尚空言。于是孔子乃以孝弟二字为家庭道德之根柢。皇侃之说不可不谓之新解,盖欲使孔子之说与时势相协,故云然耳。孔子重孝,故卒主张三年之丧。自孔子以来,儒者始主行之,故墨子以为儒者之法,而矫为薄葬之说也。孔子之孝弟论尝为有若所述,见于《论语》。要至曾子而言孝益详,古书莫不称曾子至孝者,今略录一二于后。《论衡》所记甚异,盖曾子以至孝名于天下,故说者云尔。......
2023-11-21
孔子每致叹于礼乐之废。仲尼尝因以论正名之意。《韩诗外传》曰:孔子侍坐于季孙。此皆孔子重名分以行礼治之大略也。孔子既以礼乐为治国平天下之具,然礼乐早兴于唐虞之世,历夏商周,其制益备。此则孔子制作礼乐之意,微见于此,盖合四代而择其中者也。孔子之言治,大抵本之以德,达之以礼,至于风俗既移,则仁化成焉。故富与教又是孔子推行礼治之原。孟子愿学孔子,其言政治尤善祖述孔子者也,故附著其说于此。......
2023-11-21
孔门对《周易》的解读戴琏璋一、巫史之易与义理之易孔子晚年好《易》,这事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及《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回答说是重视《周易》里的“古之遗言”,并非安于它的占筮之用。[17]以上两例,都是非专职人士对于易占所得依自己的观点来作解读。孔门传《易》弟子及再传弟子们依循这一方式,在易学与儒者成德之教的结合上发展出卓越的睿识,主要内容如下所述。......
2024-04-04
相关推荐